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妨碍了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而对于很多企业而言,更是经历了一场“生死劫”。停工停产期间,企业面临怎样的挑战?随着疫情防控形式好转,又该如何快速投入生产?后疫情时代,企业该从哪些方面发力寻找新的机遇?近日,重庆本土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制造企业——美心集团副总裁夏勉,分享了疫情下的新思考。
疫情下现金为王 企业做了“最糟糕”的预估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美心集团带来哪些挑战?
夏勉:门业、制造业一直是美心的核心产业,在这个板块,我们的目标客户主要有三类:一类是B端市场工程类的客户;一类是C端市场的零售客户;还有就是国际市场。现在我们的零售网点数在国内各大建材卖场,大约有6000家;出口国家超过40个,核心市场是北美和欧洲,占整体出口额的一半以上。
我们的产品属于定制化的产品,从下单到安装,需要上门量测,也需要上门安装,这些在疫情期间都是无法开展的,因此C端业务上遇到了比较严峻的挑战。
B端业务方面,我们的挑战主要是跟进中的项目与客户沟通不畅。因为全部是远程沟通,和当面沟通有很大的区别,增加了丢单风险。另外就是全国各地的复工情况不同,上下游的物流受阻,当时完全打乱了我们已经做好的生产计划,包括出现了很多产品制作出来,因为物流原因无法运送。在国际市场方面,由于疫情在全球持续爆发,已下的订单基本上都要求延期交付,未来的订单随着疫情的发展预计还会持续下滑,我们估计到6月份这个情况还会进一步加剧。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美心是如何应对此次危机的?
夏勉: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美心就成立了一个由集团高层组成的临时战略领导小组,保持24小时在线沟通,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可预见突发情况进行快速决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分析了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确立了一个基本方针:现金为王,以人为本。
疫情是不可控的因素,但这并不会影响公司经营的基本面。熬过疫情的企业,就可以持续,甚至更好的开展经营,但熬不熬得过去,最重要的就是依赖于公司这几个月的现金储备,我们认为,确保公司三个月乃至半年甚至一年的预算现金流是没有问题的,在应对这些突发情况的时候,就会比较从容。美心的经营方针一直都是以稳健为主,得益于这种方针,我们一直以来都比较重视正现金流,在遭遇疫情以后,因此我们的中期经营困难并不大。
但即便这样,我们还是做了一些应对以及对最糟糕情况的一些预估。
首先我们对资金占用进行了梳理,对应收账款进行了一个专项的清理,特别是针对我们的客户企业可能出现资金困难或者经营困难的情况,进行了一个专项整理,来确保坏账风险不会集中发生。
另外我们重新审视了正在谈判中的合同,对资金占用较大的,积极与客户协商,宁愿让出一部分价格和利润,也希望能够和客户协商出来一个比较好的付款条件,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到我们未来两三个月的资金情况。
然后我们对占用资金的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库存区也进行了梳理。以物料在仓库中的停留时间为单位,动员全员想办法减少物料的积压天数。公司出台了一些绩效政策,加强对资金效率的考核,起到了一些作用,让大家都开始重视现金流。
此外我们还缩减了一些费用预算,但我们并没有减少对人员方面的支出。这就是以人为本,在没有出现确切的经营规模缩减信号之前,我们要保持员工的稳定。一方面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责任;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员工是公司的核心资产,培养非常不容易,我们是不愿意为了短期波动来损害公司长期利益的。
所以我们在疫情期间就提出了不裁员、不降薪的措施,在2月份和3月份全额发放了员工工资,而且比以往薪酬发放时间提前了两天。希望通过这种举措,让员工安心的工作,让员工知道公司在这个期间是和大家一起共度难关的。另外除了现有员工之外,疫情期间公司还一直在加大对中高层人才的招聘力度,希望在这个时候招揽到一些人才。
逆境倒逼创新 已斩获上千预售订单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疫情期间,公司营销方面有哪些调整?
夏勉:由于线下商业活动暂停,我们借用了现在非常火的直播,开通了包括天猫、京东、抖音、苏宁、拼多多等多平台的直播,利用这些平台进行了一些线上的经销商会议、产品发布会、促销会议,进行产品推介。在疫情期间我们进行了20多场大型会议,也制作了上百条短视频,加之推出了很多促销活动,因此疫情期间通过我们自己的网络商城,也产生了1000单以上的预售。对像我们这一类的传统企业来讲,这次疫情也倒逼我们采取这种新的营销举措,在未来我们会把新媒体的营销常态化。
B端业务方面,我们也主动积极地要求业务经理或工程人员,通过远程视频等各种方式和客户进行沟通,重新梳理客户的工程订单,确保客户的产品能够得到保障。在本月我们也通过远程视频连线的方式,签订了公司史上第一个没有见面的战略集采项目。总结下来看,B端业务好于C端业务,因为B端业务的计划性比较强,在疫情后阶段,B端业务恢复的速度很快,全年的影响没有C端业务这么大。
对于海外出口这一块,我们的措施是一方面充分理解国外客户的情况,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我们也对今年所有的出口订单买了出口信保,如果国外疫情发展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我们会有一个基本保障。另外由于国际市场的订单空缺,我们会有一些富余产能,针对这部分富余产能我们鼓励事业部、分公司开发国内市场。现在我们做的一些窗类产品和隔断类产品,已经取得了一些正向的市场反馈。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疫情期间,企业管理有哪些新变化?
夏勉:企业管理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居家办公,它反映出了我们以前的管理半径小,管理颗粒度不足的局面。比如说,在刚开始进行远程视频开会时,大家都非常不适应,效率也很低;对于一些复杂性工作项目类、跨部门的协同性工作,沟通非常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求员工坚持使用远程会议系统,就算到目前已经全部办公室复工后,我们仍然规定三个人以上的会议,都要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来召开。
此外我们在内部使用项目管理软件。以前我们的项目管理软件应用的不够多,很多项目都没有运用这个方式来进行管理。现在我们把项目管理软件作为一个工作管理的核心工具。它帮助我们的员工提高计划性的概念,整个项目的沟通、讨论以及输入输出文件、里程碑事件,都在项目管理软件里一目了然,参与项目的人或者跟进项目进度的人,都可以通过项目管理软件跟踪到,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生产效率的工具。
对于日常化的工作,我们就用共享工作日历来进行,部门内的一些工作,主管会将它们写在共享工作日历上的,同事都可以看到,大家有一个信息共享。这些都是在疫情期间,我认为非常有效的一些工具和方法。现在复工之后,这些依旧在持续使用,并在进一步优化。
后期判断谨慎乐观 计划2025年产能扩大三倍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您如何判断疫情对企业后期的影响?
夏勉:我们对疫情后期的影响,判断是谨慎乐观的。疫情是偶然事件,但经济发展是必然事件。现在疫情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已经接近尾声,虽然现在有很多言论说,疫情持续影响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肯定会有所冲击。但我认为到了这个阶段,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其实不是宏观经济,而是我们具体微观的企业经营。
我们针对各个不同的细分市场,设立不同的事业部和分公司,充分授权给事业部和分公司的总经理,让他们针对细分市场进行产品的开发、制造、销售等。在这个过程里,各个事业部之间可以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然后横向上各个事业部之间也会相互比较,会有一些表现非常好的事业部或者分公司,走到前面来,这在内部发挥了相互拉动和促进的作用。通过这一机制,近几年我们各项业务指标都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大部分的事业部和分公司经营状况都向好,整个集团的经营状况和指标也都良好,因此业务结构问题不大。资金结构方面,我们一直强调稳健经营,负债率低,现金储备目前也相对充分,所以我觉得基本面健康,整体来讲是一个谨慎乐观的局面。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后疫情时代,美心将如何发展?
夏勉:我们的长期措施定调是“提质增量”。所谓提质,我们提出的目标是“2025关灯工厂”计划,即要在2025年实现整体智能化的革新,实现工业化的智能制造。我们认为,智能化=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
比如标准化上,我们提出要做模块化设计,通过总结历史订单和前瞻性的去判断市场需求,做一些标准的产品模块,尽可能的将80%的订单,通过整合产品模块的方式,来实现兼顾个性化与制造效率,来实现标准化这么一个逻辑。
自动化方面,我们2012年提出一个计划叫“美心二造”。从2012年开始,我们每年都在持续的、有计划的对生产线进行改造。以前100个人制作1000套门的生产线,现在只需要20多个人就可以做了,人效提升了14倍,而且质量稳定性也大幅提高。2019年我们全年投入大约6000万进行了自动化改造,完成了6条门窗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这次改造实现了效率的提升,现在美心的生产线从45秒就可以将钢制门从一张钢板变成一套门了。2020年,我们也计划投入1亿元,用于自动化改造和先进设备的引进。
信息化方面,我们现在已经做的系统有自动仓储、自动办公、 ERP客户关系管理,还有PDM的系统,现在我们正计划将PDM升级为POM系统,我们也在引进MES制造执行系统,目标是希望通过各个功能板块的系统,尽可能的完善,最终做一个所有系统的整合,能够在全信息链、全价值链上做到完全把信息打通。
通过这一系列关于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改进,目标就是能够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多样化。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增量方面,美心又有怎样的计划?
夏勉:2019年,美心门业的产品订单达到了公司一个历史峰值,也达到了现行公司的设计产能上限。由于我们的工厂现在主要的制造生产都位于重庆主城,这让我们的生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希望能够通过向外扩张的方式来扩大产能。美心计划在2025年产能扩大三倍,为此我们现在规划了一个15亿元左右的投资,专门用于产能的扩建。我觉得疫情对我们目前的5年规划并没有太大的影响,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扎扎实实做好公司自己的事情,做好企业经营的基本面。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孙琼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