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原籍浙江,现居广州。
先后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高研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研究生课程班、中国水墨画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水墨画院专职画家、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书画院画家、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名家讲堂》栏目签约艺术家、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首都博物馆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八月画会副会长。作品欣赏
《扶贫开辟金光道》 236×142cm
《云起太华》 219×151cm
一画既成 本性如镜
当我描述艺术家陈华兄考虑到诸多因素,从学习历史背景,从现世的社会生态,从当下的艺术语境等,即知人论世、知人论艺的评判角度出发。无论从那个角度评判一位艺术家的作品、生涯和成就最终聚焦点都将落定于艺术家的人格与作品。尽管与山水画家陈华相识时间很短,要具体评说其人其艺的时候,觉得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湘西记游》230×120cm
陈华,祖籍浙江。先后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专业高研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研究生课程班。其思想与气质中完整地凝结着“60年代”从艺者的所有丰富质素。其山水作品《大斑之美》中就天然渗透着中国江南传统绘画的笔墨精神,画面中也流露着南方地域风貌的古韵和文雅。
《跨越》 138x68cm
一画既成,本性如镜。陈华兄一直致力于表现自然的山水造化,他对古人丘壑的汲取早已转化为个人心象,从而建构出一种既源于江南山水的园林风貌,还具有水墨氤氲质感和现代视域下的山川造化肌理。不断地推陈出新、追求革变。陈华兄通过写诗、作文、篆刻、书法等不同媒介的文化修养,践行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思考,而且各个体系之间圆融无碍,恰恰微妙地体现着一位现代艺术家的完整人格。有机地融通和升华不同质素或媒介给予的感受。作品《太行山上》既运用了古人的笔墨结构和图式章法来描绘山水、乡村等每个采风的地方,也将古人的造型方法变通为他笔下的意象形态让观者心动。
《新的征程》138x68cm
读陈华兄的太行、湘西、雁荡山等地的写生作品,陋者朴拙。如戏剧中之黑头。演戏不能一台子都是小生小旦,须有花脸映衬,丑中亦有美。写生对大自然本身进行深入地探索与研究,体悟天地间之大道,万物生息之变化,即自然之理、之趣。笔形有方、圆、曲、直。笔量有粗、细、干、湿。笔性有刚、柔、巧、拙画入大自然的大千世界之中,挖掘出大自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来。笔法有隐讳、显露、起止、回复、顿挫、抑扬绘出天地之道,自然精魂,尊重并自如地适应天地之道,研究并发现和认识自然的奥妙、灵机,并从中参悟、锤炼与之相适应的表现语言,从而求其真、摄其魂。透者透脱,不迫塞,不臃肿。画法有打、砍、坠、挑、抹、钩、旋、冲、切、削、抢、让、积、留、蓄、顿、挫、捻、补。万法如一,在识者明。
《中国国民党一大旧址》136x68cm
陈华兄的《和谐之旅》《陕北记忆》《首义武昌》和《林泉高致》无论是色彩表现的鲜亮与技法娴熟,还是创作题材的都市化观照,乃至强调审美感受的重彩青绿山水作品,均显现着共同的特点“见笔性”的心法,使得画面更加清透和飘逸;另外陈华兄吸收了多元化的形式语言,体现着融通万物的包容性的格局,促使陈华兄的山水绘画不断衍生新的面貌。
文章与绘事以风骨为重,以笔墨生发为本,万千变化,神鬼莫测,喧哗与寂寞唯余评说。与陈华兄共勉之,体认之,领悟之,笃行之。
河南省当代艺术馆 馆长 李子峰
2021,02,26
《山水空留山自闲》138x68cm
《秋抱千崖》138x68cm
《林泉高致》215X170cm
《泉源万斛自飞流》138x68cm
《画作屏风静处看》138x68cm
《树杪百重泉》138x68cm
《天气晚来秋》138x68cm
《云去山如画》138x68cm
《一江碧水出峡来》138x68cm
《山谷金秋》138x68cm
《霞染千丈》138x68cm
《烟云入秋山》138x68cm
《红叶醉泉》138x68cm
《满坡红影照峥嵘》138x68cm
《血祭轩辕亭》138×68cm
《难以忘却的记忆》180×97cm
《乡村小景》69×46cm
《龙行中欧丝路新旅》 180×97cm
《大斑之美》 230×180cm
《林泉高致》170X215cm
《小雨落余花》68x68cm
《万叶秋声里》68x138cm
《秋色满山》68x138cm
《叶红秋实》68x138cm
《满坡红影照峥嵘》68x13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