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表面出现了“爬行痕迹”,上面真的存在巨大的生物吗?
题主可能是看到“蜗牛”爬行的照片后受到启发的这个问题。为了澄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冥王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我们都知道冥王星是太阳系柯伊伯带中体积第一、质量第二(仅次于阋神星)的矮行星,其直径约为2370公里,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相比而言,冥王星的体积和质量均较小,分别只有地球天然卫星月球的1/3和1/6。
冥王星自发现之日1930年到2006年长达76年的时间里,一直被当作是太阳的第九颗行星,距离太阳约59亿公里,由于距离太阳较远,即便是太阳光也需要5.46小时才能到达冥王星表面,是太阳光从太阳表面出发到地球约0.14小时的约39倍。
然而,冥王星作为九大行星之一好景不长,由于冥王星不具备同时满足新的行星定义的标准,即围绕母恒星作周期性公转、拥有清理自身运行轨道的能力以及质量足够大而被除名,被归纳在类冥王星这个层次内。
由于冥王星距离太阳十分遥远,且构成其大气层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氮气、一氧化碳,大气层密度十分稀薄,因此冥王星表面温度非常低,接近零下230度,完全就是一个“冰球”一样的存在。
正是由于冥王星表面环境极为恶劣,并且其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因此位于近日点和远日点的地表形态会发生一些变化,在近日点时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而远日点时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大气层和地表形态都会有相应的变化。
而这种随着冥王星近日点和远日点交替变化所形成的特殊现象就被一些人解读成为“生物活动的痕迹”,如蜗牛痕迹、洞坑等等。
不仅仅是冥王星被认为有生物活动的“证据”,前阵子还出现了关于金星上有“古城墙”、火星上有青蛙以及木卫二的海洋中发现鲸鱼和鲨鱼等。其实这都是各天体表面出现了某种化学或者物理变化而已,大家不要惊慌,还是坐等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吧!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