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杨益莹/文 张郁 实习生 朱天然/图
“大家好,我是王中源”,说着一口标准河南话的90后小伙王中源最近成为了批发市场的网红。做自媒体不到半年的他不仅在今日头条上拥有44万粉丝,在抖音上也累计获得了127万赞,而他的所有视频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水果批发生意。
不少粉丝看了他的视频后,专门跑到万邦市场找他买水果。对于自己的走红,王中源笑着说自己“飘了”。不过,他的行为却仍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很多粉丝让我开网店,但我想再沉淀沉淀,咱不是网红,只是个批发商,还是要先做好份内的事。”
90后“批二代”做水果生意,另辟蹊径做自媒体
在做自媒体之前,王中源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网红。
高中毕业之后的他当了几年兵,退伍后开过洗车店,洗车生意没干多久就开始跟随父母从事水果批发生意。王中源的父母在郑州从事水果批发生意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积累了不少客户资源和生意经验。2016入行之后,王中源不仅跟着父亲去产地挑果子,也帮着母亲在批发市场卖水果,几年时间下来,他已经成为了水果批发行业里年轻的“老司机”。
批发行业的“内幕”,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批发商卖货的“套路”、不同时间段来批发市场人的类型、怎样挑选好吃的水果……王中源都烂熟于心。
一个偶然的机会,王中源发现很多水果产地的果农都在做自媒体,而且很受欢迎。2018年十月份,王中源和自己的同学谢兵超一合计,也准备做自媒体,看看效果如何。
说干就干,两部手机、一台电脑,王中源出镜、谢兵超录视频、剪视频,俩人开始了自媒体之路。
为剪视频,手冻烂了,粉丝却没涨上来
王中源最熟悉的是水果行业和批发市场,做视频的内容也自然离不开这个主题。他在今日头条上为自己申请了一个账号,名字叫中源果农,认证的身份是三农领域创作者。
俩人做的第一个视频就是讲水果批发商的日常,早晨四点半起床的王中源开始在市场转,看看当天的市场行情。刚开始的视频都是用手机录的,说的也是河南话,接地气的风格为他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
不过,自媒体之路并不容易,俩人都没媒体基础,全靠自己摸索和学习。王中源和搭档闷着头做了三个月的视频,在今日头条上也只有几千个粉丝。俩人还经常为视频的话题发愁,经常是录着录着就不知道说什么了。
不仅如此,批发市场的环境相对简陋,没有暖气,而录视频、剪视频都要用双手操作,谢兵超的手也被冻烂了。
“最难的时候我也没想过放弃,因为我知道我俩做这个事一定能成功。”谢兵超说。俩人互相鼓励,继续一边卖货一边录视频。
一夜爆红,小伙激动地整夜没睡,回复留言熬得双眼通红
2019年的第一天,王中源像往常一样在下午五点发布了一条视频,这个视频里讲到了车厘子的行情,王中源告诉大家不要着急买车厘子,可以等过段时间便宜了再买。发完视频,他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了。
等到晚上要休息的时候,王中源打开手机,发现系统提醒自己涨了一百个粉丝,再一刷新,又涨了一百个粉丝。接下来的时间里,粉丝就一直成百的往上涨。而这条视频下方的评论,也从往常的几十条变成了几百条,又变成了几千条。种种迹象都告诉他:他火了。
这天晚上,王中源和他的搭档都没睡觉,“激动得睡不着,一直守着手机,看着粉丝唰唰地往上涨,同时回复各种私信,处理各种微信添加好友。”王中源说。
“源哥我想跟你做水果生意,收学徒吗?可以给我发几箱车厘子吗?你电话多少,我要去找你卖水果。”这是视频下方最多的留言,面对各种热情的粉丝,王中源受宠若惊,一条一条的回复粉丝的私信。
王中源的母亲屈梅兰说,“那几天看着俩孩子我都可担心,天天抱着手机,眼睛都熬得通红。”
就这样,王中源的粉丝从几千涨到几万,再到十几万,再到如今的四十多万,关注他的人越来越多。王中源说,“头条上私信都爆了,微信也根本回不过来。很多粉丝让我给他们发货,过年期间最多一天卖了一二百件货,淡季一天也能发四五十件货。也有很多人来找我谈合作,有大老板也有做电商的。”
传统批发商做自媒体,听听这些建议
说起自己的走红,王中源说,自己的视频接地气,而且讨巧,再加上运气好,所以就火了。对于如今在自媒体上的成功,他说自己有点自豪,但也是真的不容易。
“很多粉丝关注我是因为我讲了水果行业的干货,大家觉得有用,才会对我感兴趣。我火了之后,也有很多粉丝让我开网店,但我觉得自己还需要再沉淀一下,宁愿照顾不周,也不想走错路,砸了自己的招牌。因为咱的本职工作是水果批发,不是网红,我也不愿火了就立马去收割粉丝。现在做生意不是靠投机取巧,老实人更吃香。”王中源说。
如今,几乎每天都有粉丝专门跑到万邦市场找王中源买水果,他也一直坚持着自己高标准要求帮粉丝挑选水果。
同时,也有不少同行或者是零售商来找他取经,王中源也都是热情接待,他说,“我想告诉广大批发商朋友或是从事传统行业的人们,只要你在一个领域内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其实都可以搭上新媒体的快车。将传统行业和自媒体结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网络进行传播,会有很多人感兴趣,但是一定要坚持做,一直做到成功。”
(首席编辑 徐驰 实习编辑 熊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