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觉者》系列纪录片原班人马制作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
从未来的角度回顾今天的教育
反思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道路
嘉宾介绍
里伊诺
比尔盖茨基金会中国区首席代表、中国改革开放改革40年40人、罗德奖学金中国区最终评委、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学者委员会委员、美国UCLA分子生物学博士、前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世界青年领袖”。
“其实当学霸很简单,我并不觉得我智商超群,而且我也测过,很不超群,但是我觉得无非第一个就是我想学,第二个就是我有方法,第三个是我有资源。其实内驱力是最重要的。”
——李一诺
对于自己是“学霸”这一点,李一诺从来不谦虚。其实这位理工科女博士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这么“能说会道”。她博士毕业已经28岁,进入麦肯锡工作了半年多,还不爱出头,不善言辞,开会永远躲在角落里。
直到她参选麦肯锡“全球合伙人”,她才明确地意识到,如果想获得别人对你的支持,你必须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必须学会与更多的人合作,必须让自己在适合的舞台上,一遍又一遍地展示自己正在做,并且坚信的事——因为这是你的选择。
今天,李一诺作为“一土”教育的联合创始人,马不停蹄地在各类论坛、采访、文章中,讲述她的教育理念、她对未来的想象,和“一土”每一天正在发生的故事,争取着更多的关注和资源。对她来说,这场唐·吉柯德式的冒险,目标只有一个——让中国的孩子,能够在中国接受到全世界最好的教育。
《人物》曾经采访过一诺的母亲李莲娜,“她记得,李一诺上中学时,一天回到家就在屋里哭,叫她吃饭,还在哭。到底哭什么?李一诺说,妈,你看,老师在政治课上讲的东西,和走出校门以后看到的东西,差别太大了。她说,你看,我们改变社会吧,就像蚂蚁啃骨头,但是要社会改变我们,就像骨头砸蚂蚁一样。
想了想女儿的困惑,李莲娜给出的答案是,‘我说丹丹(李一诺小名),其实呢,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但是我们能创造小环境。你看,这是一个房间,外面下着大雪,我们在屋里生一个炉子,屋里就会暖和。’”
“此念”跟李一诺聊一聊,在她的心目中,最好的教育,到底长什么样?上不了“一土”的孩子,还能有什么选择?
15分钟,听李一诺分享“你其实有很多选择”
《生命·成长》系列教育纪录片 第一季 |李一诺 访谈(下篇) 全文阅读
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就是“一个村子来养一个孩子”
其实孩子成长最好的一个环境,就是英文有句话叫做“Take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一个村子来养一个孩子。一个类似村庄的环境是最好的,大家都认识都熟悉,孩子去哪儿串门家长也不用去担心,这种氛围现在城市里是非常难找的。“一土”虽然没有真正村里的这种物理的环境,但是大家之间的“Psychological safety”,心理上的安全感,这个可能是最大的一笔财富。
大家来了以后觉得,“这些家长都是我喜欢的人,我可以跟他们讲形而上的东西,而不是见了面之后说你孩子报什么班,我孩子报什么班。”
一土小朋友与家长共同参与food market活动
普遍的焦虑感,造就了奇葩的教育商业模式
困难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就是这种非常普遍的焦虑的感觉吧。小橡树幼儿园创始人王甘老师讲过一句话讲得特别好,她说,“我不知道什么叫好的教育,但是我知道什么是不好的教育,而不好的教育就是每一个阶段都在为下一个阶段做准备的教育”。幼儿园就是幼升小,小学就是小升初,完了就是中考高考,然后就业,就业完了之后干什么呢?不知道。所以你看大量的宣传和大量的学校、校外机构做的事情也好;所谓的教育投资人做的事情也好,都是在加剧这样的一种趋势。
我遇到一个最奇葩的生意模式,上来就问你三个问题肯定你掏钱,哪三个问题呢?
“第一个问题,孩子是你亲生的吧?是是是。然后第二个说,呦,既然是亲生的,高考是不是对他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嗯,是是是。那是你亲生的孩子,在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上,你连两万块钱都不给他花,你对得起他吗?”
所以,它就是一种恐惧和焦虑驱动的教育,它是吓唬你嘛。如果我说,我是做“以爱为前提”的教育,“那你爱我的孩子有什么用啊?”投资人也说,“你的商业模式在哪儿?”。就因为大的潮流是这样的,而且有很多人在协助这个潮流,因此你就会觉得做正确的事情是逆流而上。
你怎么知道这些羊群,不是在冲一个悬崖走的呢
“如果我真的是坚持我的想法,那将来会不会我替他选错了?至少我选一个相对安全的教育方式?”我觉得这种安全感是虚幻的。安全感的代价,是把孩子最宝贵的东西拿走了,所以实际上是在伤害你的孩子,只不过是一种看不到的伤害。所谓的安全感就是随大流,就是羊群效应——我反正跟着羊一块儿往前走就很安全——但你怎么知道这些羊群不是在冲一个悬崖走的呢?
其实当学霸很简单
如果不要这种教育,那我要什么?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孩子的成长过程,尊重他的规律和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自主性里面有很大的一块,实际上是保护和激发他的内驱动力。
我自己也是所谓的学霸,其实当学霸很简单,我并不觉得我智商超群,而且我也测过,很不超群,但是我觉得无非两个,第一个就是我想学,第二个就是我有方法。然后第三个是我有资源,资源现在越来越不是问题了。以前可能如果是农村的孩子没有资源,现在随着网络的发展,这个问题会越来越少。
如果资源有了,其实内驱力是最重要的,然后就是方法,所以我觉得学校如果做到这两点,就足够了。
一土的音乐课展示
“一土”想做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一土”做的事情,就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的对立面就是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大家意识不到,但是大量的教育是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包括流水线式的操作——我希望你在一年之内每个人达标率是这个。
但孩子的成长,是非线性的,有可能真是这一年他都不开窍,然后他可能突然就开窍了,这是孩子自然生长的规律。但是我们以成人为中心的教育就受不了这个非线性。因为成人对孩子,想去控制他是很容易的。如果我想去控制他达到我的目的,我有很多马上就可以奏效的办法,比方说打他,比方说罚他。所以好的教育者需要做的事情,实际上是去抗拒这些马上就能奏效的办法。
“以孩子为中心”并不是没有路径,肯定是有路径的,但这个路径不能那么功利。并不是说我们就放任不管,如何能够用一种尊重孩子成长规律的方式,去组织你的教育形式,这是一个核心的转变。
孩子们在food market活动上
所有的评估都应该跟育人目标相关
所有的评估都是应该跟育人目标相关的,高考算是一锤子买卖,因为它没有一个过程性的评估。
如何知道你的孩子从五岁到十八岁,是个什么样的状态?而且最终可能评估的结果并不是你第一我第二,而是这个孩子可能更适合创造性的工作,(那个孩子)可能更适合研究型的工作,等等。
但是这个的要求是说,我得有过程性的数据。“一土”做了个基础工作,就是我们有大量的孩子的数据,每个孩子大概到现在一共有上千条数据的记录了吧,所以以后的想像空间是很大的。
一本书读到第几页了,每个孩子的记录里面都有,这个记录本身就够了,不用说你这次考试不好。实际上我们就是把这些所谓的评估,以非常潜移默化的形式去做了,最后每个孩子就都读完了,它有很多设计的东西在里面。
一土小朋友的学习评估展示
上不了“一土”,还有什么选择
很多家长看到了“一土”,觉得“一土”很理想,但客观条件上不了,怎么去找到这个平衡呢?这个其实是一个很深刻的问题。因为我们作为成人,最终回答的问题是,“我是谁,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这样的问题。
要从这角度来讲,我们能有的选择比我们想像的要多得多。你会首先意识到很多限制都是别人给你的限制,不一定是真实的限制。如果有更多的人觉醒,意识到这一点,那教育的推动就会有可能性,会有进步。
哪怕学校你选不了,那在家庭教育里你可以有不同的影响,或者你可以在参与学校教育里面有不同的声音。我们都在吐槽学校不好,那我们不如一起给学校提个建议,或者我们自己做点什么给孩子。
比方说大家都在上补习班,可能每个人都不想去上,那你们就十个人不要去上好了。然后一起玩,干点别的好玩的事情。
比方说你是一个做导演的,其实你的资源跟教育非常有关系。你可以带孩子去拍一个片子。如果真的他以后申请(这个方面的学校),那这个片子的加分比他在学校里面做个什么要多得多了。
人跟人的评判是非常多元的,但是因为我们现在体系封闭,而造成了“我觉得教育是专业人干专业事,我的资源跟教育没关系”。
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教育是应该一个最没有边界的事情。大家不要把教育变成一个非常割裂的事情——我有我的生活,然后我有孩子的教育。你的生活跟孩子的教育,它可以是一回事。
小漩涡真的可能改变潮水的方向。
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感谢我们的孩子,让我们能够以做家长的身份来重新体验这个世界。
所以 “一土”做的事,最终的核心实际上是做“社会创新”。因为教育是个生态体系,所以不可能我们就做一个产品去切入,那个是创业的思路。我不是创业的思路,我是一个社会创新的思路,因为我想解决这个社会问题。
这种模式其实不一定在哪儿能够突破,就像一点小漩涡形成,就有可能真的“能够改变潮水的方向”。
这些声音并不是答案
因为教育没有标准答案
教育并没有终点
我们一直在路上
……
《生命·成长》收看方式
⭐ 关注【此念】微信公众号,或【此念】头条/抖音官方号,者每周四上新。
⭐ 优酷视频、爱奇艺视频、腾讯视频等平台,搜索关键词“生命成长”即可。
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合作联系:info@cinianc
阅读推荐
大孩子回家就想打游戏,小孩子吃饭太费劲,亲子关系还能好吗?
水墨画家林曦|给父母的美育建议:坚持不是一个天然的本事
专栏|贺岭峰问答:跟孩子聊成绩之前,先准备10个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