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们一起夏令营接近尾声的时候,和朋友们聊天,发现他们组成了一个队去大西北,西北准备去一次,但是之前完全没有准备,太仓促了,也许下次吧。朋友知道我原来有计划,立即热情地排除了我的所有困难。所以机票很快就定下来了。反正他们已经安排好日程了,跟着走就行了。
敦煌山庄
第一站是敦煌。假期房间太紧张了。敦煌山庄的房间只能预订两间,只能分成两组。我和嫂子一家和沈琴被安置在敦煌山庄。我出来是跟着队伍混的。安排在哪里都行。杜允先给了我们一个好房间。感动了。
敦煌山庄绵延20万坪,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群。早餐在顶楼平台上摘星星角,面对名山。
早晨的鸣沙山安静柔软,没有攻击力。
但是这片土地上有一个人从这里出去,以坚强的精神“挖”了13年去西域的路。
还有一个男孩,他说:“匈奴没有熄灭,怎么能成为家呢”,为了实现帝国的梦想,曾在这片戈壁滩上生死搏斗过。
敦煌曾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现在成了旅行者,曾经有过当年盛世的繁华。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太生气了,没有票,我们队守着手机刷票,一两把刷,票,忘了,没抓着睡觉。
同行的弗兰克是一个特别执着的孩子。凌晨5点醒来,又去刷票了。这次运气好,刷了。很快把大家都吵醒了,买了票,都买了。
进入洞穴之前,请谈谈敦煌莫高窟的华丽背景。名山边、泉河、一千多个石窟排列在悬崖上,现在有800多个,这些洞穴大部分是家人用来为自己祈福的,一个山洞可以说是一个家族的家谱和他们的兴衰历史书。
最具代表性的是莫高窟220窟。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张瑞红老师这样说。
“220窟壁画,构图着色不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装饰画。”
洞窟横跨多个王朝,形成了集建筑、雕塑、壁画三位一体的艺术圣地和历史文化宝库。
听起来不错。
吃完早饭匆匆过去,人太多,两公里长的队伍排着队。
排了两个小时队,终于进去了,可以参观四个牡蛎,管理人员不断加快速度,口腔走了大约五分钟,看了一眼是什么样子。
出来后只记得九层塔过去了,其他的忘了还去了什么山洞。太匆忙了,但好像有点缘分不足。我麻木了。
榆树洞
榆树林窟被命名为榆树城堡,深藏在果州的峡谷中。仅次于莫高窟,被称为壁画艺术的宝库。
榆林窟相当安静,地表平面上看不到,也没有招牌建筑。如果没有包车师傅,自驾肯定会过去的。
进去看了几个宝窟,导游特别专业,因为她的介绍,突然觉得这些暗淡的壁画真的很不错。没意思,一定要去看特窟。
特屈只能用现金支付,我们身上现金不多,收集了所有零钱,准备了特屈表。这次带我们来的人是榆树洞的研究员。
他带我们进了特窟,用手电筒指引我们的视线,讲述了干窟主人的故事,壁画上还有故事。他的故事就像是向我们介绍他感情深厚的爱人,炫耀他,在他充满感情的叙述中,仿佛进入了当时的时代,看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憧憬。
在最后的一个窟里有一副很经典的画,他说:
“当时的人们的绘画技巧是多么的精湛,你们看这个佛像的表情,他的脸部表情是庄严的,可以看出佛讲究仪态,不苟言笑。然而你再看他的眼尾,是微微上翘的,说明他的内心是愉悦而丰足的。”讲解员语速是很快的,原话不大记得了,大概就这意思吧。
“你们再看他的唇部,这是一种特殊的矿物描上去的,历千年而不朽,鲜艳如初。”他带着自豪的语气结语道:“只此一副,便不枉你们的特窟费。”
这就是艺术啊,关键是引导的艺术啊,让一个没什么艺术素养的人看到了美并深以为美!
这个讲解员是一个驻守榆林窟19年的研究员。无深爱,不坚守。
因为有了这个讲解员的引领,我在短短几次见过的壁画里,虽然大多剥蚀氧化,但是想到之前见过的一些画,突然就感觉到了这些壁画的艺术魅力。
在云南过了禄丰县,一直到大理,这一带的民居外墙都喜欢直接刷白,然后作画,有那种传统花纹的,也有讲一些故事,或者什么制作工艺流程的,屋子外面散个步都很容易被这些画吸引的。石窟里的画基本上就是故事画和人物画了。颜色艳丽当然比这些更甚。
另外之前身在瑞丽,见过很多的宝石画,我自己比较喜欢风景宝石画,就是那种比较通透的蓝宝,红宝,和各色水晶,很细碎的,通过各种颜色搭配组合成的风景画,除却画本身的意境,因为各式宝石铺就,随便打点光都有那种通透而柔和的莹莹光感,很好看。
而石窟里的画就各种颜料选择都是很讲究的,红色用朱砂,黄色用雌黄,蓝色用青金石,白色用云母,这些矿物质经过研磨,过滤,用来制作绘画的材料,一方面可以使颜色保存的更久,另一方面也会令壁画更加瑰丽吧,就像那些宝石画一样。
马蹄寺
马蹄寺是很偏僻的,甚至连一条水泥路都没有,一路行过几乎对面没有来车。就这么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到底是哪里值得推荐呢?
也不知道开了多久,终于到了马蹄寺,景点处还是有些游客的。透过门框,能看到里面光秃秃的祁连山,延伸下来慢慢有了苍翠的松林,潺潺的流水,水边随处都有小花。根据以往的经验推断,山峦上峰应该是有长期覆盖冰雪的。
进入峡谷,虽然也有些游人,但是真的好安静呀,除了偶尔同伴出声,只有流水和鸟鸣。仿佛远离了俗世的纷争。
先去了“三十三天”石窟,洞窟建立在陡峭的悬崖上,从一段小坡进入,悬崖的内壁开凿了多个石窟,有一条小小的通道连接着,通道边上,开有小窗,站在幽暗的通道里往外眺望:
天空澄澈高远,远处群山郁郁葱葱,山脚行人小如蚂蚁。万般世相,尽收眼底。
以前不信什么一眼万年,任何事物都要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才会慢慢有了依恋,我错了,就那么几眼,足以让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一遍遍的回想。
即便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大部分文物差不多都毁坏殆尽,我依然觉得这个地方很好。
除却三十三天,其它地方也都想去转上一转,只是同伴都累了,只好随着大家一起离开了马蹄寺,意犹未尽啊。
后来去查了一些马蹄寺的相关资料。原来,早在晋朝时期,马蹄寺登上历史的舞台。
那个时候,西晋王朝司马争权爆发混战,北方游牧趁机联合五胡乱华,中国传统文化蒙受巨大冲击,斯文扫地,伦理尽失。
名门大族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一部分南下,来到长江流域,建立东晋王朝,一部分西迁,来到河西走廊,组成后来的河西望族。
以郭荷为代表的儒学大家,带领着弟子经过千里风尘,艰辛辗转,望见了马蹄山的青山翠谷,郭荷感到了内心的宁静,这里就是他期望的安居之地。
他们就在这里定下来了,郭荷的弟子带着其它的学生,在马蹄山上开窟安身,在山下的林松薤谷谈经论道。
在那样的一个乱世里,马蹄山给这些学者提供了一个不被打扰的天地,这些学者积极推动河西的民间教育,求学之风蔚然而起。
后来,河西文化与中原文化,江南文化并列成为隋唐文化的渊源。所以马蹄山在成为佛教圣地之前,更是一个文化教育基地的。
张掖观星
在张掖入住酒店后,研研说当晚会有流星雨,半夜四点。算了,老人家只求睡个好觉。
研研跟我们睡一个房间,到点的时候定的闹钟响了,把大家都吵醒了,醒了就去看看呗。
独看看不如众看看,主要是城市未醒外面街道无人好吓人的,就把隔壁同伴都叫醒了。
我扛了酒店的被子准备下去,发现我嫂子还在门口等我。她也是十分期待,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那一瞬间,我突然就get到我嫂子的美,无论经历多少岁月,骨子里有些东西却未因历练而退却,就如刚才,一刹少女灵动再现,让人失神。
然后我们就排排躺在人行道上,只看星空。天空是一种澄澈的墨蓝色,点缀着无数闪耀的星星,银河横贯天际十分清晰。真的是恰逢其时,好一场密集的流星雨。
这边地势也好,我们可以看到一大片广阔的天空。每一颗流星划过,都要引起一片哇哇尖叫,那些没起来的游客被我们吵醒,开了手机电筒射我们,赶紧收敛一下,等下颗闪亮的流星划过,又是一片尖叫,对不起,我控制不住我自己,我的同伴也是,为什么呢?
六点左右,天开始放亮,星空逐渐黯淡,有些起早的游客开车去丹霞山,喷出一阵阵尾气,赶紧收场,回了酒店。
大西北之行,记忆点榆林窟的研究员,马蹄山的风景,张掖的星空,或者还有更多,等待被发现,不过遇见这些,也算不虚此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