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体形式表达精神世界的象征,过去已经有了。
松树,作为古典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辞藻,王维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来寄情隐居生活的怡然自得,成为唐诗中脍炙人口的篇章,而唐诗也因为隋唐对魏晋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而走向高峰。
松的万千姿态,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眼中,扮演了丰富的角色。
王维《辋川图》石刻 /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从与周围环境共同组成新场景,到被人的情感和寄托所影响,松一直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化身为中国古典文化中特殊的精神符号,这恰恰是松与自然界其他植物的最大区别。
以松为媒,东方庭院的禅意与美学
因为对松树具有遒劲挺拔之姿和常青不凋之态产生敬意,自先秦以来,松被人们赋予崇髙的象征寓意。
秦咸阳宫3号殿遗址壁画上绘有大量松树形象;西汉长安上林苑拥有大规模人工培育的松树;长安西郊建章宫有“庶松乔之群类,时游从乎斯庭”。可见在自然坡地上养护高大松树已是当时常见的造景手段。
西安渼陂湖畔松柏林立
唐宋两代,园林趋于精致,唐大明宫等皇家建筑群自不必说,《听琴图》描绘宋徽宗在御苑松下抚琴,蔡京与另一大臣端坐聆听的景象,画面上松枝蟠曲,如实反映了当时皇家园林松景之美。
元明清三代中国园林走向成熟,南北方私园中的松树强调单株欣赏,在各大御苑,成片松林与单株奇松并胜,如紫禁城御花园、慈宁宫花园等均以松树点景;香山静宜园松坞云庄、万松深处二景,皆茂密松林。
《勺园修禊图》(明)/ 北京大学图书馆
尤其是圆明三园,通过堆山挖池、栽花种树,以规模相对较小的丛松和散植的庭松,营造出清幽葱郁的景致。颐和园后山的松树,则配合前山的柏树和其他落叶灌木,形成富有自然气息的山林景象和绝美禅意。
左→右:长春园、映水兰香院、海晏堂 / 法国国家图书馆
翻阅史籍,我们往往通过文字描述来了解不同年代的审美倾向,却忽略了松树与人类精神生活的互动,始终离不开实体建筑的烘托。
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西安「松·生活馆」从各地移植100多颗珍稀松树,并叠山理水,将国际主流设计普遍推崇的东方美学,更好的落地,集中释放松的禅意与视觉美。这种人为改造自然界面达到全新艺术感官的方式,改变了造园者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的途径,在业界引发了关于再造城市空间的思考。
有限空间内的无限想象力
西安「松·生活馆」入口处自然光线的变化
「松·生活馆」位于曲江新区雁翔路中轴一处自然坡地,60%用作园林景观设施,这也意味着在如此广袤的留白里,造园师有更多的文章可做。同样是基于松的主题,但这里的空间再造,不局限于具象的实体建筑,还容纳了丰富的人文特征。
主导景观设计的山水比德团队在园区主入口的构思上,汲取长安宫阙的“阙”为原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变形,取消“台基、阙身、屋顶”的纵向对称布局后,将“溪山行旅图”作为艺术山体的借鉴,“阙”的变体被高低处理,进而形成起伏的山势,兼有“阙”和“溪山”之神意。
为了稀释巨构体块僵硬、呆板的印象,两个体块顶部分别附着两棵长枝蔓延的松树,松枝飘延而下,舒展迎宾。
西安「松·生活馆」正面入口
同时,主入口还藏着一个不易被察觉的谜面,那就是另一头,设计师将次入口设计为半闭合式,与线条坚硬、棱角分明,呈现出刚性张力的主入口相比,次入口婉转内敛,一如两道笑靥的弧线,呈现柔性的引力。主次的一阴一阳,正暗合中国山水之道的“一元双极”。
这些关于东方意境的表达,仿佛开启了「松·生活馆」的月光宝盒,让每一个路过的人总会驻足停留,迫不及待叩山而入以窥其全貌。
西安「松·生活馆」侧面入口
移步异景,山水比德为「松·生活馆」构思的景观逻辑,看上去略显复杂,实质上主线清晰且意味深远。
松枝蔓延,光影疏离的长廊,被称之为“松云庭”。极简空间的处理,从现代艺术的去芜存菁、畅神取意,到施工取材的几近苛刻,数千棵典藏松树,和大量使用的“宝格丽石材”(保加利亚维纳多石灰石)搭配,更显纯粹。
根据视觉轴线行走园中,可见松的形态各异,情状不一,设计师在松的选择与配置上,铺陈了作画、独白、舞蹈、对话四个层次的场景营造。
四个场景的穿插,没有山重水复疑无路,而是迅速在廊腰缦回间进入下一个空间主题——松下高士。没有繁杂的元素堆砌、符号累赘,只有天地之间的苍劲与孤拔,松再次成为主角。廊是一抹弧线,延长了墙体与松互动的界面,也加强化空间的深远与灵动感。
廊腰缦回的设计原型,本出自秦阿房宫的大气磅礴与壮丽恢弘,却以轻盈优雅的方式转译为现代流动空间的体验。 这一抹弯弧的线条,恰好与朱红景墻相映,盛唐朱红暗示精神与建筑文脉相融相生,又输出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彩美。
此时,一颗孤松从廊顶部的开阖处伸出,松的虬枝穿过廊顶,让原本平面的涌动瞬间生动起来。
根据空间的收放,在穿过廊的曲径通幽之后,才发现经由墻体屏蔽进而释放的锦鲤池近在眼前,与松的静态美相比,池中的鱼群则是动态美。
在一定程度上,「松·生活馆」在此投放的999条锦鲤,其寓意显然是对中国传统园林“情趣”的物化。锦鲤池四周的雾森系统,交叠了虚实相映、深远不尽的层次。而跨过波澜不惊的水面与摇曳屈直的松树,远观建筑情景,空间的平远之态已现。
中国现代建筑先驱童隽先生曾提出,园林营造不从理论开始,不由方法左右,和重要与否无关,最重要的就是情趣二字,这一点也被普利兹克建筑奖首位中国籍得主王澍所认同和推崇。
用中国古代对于法度和阴阳生合的概念,来定义景观动线,无疑是借由松下生活指向一种诗意的当代生活,这也是定位「松·生活馆」的立意所在。
万壑松风下的曲江时刻
在东方文化的语境中,松并非独立存在的个体,既见之于诗词歌赋的精神寄存,更见之于生活场景的细微之处,虽不在高山,而植于庭院,却能令人精神远游。于是,这一系列的文化情景搭建,也对「松·生活馆」核心建筑部分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在整个园区看到的唯一建筑,其主创设计人员有着近二十年的世界各地与中国现代化建筑设计履历,擅长对在地化元素进行研判与提炼。
从外形上看,该组建筑由多个水晶体几何拼接而成,将一层更多的留白给面向锦鲤池的亲水平台,二层的室内空间则适当后移,构造一处景观退台,为园区巧妙的设定制高点,可直接俯瞰更广域的松林。
一气呵成的玻璃幕墙,在极简主义的影响下,将中式庭院精神、中式格局空间及松的元素进行抽象组合,展现中式意境在现代生活中的全新演绎。
为了营造有序、经典、严谨的空间逻辑,建筑设计团队在中央主轴线四周辅以横向轴线,轴线与路径组成的几何网格,主次分明,显现出强烈的理性色彩。
作为一组已经投入使用的高端会所,在各项功能设施方面,涵盖了从泳池、健身、茶室、书吧到会议厅的多元化用户场景,值得一提的是,全球知名的Remedios Studio也参与到该项目的设计工作。
后者之所以扬名全球,是凭借在高级酒店和高端住宅设计领域的惊人的建树,如纽约四季、香港置地文华东方、北京柏悦、澳门Morpheus以及京都和西安丽思卡尔顿等。
在对生活方式的认知上以简胜繁,是Remedios Studio营造空间的主要脉络,半透明的夹丝玻璃隔墙,弱化了原本分明的空间壁垒,突破了传统的以隔墙来控制布局的模式,使空间灵活多变。
作为Remedios Studio机构创始人,Peter M. 亲自参与了室内设计,他一直希望为能够在西安看到同时关联物质世界与精神生活的建筑,地域性的文化及生活特点是其设计的主旨所在,唯有挖掘当下西安城市特性及当下社会居民的生活习惯,方能创造出符合主流客群生活及审美需求的空间。
当人成为空间的主角,居所才能拥有无数个深思熟虑,精心推敲的气质,和心驰神往的震撼。
通过简化的布局、色彩、线条以及元素重构,Peter M. 选用原始质朴的自然色为室内主色系,极具年代感的木色与白色大理石将空间氛围带入自然清新的行列。
其独特之处还在于流线的不断引导,穿插由静至动的不同体验,于动静之中转换视线,予人24h不同的时空变幻之美。
有趣的是,自项目落成至今,以松和墙体为背景的照片迅速火遍小红书、绿洲、抖音和微博等国内社交媒体,甚至在instagram等国外社交平台,也频频被转发,不但颇有流量的网红达人钟情于将这里作为出街大片拍摄地,西安市民也慕名而来,令原本扮演房企角色的万众以另一种方式走红业界。
可以说,「松·生活馆」的问世将雁翔路中轴重新推向了城市主角,回到公众视野的聚焦之下,这与项目背后万众地产的匠心精神功不可没。
和绝大多数房企相比,万众的企业背书向来低调,而产品却非常高调,凭借在曲江板块的深度耕耘,万众对该区域的历史文脉及城市价值的潜力,有着更清晰的判断。
尤其在营造城市、重构文化空间的理念上,万众不断打破外界对西安长期的刻板印象,先后引入W酒店、康莱德酒店,并打造西安首个流线体建筑群「流光云谷」,通过康桥、德闳国际学校布局国际化教育,实现高端物业、公共景观与城市居所的有机融合。从单一项目上升到城市角度的运营开发,并保持这样的活力,以期在新的维度一鸣惊人。
西安曲江德闳学校外立面
——悦君Tips——
据悦君获悉,在创造地标这一课题上,万众即将推出更神秘的项目,那么,你希望在未来的曲江,看到怎样的奇幻建筑呢?
曲江·流光云谷局部效果图
法律顾问 / 宋亚锋 赵文娟
陕西大秦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