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农夫山泉进行了搜查。原因是,新推的每0脂肪0卡0山梨酸钾苏打气泡水中有一种叫黎明百度味的东西。
有消息说,农夫山泉在推广该产品时用了“福岛白桃”字样,但按照规定,我国仍禁止从日本福岛等地进口商品。农夫山泉辟谣说,饮料里没有来自福岛的原料,只是口味模仿了日本产的白桃。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查看相关产品包装以及相关电商平台发现,并没有找到“日本”“福岛”等字样。从产品包装看,这只是一款白桃风味的饮料。
图片来源:农夫山泉天猫旗舰店
那么问题来了:饮料的原料里没有白桃,白桃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记者分析并试吃了来自不同品牌的25种不同口味的饮料,揭开了“0糖0卡0脂”饮料的面纱。
部分测评饮料
【问题一】桃子味从哪里来?
农夫山泉白桃味的饮料里没有桃子,为什么会有桃子味呢?
可以从这款产品的配料表找到答案。
根据配料表,该产品含有:天然水、赤藓糖醇、浓缩苹果汁、木糖醇、碳酸氢钠、柠檬酸、DL-苹果酸、食用香精、二氧化碳。
图片来源:天猫超市产品介绍页面
依次分析不同原料的作用:
天然水不用说,是饮料的主体。
赤藓糖醇、浓缩苹果汁、木糖醇都具有甜味,是这款饮料甜味的重要来源。
碳酸氢钠和二氧化碳是饮料里气泡的来源。
柠檬酸、DL-苹果酸既能给饮料增添酸味,又是重要的酸碱调节剂,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按照国家标准,允许适量添加)。
剩下的就是食用香精了——这就是白桃味的主要来源。严格来说,食用香精与赤藓糖醇、浓缩苹果汁、木糖醇、柠檬酸、DL-苹果酸等配合后,调出了白桃味道——当然,是不是福岛产的拂晓白桃味,记者并没有尝过这种桃子,无法评价。
由此可见,农夫山泉说产品里没有来自福岛的原材料,并不假。饮料里的桃子味不是来自天然桃子,而是人工合成的结果。
其实,很多风味饮料里的水果味,都来自人工合成。
在记者采购的25种饮料中,与桃子味有关的共5款(不包括农夫山泉的拂晓白桃,报社周边的便利店未销售该款产品),分别是元气森林白桃味苏打气泡水、酷氏白桃味苏打气泡水、AH!HA!小宇宙白桃乌龙茶味气泡水、盒马桃桃乌龙茶、喜茶地中海桃桃金凤果汁茶饮料。
从配料表看,元气森林、酷氏、小宇宙的桃子味都是食用香精与其他添加剂调和后的结果。
只有盒马和喜茶的两款饮料添加了蜜桃浓缩汁。其中,盒马的蜜桃浓缩汁含量大于等于25%;喜茶的浓缩汁还原成原果汁后,大于等于50%。这两款产品里也有食用香精,但从配料排序(根据规定,成分按占比高低排序)看,食用香精的比例很低。由此判断,这两款饮料的桃子风味主要来自真实桃汁。
配料表自上而下,分别来自:元气森林、酷氏、小宇宙、喜茶、盒马
品尝后也能发现,人工调配的桃子味与天然桃汁有差异。相比之下,天然桃汁的味道更自然。不过要提醒的是,添加天然桃汁的两款饮料都不是0糖0卡0脂——这很好理解,因为天然桃汁里含有蔗糖或果糖,而且含量不低,所以不太可能成为0糖饮料。对应地,含有天然桃汁的饮料热量要比人工合成口味的饮料高。
【问题二】0糖饮料为什么是甜的?
很多朋友问,0糖饮料到底是不是真的?之前元气森林被曝光虚假宣传“0糖”,为什么现在市场上仍有那么多标注0糖的饮料?
记者来划重点了:0糖不等于没有糖。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要求,如果每100g/ml饮料中碳水化合物(糖)含量≤0.5克,产品可以标注“无糖”。
换句话说,哪怕饮料里有糖,只要少到一定标准,仍旧可以标称“无糖”(即现在消费者看到的“0糖”)。
标注“0糖”饮料里的甜味,来自代糖——它们的甜度是传统蔗糖的数百倍,只要一点点,就能获得甜的口感,却不会超过国家标准允许标注“无糖”所要满足的条件。
举例来说,人类最早在1879年合成发现了糖精这一代糖,它的甜度是蔗糖的300倍;之后,是1937年合成的甜蜜素和甜精,甜度是蔗糖的30倍;再接着,是1965年合成的阿斯巴甜,甜度是蔗糖的150倍至200倍;然后是1976年以蔗糖为原料提炼的蔗糖素,甜度是蔗糖的600倍。
不过,眼下更走红的代糖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元气森林能一炮打响的原因之一,是使用了“赤藓糖醇”这种来自天然植物的代糖。
除了人们对“天然提取的代糖”有好感外,不同代糖的口味也有差异。它们与饮料中其他添加剂混合后,会产生不同的口感。所以,同样是桃子口味,不同品牌的味道有差异。这也是厂商会选择不同代糖的原因——代糖用得好不好,直接影响产品口味,影响消费者选择。
至于元气森林之前被曝光的问题,主要涉及其乳茶类产品。元气森林的乳茶类产品含有结晶果糖,结晶果糖不是代糖,属于果糖。简单来说,果糖和蔗糖都是真正的“糖”,会产生热量,吃多了会胖。而元气森林在乳茶包装上宣称“0蔗糖”,这就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所以,被曝光后,元气森林将同款产品的标签改成了“低蔗糖”。但这并不影响它和其它企业在生产使用代糖的饮料时,标注“0糖”。
【问题三】0卡0脂真的不会胖吗?
大家都知道,糖是碳水化合物,吃多了容易胖。可从不少0糖0卡0脂饮料的营养成分表看,其“碳水化合物”一项有数值,但糖的含量是0。这是为什么?
这就得看饮料里的碳水化合物来自哪里。
一,部分碳水化合物来自代糖。
虽然0糖饮料添加的是代糖,含量很少;但代糖根据“能否产生热量(通俗地说,就是吃多了会不会发胖)”的标准,可以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可产生热量)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无热量)。
例如,部分饮料添加了木糖醇、山梨醇等代糖,它们都是营养性甜味剂,会产生热量,只是比蔗糖低。这些热量构成了一部分碳水化合物,而代糖的含量又低到符合国家标准标注“0糖”的要求,从而出现了产品营养成分表中“碳水化合物不为0,但糖为0”的现象。
不过,0糖饮料中大部分代糖都是非营养性甜味剂,包括赤藓糖醇、阿斯巴甜、蔗糖素等,其能量转化系数为0。所以,它们虽然产生碳水化合物,但仍旧称得上“0卡”。
二,部分饮料里的碳水化合物不是来自代糖,而是来自生产企业添加的纤维素等其它原料。
碳水化合物可分成两类: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以及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
其中,单糖、双糖、多糖等,属于有效碳水化合物;纤维素属于人体不会消化吸收的无效碳水化合物,但它们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例如,能通便)。这也是部分饮料企业在产品里添加纤维素的原因——有助于健康。
纤维素的含量也会体现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上,但它们也不会产生热量。
不过,如果认为“0糖0脂0卡”就很健康,也是误解。
一方面,代糖不适合婴幼儿食用。记者查看相关国家标准发现,大部分代糖都不允许在婴幼儿食品中食用。所以,尽量不要给小孩子饮用含有代糖的饮料。
另一方面,代糖摄入过量容易引起肠道功能混乱,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而且代糖同样会增进人们的食欲,容易让人“管不住嘴”。所以,即便是“0糖0脂0卡”饮料,也要适量饮用。
总而言之,“0糖0卡0脂”包含了很多专业知识,国家标准的规定、企业的执行、消费者的理解等三者间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出现企业营销“翻车”事故。但客观地说,如果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产品,标注“0糖0卡0脂”无可厚非。而且在同等饮用量的情况下,“0糖0卡0脂”饮料产生的热量要远远小于含有蔗糖或果糖的饮料。
栏目主编:吴卫群 文字编辑:任翀
本文照片除标注外,均由作者摄。来源:作者:任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