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直播电商等新形式的新模式蓬勃发展,有助于河北制造、河北品牌打磨。
紧紧抓住消费者节点,企业收获颇丰
11月,又是传统消费旺季,一年一度成为“双十一”,将网上上下的交易推向了新的高峰。
如今,“双十一”已成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试验场,更是激发内需市场澎湃活力的有力抓手。河北省企业紧抓“双十一”消费节点,通过用足用好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河北制造,擦亮河北品牌。走在创新路上的河北企业,努力以高质量供给,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更大贡献。
以网为媒 传统产业带深度转型
清河县中汇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贸企业,今年正式踏入了国内市场。
自11月1日起,该企业便推出“双十一”优惠活动,抖音直播间的日销售额保持在10万元以上。其中,有11%来自定制化生产的产品。
何为定制化?公司董事长方中和说,企业后台系统打造了包含1500余种款式并持续更新的样品库,却并不进行生产。消费者下单后,各项生产程序便能自动开启,还能保证24小时内发货。
企业能够实现小批量、多频次的灵活生产方式,得益于其自主研发的智能制造运营管理系统。通过这套刚刚上线的系统,企业实现了设计、打样、生产、发货等环节的流程再造,保障了各环节同步推动、快速衔接,大大降低了出货时间,实现了零库存。
清河县有“中国羊绒之都”的盛名。从做原料到制成衣,从传统电商转型直播电商,从单一平台到多平台发力,清河羊绒始终在变。清河羊绒小镇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郑春雨说,清河几十家头部企业,都已经开始通过预售制、直播带货等销售新模式,以及柔性生产、智能化制造等管理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有利用大数据带来的模式创新,才能进一步降低库存,实现企业良性发展,并带来清河羊绒产业的转型升级。”郑春雨说。
以网为媒,以数为翼。在实体经济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形势下,越来越多河北传统产业带将电商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从简单产品销售转向价值链重构,实现商品从工厂直通消费者的转变。
11月10日15时,在运营不久的辛集电商直播基地,“双十一”的宣传海报移步即是,20多个直播间都在热闹直播中。
主播菀菀和她的团队,正在为入驻基地的当地皮革企业进行直播带货。在11月1日至3日的第一波促销中,直播间的业绩较往常翻了几番。
今年,为引导皮革制衣企业转型发展,辛集市委、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启动电商直播基地建设,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第三方平台支持”模式,为当地企业提供专业直播销售和培训服务,推动线上销售增长。
品牌赋能 拓展消费市场发展空间
11月10日20时,惠达卫浴执行总裁殷慷准时出现在直播间,为在“双十一”凌晨“剁手”的消费者带来更大力度的优惠。
除了各电商平台,惠达卫浴此前还在全国30个重点城市、197块电子大屏上投放形象广告,为品牌的“双十一”活动造势。
“在‘双十一’期间与同行同台竞技,更能体会到做强品牌的重要性。”惠达卫浴品牌总监杨红平说。今年,包括惠达卫浴在内的卫浴企业都通过发布智能化系列产品、加大优惠力度等方式参与“双十一”,品牌间的竞争愈发激烈。
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品牌成为能否进入消费者购物车的敲门砖。而更成熟的消费理念、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对供给方提出更高要求。面对变化的市场,老品牌夯实基础,力求稳市场;新品牌创新发展,寻求突破点。
河北春丽皮具有限公司依靠代理销售品牌包起家。2019年,他们建立了新品牌“C.LI”。
今年“双十一”前夕,“C.LI”品牌在小红书上做了一期“宠粉”活动,征集了30多名箱包类带货达人进行品牌推介。8天的活动为其天猫旗舰店增加了30万关注量和60万次点赞,小红书上的预售单品也达到了1200个。
搭上网络销售快车,不只是工业制成品的专属,不少农产品企业通过使用区域公用品牌,扩大线上渠道,实现品牌溢价。
“主播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大美赞煌’品牌的5种产品,这些都是我们‘赞皇·互联网+联盟’成员生产的,品质、价格都很赞。”11月11日零时,赞皇县蕊源蜂业有限公司在天猫、抖音、快手等平台同时开启直播,主播卖力宣传“大美赞煌”区域公用品牌的各类产品。
公司总经理王岳峰告诉记者,使用区域公用品牌的联盟成员都会利用自身流量进行相互推广,丰富直播间的产品,也进一步叫响“大美赞煌”品牌。通过使用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展”,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也促进了区域农产品与区域形象共同发展。
目前,“大美赞煌”授权企业为10家,包含26种产品,并入驻了淘宝、京东、拼多多、抖音等9家平台。(河北日报记者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