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屁很正常,但很尴尬
放屁——医学上指肠道释放的气体,术语叫胃肠机。
屁的主要气体有两种来源,一是咀嚼时吞入消化道的空气;二是大肠和直肠内的细菌,特别是大肠杆菌,发酵食物残渣而产生的气体。
这些气体随同肠蠕动向下运行,由肛门排出。排出时,由于肛门括约肌的作用,有时还产生响声。对于人和鸟类、鱼类、昆虫等其他动物,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相反,如果长时间都不放屁,可能才是异常现象。例如,成年人如果没有放屁,腹部发胀如鼓,说明腹部胀气,这就要考虑肛门直肠是否有毛病。新生儿不放屁,得要注意是不是无肛症或肛门发育不全。但刚刚出生的婴儿的胃肠道内本无气体,随着“哇”的一声啼哭,气体才开始进入胃肠道。
我们知道,有些屁很臭,有些屁则是没有味道的,其奥秘主要在于屁的气体组成,其具体成分因人而异,也和食物有关。据研究,屁主要由氮气、氢气、二氧化碳、氧气、甲烷组成,这些均是无味的物质,可能会占99%。
而剩下的1%是有臭味的物质,如有臭鸡蛋味的硫化氢,有粪便气味的吲哚和粪臭素,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挥发胺和挥发脂肪酸。这些化学物质会散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刺激性气味,一亿份空气中只要有一份恶臭味气体,人们的嗅觉细胞就能接收,闻到臭味。如果发生在大庭广众下,就会引发“尴尬症”。
如何测量屁之重
既然我们知道了屁的组成气体,那么能不能测定一个屁的重量呢?
要想测定一个屁的重量,首先我们得知道屁的体积。假设屁遵循高中化学里的气体规律,估计能够计算出一个误差较小的近似值——只要能够知道屁的“平均分子质量”,就能够计算出屁的质量了。
既然这样,我们怎么测量屁的体积呢?
1991年,英国人类胃肠生理学的研究者们就做过类似的事情,他们的方法很简单。首先,招募10名志愿者,然后在24小时内用直肠导管测量他们的肠胃胀气。为了保证能收集到全部的屁,志愿者需要坐在一个与直肠导管相连的坐槽上,通过导管的屁会直达气囊内。
研究结果显示,成人平均每一天产生的屁为705毫升(大约两个汽水罐那么多)。男性和女性的数量相差无几,而刚吃完饭之后,体内排出的屁量相对更多一些。
就个体而言,在进行实验的24小时内,不同放屁者所放出的屁相差很大,体积从476毫升至1491毫升不等。而一个屁大概是在33至125毫升之间,中位数大概为90毫升。
根据另一篇医学报告,研究者测量了普通饮食者的屁重,发现屁中包含了近10种气体,所得出屁的密度大约为1毫克/毫升,那么一个屁平均大概就有90毫克。从上述研究我们可以知道,正常情况下,每人一天能产生的屁的重量大约在500毫克到1500毫克之间。
据说,如果有10~20个人同时放屁,你能够吸入的屁大约在0.05~0.1克之间。
研究人员并没有说明在评价屁的重量时,是否应该考虑某些固体物质。因为通常屁会在无粪便的时候放出,但肛门在保持固体物质的同时,也能让气体从体内释放。那么,当肛门附近有粪便这些固体物质的时候,是不是会影响屁的发射量?我们暂时还不知晓。
关于屁的其它趣事
另一个与屁相关的问题是:在寒冷的天气中,如果有人脱了裤子放屁,那么情况是不是跟大冬天早晨我们哈气的情景一样呢?也就是说,放屁会不会类似于我们看到某人呼吸的场景?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气体被包围在约37摄氏度的环境中,然后在寒冷的天气条件下排出,它很可能会被你看到。然而,鉴于大多数放屁者的肛门与外部环境之间有一层障碍——裤子,因此,它通常会被人们忽视,并迅速在空气中扩散开来。在寒冷的天气里,如果你想看到你的屁,可以脱掉你的裤子试试。
而随着年岁增大,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频繁地放屁,因为你的肠子已逐渐失去了弹性,越来越难以存住过多的气体。
除了放屁次数,屁量其实也是高度可变的(通过吞进体内的气体量和肠道里细菌产生的气体量的变化来改变)。例如,没有完全消化的简单碳水化合物,喂养了肠道细菌,就能产生更多的气体。而负责肠胃“胀气”的主要碳水化合物之一是棉子糖,这是一种甜菜根和西兰花中常见的糖,它很难被人体消化。如果你吃多了西兰花,屁量可能就会增加。
研究指出,低纤维饮食的志愿者排出的发酵气体量会大大减少。一天下来,他们的屁量仅为200毫升。
也有一些人在放屁方面远远超出常人。譬如在197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过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位病人,在五年时间里,他平均每天放了34个屁,而保持的最高纪录是每天141个屁。有一次,他在4小时里连放了70个屁。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学之谜 2016年第8期杂志文章、欢迎广大读者关注我们大科技的微信号:hdkj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