新华网昆明6月3日电(记者吴光宇)5月,云南丽江拉西海,鸭群在清澈的湖面上游走。湖边,村里的骑马场里,马锅头们忙着迎接随行的游客,湖边的小游船静静地等着游客们的来访。
作为国际重要湿地,拉西海不仅是225种鸟类、25种鱼类、31种两栖爬行动物栖息的家园,也是周围16000多名居民赖以生存的水源地。
1998年,拉西海建立了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越冬水鸟,保护区管理局发布了冬季禁止捕鱼的命令,每年给农民带来300万韩元收入的渔业正在逐渐衰退。由于保护力的增加,鸟类的数量大幅增加,但农民的农作物却经常遭到破坏。当地政府每年要补助为保护自然环境而牺牲的农民120万元。
不能继续捕鱼的村民们把目光转向了旅游业。距离拉什加海只有8公里的丽江古城已经是游客聚集的地方。“近5年来,牵着马旅行,村民的收入是过去的10倍以上。”海东村村民荷载仪说。
但是游客带来的垃圾和马留下的马粪使拉西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污染考验。民间环境组织李刚表示,据科普青少年绿色家园调查显示,拉什海周边每天生产约100吨马粪,“下大雨将大量污染物带入湖泊,威胁生态安全”。该机构的负责人陈永松说。
发现这个问题后,陈永松在丽江发起了“垃圾不会掉在地上”的计划。“拿在自己手里,可以放在自己的包里,放在自己的车里,看垃圾桶扔过去,一定要扔!”在这种倡导下,“绿色家园”联合丽江市单位在丽江市发放了9万张约谈卡,目前收回了6万张。
在该活动的示范学校玉龙县第二中学,老师们惊讶地发现,遵守约定的学生们通过“垃圾不掉”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来自农村的志愿者还定期捡起马粪,放入沼泽。这种节能和环境保护设施近年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了大力推广。最近,记者跟随中国环保行动,提倡网络成员到云南进行水资源保护议题学习访问。在“绿色家园”居住的四天里,缺水一直是一个无法掩盖的难题。白天气温接近30摄氏度,但浴室水管里没有水,洗脸只能靠井水,每人不超过半盆。
“云南近五年来持续干旱。我们管理有序,没有出现争拳的情况。”何秀毅作为拉西乡洞灌溉渠用水用户协会秘书长,在水资源管理分配方面有着非同寻常的经验。
他对记者说,在集体经济时代,当地村民在拉西海上游泰安乡吉子村修建吉子水库,灌溉和集体管理下游2万多亩农田。实行共同生产承包责任制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千锄治水”,上游泛滥和下游缺水现象频繁。和中国的一些农村地区一样,水资源的无偿使用导致水利设施维修和管理经费的不足,严重影响灌溉效率,形成恶性循环。
2007年,在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流域”的支持下,拉西海东灌溉流域的9个村庄的居民自愿成立了用水用户协会,决定首先修复严重渗水的支流。同时与乡政府合作,自行调配资金,支持“三面光”工程的干线航道维修。除了解决用水矛盾的用水用户协会外,拉西乡还成立了流域管理委员会、拉西海湿地渔业协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