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来历小龙虾的基本介绍
小龙虾是生活在淡水中的龙虾般的甲壳类动物,是克氏原虾,也被称为红龙虾或淡水龙虾。
克氏原螯虾是甲壳类中分布最广的外来入侵物种。克氏原螯虾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缺时亦自相残杀。克氏原螯虾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经济养殖品种。在商业养殖过程中应严防逃逸,尤其是严防逃入人迹罕至的原生态水体。其对当地物种生态竞争优势而导致破坏性危害,在世界各地已经有广泛报道,应引起高度重视。小龙虾是存活于淡水中一种像龙虾的甲壳类动物,学名克氏原螯虾,也叫红螯虾或者淡水小龙虾。东北地区称剌蛄。在分类学上,克氏原螯虾的地位是: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蜊蛄科、螯虾亚科、原螯虾属。
小龙虾原产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1918年,日本从美国引进小龙虾作为饲养牛蛙的饵料。有资料显示,中国过去并不出产小龙虾,小龙虾的来历要追溯到二战时期,对日本国内随处可见的克氏螯虾(小龙虾的前身),经过一系列的基因改造,克氏螯虾被成批运到日军驻地,担任起水体清洁的工作。改良后的克氏螯虾表现出比起前辈更出色的适应高腐败水体的能力,更强的繁殖能力,尤其是适应矿物性毒化水体的能力更是出色,日方解密档案表明:高营养化,低氧水体中的肺吸虫病和黑鳃病,克氏螯虾几乎终身携带,但是死亡率接近于正常值。二战期间,小龙虾从日本传入我国,现已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各省市。
小龙虾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占总体的16%—20%左右,脂肪含量不到0·2%,虾肉内锌、碘、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要高于其它食品。不过小龙虾的有一项很重要的营养可能很多人都忽视了,那就是虾青素,主要存在于虾头的虾黄和虾壳上的红色物质,大多数的烹调方法可能都损失掉了,因为虾青素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化剂,因此也容易被氧化掉。另外,小龙虾还可以入药,能化痰止咳,促进手术后的伤口生肌愈合。
生长环境
每年的六到八月份,是小龙虾形体最为“丰满”的时候,这时也是人们捕捞和享用它的最佳时机。青青的蒿草,浅浅的水滩,这块水域就是老甘他们经常捕捞龙虾的地方。
虾农说,小龙虾喜欢生活在干净的地方,像臭水沟的这些地方,小龙虾都长不大。
为什么在深红色的小龙虾可以在污浊的淤泥中生存大量繁殖,而淡红色的对虾即便在清澈的水体中也不易存活?
科学研究证明,机体虾青素含量跟其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是正相关,也就说机体虾青素含量越高,其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就越强。枣红的颜色小龙虾肌体中天然虾青素的含量是对虾的数倍。所以,深红色的小龙虾可以在污浊的淤泥中生存繁殖,而淡红色的对虾即便在清澈的水体中也不易存活。
小龙虾属于杂食动物,主要吃植物类,小鱼、小虾、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藻类都可以作为它的食物。小龙虾的繁殖能力不强,每年小龙虾繁殖1次。
外来入侵物种
克氏原螯虾是甲壳类中分布最广的外来入侵物种。
克氏原螯虾因其杂食性、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而在当地生态环境中形成绝对的竞争优势。其摄食范围包括水草、藻类、水生昆虫、动物尸体等,食物匮缺时亦自相残杀。克氏原螯虾能忍受长达四个月的枯水期,也能适应河口淡咸水交汇的微盐环境。在雨季,克氏原螯虾能迁徙几公里寻找新的栖息地。取食时能用其强健的螯足剪断植物嫩茎;克氏原螯虾近年来在中国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养殖品种。在商业养殖过程中应严防逃逸,尤其是严防逃入人迹罕见的原生态水体。其对当地物种生态竞争优势而导致破坏性危害,在世界各地已经有广泛报道,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小龙虾形态特征
体形较大呈圆筒状,甲壳坚厚,头胸甲稍侧扁,前侧缘除海螯虾科外,不与口前板愈合,侧缘也不与胸部腹甲和胸肢基部愈合。颈沟明显。第1触角较短小,双鞭。第2触角有较发达的鳞片。3对颚足都具外肢。步足全为单枝型,前3对螯状,其中第1对特别强大、坚厚,故又称螯虾。末2对步足简单、爪状。鳃为丝状鳃。
龙虾头部有触须3对,触须近头部粗大,尖端小而尖。在头部外缘的一对触须特别粗长,一般比体长长1/3;在一对长触须中间为两对短触须,长度约为体长的一半。栖息和正常爬行时6条触须均向前伸出,若受惊吓或受攻击时,两条长触须弯向尾部,以防尾部受攻击。
胸部有步足5对,第1-3对步足末端呈钳状,第4-5对步足末端呈爪状。第2对步足特别发达而成为很大的螯,雄性的螯比雌性的更发达,并且雄性龙虾的前外缘有一鲜红的薄膜,十分显眼。雌性则没有此红色薄膜,因而这成为雄雌区别的重要特征。
尾部有5片强大酌尾扇,母虾在抱卵期和孵化期爬行或受敌时,尾扇均向内弯曲,以保护受精卵或稚虾免受损害。
小龙虾与其它甲壳动物一样,必须蜕掉体表的甲壳才能完成其突变性生长。
小龙虾的蜕壳与水温、营养及个体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幼体一般4~6天蜕皮一次,离开母体进入开放水体的幼虾每5~8天蜕皮一次,后期幼虾的蜕皮间隔一般8~20天。水温高,食物充足,发育阶段早,则蜕皮间隔短。性成熟的雌、雄虾一般一年蜕皮1~2次。体长8~11cm的小龙虾每蜕一次皮,体长可增长1.3cm。小龙虾的蜕皮多发生在夜晚,人工养殖条件下,有时白天也可见其蜕皮。根据该虾的活动及摄食情况,其蜕皮周期可分为蜕皮间期、蜕皮前期、蜕皮期和蜕皮后期四个阶段。
如何根据外形挑选好的龙虾
色发红、身软、掉拖的虾不新鲜尽量不吃,腐败变质虾不可食;虾背上的虾线应挑去不吃。
选小龙虾最关键,小龙虾最好吃的时候是五到十月份,黄满肉肥,连大螯上的三节都是从头塞到尾的弹牙雪肌。
看小龙虾是清水是浑水,一看背部,红亮干净,这就尚可,再翻开看它的腹部绒毛和爪上的毫毛,这里如果是白净整齐,基本上是干净水质养出来的。
小龙虾毕竟是吃腐殖动物尸体的,细菌和毒素只会越来越多地积存在体内,所以尽量要买刚刚长大的龙虾,老龙虾或红得发黑或红中带铁青色,青壮龙虾呢则红得艳而不俗,有一种自然健康的光泽。再刚用手碰碰它的壳,铁硬铁硬的是老的无疑,像指甲一样有弹性的才是刚长大才换壳的。
小龙虾生活习性
小龙虾
属于杂食动物,主要吃植物类,小鱼、小虾、浮游生物、底栖生物、藻类都可以作为它的食物。小龙虾的繁殖能力不强,每年小龙虾繁殖1次。
小龙虾的生存能力非常强,除了日本和中国,欧洲和非洲也有它占领的地盘,因此成为了世界级的生物入侵物种,也因此成为了世界级的美食。在欧洲、非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都有人食用,美国的路易斯安娜州号称生产了世界上90%的小龙虾,而当地人就吃了其中的七成。小龙虾在世界范围内的“成功”,除却一些形态和习性上的优势,还得部分归功于它对污染环境的耐受能力。在科学研究上,对污染物非常敏感,或者非常耐受的生物,往往用作环境有无受到污染的指示生物。小龙虾就是这样的一种潜在指示生物。
科学研究证明,机体虾青素含量跟其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是正相关,也就说机体虾青素含量越高,其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就越强。小龙虾自身无法产生虾青素,主要是通过食物链食用微藻类等获取到虾青素,并在体内不断积累产生超强抗氧化能力。虾青素能有效增强小龙虾的抵抗恶劣环境的能力及提高繁殖能力。所以虾青素是小龙虾如此顽强生命力的强有力保障,当小龙虾在缺少这些含有虾青素微藻的环境中反倒难以生存。这也带给人们认识上的一些错觉:小龙虾必须生活在肮脏的环境中。
在饮食习性上,小龙虾在河底比较喜欢吃泥,并且喜欢吃已经死亡的小鱼或者其它水中生物。
小龙虾是杂食性动物,以摄食有机碎屑为主。对各种谷物、饼类、蔬菜、陆生牧草、水体中的水生植物、着生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小型底栖动物及动物尸体均能摄食,也喜食人工配合饲料。在20~25℃,小龙虾摄食眼子菜每昼夜可达自身体重的3.2%,摄食竹叶菜可达2.6%,水花生达1.1%,豆饼达1.2%,人工配合饲料达2.8%,摄食鱼肉达4.9%,而摄食蚯蚓高达14.8%。可见小龙虾喜食动物性物质。在天然水体中,由于其捕食能力较差,在该虾的食物组成中植物性成分占98%以上。有人错误地认为小龙虾能捕食鱼苗、鱼种,对水产养殖有很大的危害。其实,小龙虾在正常情况下,没有能力捕食鱼苗、鱼种。虽然小龙虾不能捕捉游动较快的鱼类,但它能捕食鱼类的病残个体、浮游动物、藻类及漂浮在水面的植物。
1、底栖
龙虾喜栖息于水草、树枝、石隙等隐蔽物中。该虾昼伏夜出,不喜强光。
2、趋水
龙虾有很强的趋水流性,喜新水活水,逆水上溯,且喜集群生活。
3、好斗
龙虾生性好斗,在饲料不足或争栖息洞穴时,往往出现凌强欺弱、欺小怕大现象。幼体的再生能力强,这种自切与再生行为是一种保护性的适应。
4、掘洞习性
龙虾喜欢掘洞,并且善于掘洞。
掘洞深度与速度
龙虾掘洞的深度是决定其危害程度的关键因素。龙虾的掘洞速度很快,尤其在放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中尤为明显。在砂质土壤条件下,大部分龙虾所掘的新洞深度超过30厘米。
龙虾洞穴的位置
龙虾掘洞的洞口位置通常选择在水平面处,一般在水面上下20厘米处,龙虾洞口最多。在水上池埂,水中斜坡,及浅水区的池底部都有龙虾洞穴,较集中于水草茂盛处。
生存环境对龙虾掘洞的影响
水体底质条件对龙虾掘洞的影响较为明显。但是,无论在何种生存环境中,在繁殖季节龙虾打洞的数量都明显增多。
小龙虾分布范围及用途
小龙虾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分为三个科:拟螯虾科(Parastacidae)、正螯虾科(或称蟹虾科)(Astacidae)和螯虾科(或称蝲蛄科)(Cambaridae),数十个属,400多种。拟螯虾科主要分布于属于冈瓦纳古陆的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新几内亚岛等地,形体较大,在塔斯马尼亚发现的最重个体达到了6公斤。
正螯虾科主要分布于欧洲和北美洲西部,形体中等,有经济意义的主要是太平洋螯虾属(Pacifastacus)。螯虾科主要分布于北美洲东部和东亚,形体较小,有经济意义的主要是原螯虾属(Procambams),尤其是其中的克氏原螯虾,产量达到全世界淡水龙虾产量的70%到80%。
小龙虾广泛分布于各类水体,尤以静水沟渠、浅水湖泊和池塘中较多。说明该虾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及低氧有较强的适应性。一般水体溶氧保持在3mg/L以上,即可满足其生长所需。当水体溶氧不足时,该虾常攀援到水体表层呼吸或借助于水体中的杂草、树枝、石块等物,将身体偏转使一侧鳃腔处于水体表面呼吸,甚至爬上陆地借助空气中的氧气呼吸。该虾离开水体能成活一周以上。
小龙虾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小龙虾原产于北美洲,是美国淡水虾类养殖的重要品种。1918年,日本从美国引进小龙虾作为饲养牛蛙的饵料,小龙虾在日本得到大面积的繁衍和扩散。二战期间,小龙虾从日本传入我国,开始在江苏省南京市以及郊县繁衍,经过长时间的扩展,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存空间不断扩展,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各省市。
我国小龙虾主要分布在江苏、湖北、江西、安徽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生长在江、河、湖泊等水体中,数量在6万吨以上。江苏是淡水龙虾加工出口的重点省份,全省有加工企业60多家,每年加工龙虾出口6000吨左右,占全国出口总量的大约90%。
近年,小龙虾在北京、南京、上海、苏州无锡等城市大受欢迎,年消耗量在2-3万吨,小龙虾的消费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小龙虾对高水温或低水温都有较强的适应性。这与它的分布地域跨越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是一致的。其温度适应范围为0℃~37℃,在长江流域,冬天晚上将其带水置于室外,被冰冻住仍能成活,但小龙虾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8℃~31℃。
主要用途
小龙虾因体型比其他淡水虾类大,肉也相对较多,及肉质鲜美之原因,而被制成多种料理,赫赫有名的麻辣小龙虾(麻小儿)等,都是常见的餐点,也都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由于大部分小龙虾的抗污染性十分强,因此在含有高污染性毒素的水质下,依然可以存活。另外,小龙虾多数都是投机主义者(如:克氏原螯虾、红鳌螯虾等大型淡水龙虾),连粪便或是动物尸体,都成为其盘中飧,而放养在水族箱中,也可有效的清除鱼的排泄物以及青苔,对水文环境整治有十分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