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马云更像地球人,比李阳更像教育家,比俞敏洪更年轻更热情。
”
这是英文教师彭志摩给自己的定位。
在他身上,你会发现一种多重身份碰撞下的和谐:
他是专业签约摄影师,也是业余音乐人,他曾经跟尼泊尔人卖过废旧器材,也曾在联合国的金色大厅内与人“据理力争”。
带着这些精彩的过往,他辞掉了体制内老师的工作,在抖音上成为了一名教学分享者。
对他而言,生命在于折腾,而折腾结成的烙印,就是生活。
一条抖音视频,让彭志摩的评论风向变了。
在此之前,他被定义为在抖音上教英文的老师,在此之后,他被大家调侃地称为“学生时代的噩梦”。
一切的源头,都是因为他在抖音发了一条听力考试录音的视频,以及他被“暴露”的身份——听力考试录音员。
视频一经发出,网友们自觉分为两派。
一边是“饱受折磨派”:
“老师,下次听力考试能念慢一点吗?”;
“我不自觉地拿起笔来了!怎么回事。”
另一派,则是随着熟悉的听力前奏响起,被勾起怀念的“回忆杀派”:
“好怀念啊,听到这个声音就像回到了18岁”,
“上课铃打响,准备上课做听力啦。”
“听力录音员”、“在抖音上教英语的老师”,这些都是彭志摩身上的标签,可标签之下,属于他的精彩故事,远不止此。
从小到大,英语都是彭志摩成绩最好的一门课程。
当同龄人绞尽脑汁研究学习英语的捷径时,他却早就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学英语不难,但是得死磕。”
在人人都标榜自己是“天赋型”选手的今天,彭志摩却不以为意,他说自己更愿意做“努力型”选手:“天赋在语言学习中只能占10%,剩下的都要靠努力来补。”
他的这套理论并非凭空而来,一切都是源于他的亲身经历。
2004年,彭志摩进入大学,当同学都在体验着崭新的大学生活时,他却与大家背道而驰,一头扎进了英语里。
为了学好英语,彭志摩将自己所处的环境“包装”成全英文环境:看英文电影、读英文报纸,为了练好口语,他甚至还对着镜子模仿各路政界商界名人的讲话视频。
大学时期的彭志摩
那几年,彭志摩的业余生活被学习英语占去大半:
别人打游戏的时候,他在练英语;
别人吃火锅的时候,他在练英语;
别人谈恋爱的时候,他还在练英语。
说也奇怪,彭志摩从来也不觉得苦闷:“我感觉自己对于英语的喜欢,更像是一种自然流露。”
大学时期的彭志摩
功夫不负有心人,彭志摩终于拥有了一口纯正的英语。英语练出来了,此时这位20岁出头的男生,有了一个新的目标。
大二那年,彭志摩开设了一家英语辅导班,立志让身边的学生能像自己一样,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
这是彭志摩的第一个创业计划,可是他拥有的创业财产却很“寒酸”:一张破破烂烂的桌子,一张写了“招生”二字的白纸。
没成想,这个培训班还真的做成功了。最多的时候,他曾拥有过几十个学生。
彭志摩后来回忆起那个时候说道:“当时觉得自己一腔热血,像一个行走的发光体。”
彭志摩在抖音上火了之后,总有网友在他的视频下面评论:“你的声音好像我上学时候听力教材里的那个男声”,不一会,就有别的网友出现“抢答”:“不是好像,那个男声,就是他。”
“步步高录音机里的那个男人”,确实是他。
大学毕业后,彭志摩顺利进入一所体制内名校,过上了传统意义上安逸且舒适的生活。
那段教师时光,对彭志摩而言,是他人生中十分重要以及宝贵的经验,既磨炼了他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课堂掌控能力以及课程设计能力,也给过他许多特殊体验——参加国家大型考试录音工作。
在学校给学生上课的彭志摩
后来,他还在抖音上分享过某次为英语考试录音的经历:
录制结束后,因为需要对试卷内容进行严格保密,所有参与录音的英语老师们会被集中带到山上,集中“隔离”一个月,没有网络也无法与外界交流。
上交完通讯设备后,彭志摩手边只剩下了一本1200页的《西游记》,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把这本书从头到尾啃了一遍。
工作到第8年时,彭志摩辞职了,理由很简单——他想体验不同的教育方式。
离开朝九晚五的日子后,他不断尝试全新的事情,但是却从未偏离过自己心中最在意的教育事业:他打造过教育类真人秀,去美国做联合国周边项目,唯一与教育无关的,大概是去尼泊尔做废旧器材拍卖,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这些经历极大地帮助彭志摩打开了视野,让他能够以更广阔的角度看待世界。
回头看来,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他曾多次带领学生去往联合国,参加由多国参与的“模拟联合国”项目——由联合国为青年人组织的仿真学术模拟。
在这里,各个国家的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交流国际上的热点事件。
在现场,彭志摩发现了一件让他陷入深思的事情:相对于国外孩子们洋溢的自信与灿烂,初到联合国的中国孩子表达会略显内敛与保守,尤其是当全世界的青少年们聚在一起时,这种区别更加明显。
不敢开口的“哑巴式英语”,似乎禁锢了孩子们的表达欲。
但是让他惊讶的是,在短短4天内,这些身处不同文化冲击之下的中国孩子们飞速成长,等到活动结束时,他们会明显发生变化——眼界更加开阔,性格也更加自信了。
看着孩子们的变化,让彭志摩十分震撼。
身处联合国金色大厅的彭志摩
时间好像回到十年前,那一年他抱着一腔热血,立志让全国中学生说一口流利地道的英文。
一晃十年过去,身处联合国的金色大厅内,看着眼前这帮正逐渐蜕变的学生们,彭志摩下定决心,要让更多的孩子变成他们。
那个曾经靠着一张烂桌子与一张白纸起家的彭老师,回来了。
2018年,重新回归英语教学之后,彭志摩决定尝试短视频。他说,自己“不想被时代抛弃”。
彼时,抖音正带着其独特的“短视频文化”站在了互联网潮头,教育工作者得到了更多被推向大众面前的机会。
最开始,彭志摩也有过犹豫,长久以来身处传统行业,让他不断思考严肃教育内容,是否适合在抖音上传播,但他仍决定试一试。
从此,除了老师这一职业外,彭志摩又给自己贴上了一个全新的标签——视频创作者。
打开他的抖音页面,你会发现这个曾经在听力考试中令人“恐惧”的男人,在抖音上却十分有趣。
在一条《如果古人都有英文名》的视频中,他用音译的方式,将古代名人的姓名翻译成英文,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关注。
大家纷纷在彭志摩的抖音下,绞尽脑汁地替古人翻译起名字。
甚至有网友开玩笑地说:“没想到,有朝一日我的语文会被英语老师教。”
彭志摩抖音下网友评论
以英语教学为基础,彭志摩的视频涵盖内容丰富。身为重庆人,他用英语翻译重庆方言;作为电影爱好者,他会为电影《变形金刚》配音,模仿的擎天柱让人大呼精彩;
彭志摩录制电影《变形金刚》配音
他还会邀请自己的外国朋友一起,拍摄不同国家的英语口音对比,以期让大家从更多元的角度学习英文。
如今的彭志摩,在抖音上拥有590万粉丝,随着粉丝越来越多,为了让更多的人学好英语,他开始每天在抖音上进行免费直播教学。
“教室”变小了,可学生却变多了——最多的时候有6万人同时在线听他讲课。
讲课之余,彭志摩有时也会抽空和大家聊聊天:推荐几部好看的英语电影,讲讲自己的心路历程,为身处迷茫期的学生们排忧解难。
最让彭志摩没想到的是,自己的直播间居然还有年过80的老人跟着自己一同学习。
这件事情让他感触颇多,后来每当有学生问彭志摩:“老师,我这个岁数学英语会不会有点晚”,他都会拿出这个老人的故事给大家分享:
“学英语这件事情,永远都不会晚。”
彭志摩总说,教育要回归质朴,学习则要下足功夫。
随着学生越来越多,彭志摩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起来,如何能在每堂课中,以最全面多样的方式让大家理解课程,成了他时刻都在思考的问题。
过去一年,一周直播五天,每天直播2小时,他几乎不曾间断。在520个小时的课程里,他的生活渐渐被英语辅导占据,身体也一度亮起红灯,可他却从未想过放弃,纵使辛苦,彭志摩却觉得一切都值得。
彭志摩摄影作品
直播间里天南地北的学生们,是他心里的牵挂。
疫情期间,彭志摩还免费送了价值近20万元的课给武汉的学生,他说:“心里看着又着急又心疼,没有别的能做的,作为一名老师,我只能把我最珍贵的东西送给他们。”
如今的彭志摩,通过抖音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而他离自己曾经那个会发光的梦想,似乎也越来越近。
三月的一天,彭志摩收到一条来自学生的私信,内容让他开心了好久:“彭老师,因为你,我现在也成为了一名英语老师,我希望把当年你教给我的东西,教给更多孩子。”
时间回到15年前那个闷热的夏天,那一年彭志摩21岁,站在自己简陋的“招生桌”前,信心满满。
他知道,属于自己的时代要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