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不顾多国质疑和反对,正式决定从福岛第一核电站向海洋排放100万吨核污染水。
后续日本政府将用2年时间来完成排放过程。
有意思的是,这次美国政府居然选择对日本政府的行为表示支持。
此外,一向口喊“人权”、“环保”的西方世界,这次居然选择了集体沉默。
纵观历史,核电站事故中,只有福岛核电站事件与著名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达到国际原子能机构颁布的核事件分级的最高级——第七级!
核电站核泄漏原理
核电站发电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堆芯进行核反应,进而产生高温,最后利用产生的高温蒸汽来推动机轮切割磁感线,进而产生电流。
一般来讲,核电站的核反应和原子弹爆炸的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可控的。
它可以通过拔出核堆芯以及应用冷却剂等手段,来使核反应堆始终控制在可接受的温度。
可是,当其他不可控的人为或非人为操作出现时,悲剧就发生了。
比如,当冷却水系统出现故障时,核芯就可以达到极高的温度,
随后,核反应堆的核燃料(例如,铀等)开始融化,燃料的包裹外壳也会被破坏。
如此,核燃料及其裂变产物(铯137或碘131等)将被释放出来。
冷却水损失事故后,轻水反应堆中堆芯熔体的模拟动画
美国SL-1反应堆堆芯融化图(1961年)
又因为堆芯内部温度实在太高,轻水形成的高温蒸汽,在早已融化的铁芯的“助攻”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最后,氢气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形成爆炸——氢气爆炸!
而原先混在其中的核物质,就可以随着爆炸逃逸出来,漂浮在空中。
于是,核泄露事件就发生了。
漂浮在四处的核物质对人类、环境及生物莫大的挑战和威胁!
福岛核泄漏事件
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仙台以东130公里的海域发生了9.0级大地震,震源深度约25公里(15英里)。
地震发生之前,福岛第一核电厂的1-3号核反应堆处于运行之中,而4-6号机组则处于停堆检修状态。
福岛核电站第1-6号核反应堆机组位置(卫星图)
地震发生后,地震破坏了福岛核电厂厂外所有供电系统。
1-3号反应堆自动切换进入停堆流程:应急柴油发电机自动启动并运行。
可是,这是地震引起的海啸在地震发生后约50分钟后,袭击了福岛第一核电厂。
高达14米的海浪冲破原先只够抵挡5.7米海啸的防御设施。
海啸夹带着大量废物冲破了福岛第一核电厂的厂房、储存罐、门、道路等基础设施。
地震发生50分钟后,袭击核电站的海啸高度:A电站建筑物,B海啸高度,C电站地面,D海平面,E阻挡海浪的海堤
随后,海水灌入电厂内部,多数应急柴油发电机因此停止工作。
而仅存的一些蓄电池也因为海水腐蚀出现充电接口损坏。
最终,福岛第一核电厂所有电力系统丧失。
福岛核反应堆
反应堆控制系统开始失灵!
着急的现场操作员只能在一片漆黑之中,变得焦躁不安。
再加上通讯系统等一系列故障,电厂有的地方出现操作人员无法到达的情况。
由于无法将堆芯热量及时排到最终的热阱之中,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机组开始迅速升温。
锆金属外壳在高温下,与水作用产生了大量氢气,随后引发了一系列爆炸。
1号、3号、4号机组燃料厂房相继发生氢气爆炸。
于是,悲剧就此发生!
后来,为了冷却核反应堆,日本采取了用海水注入的方法。
如此,才算避免了爆炸的进一步发展。
但是,出事故的核设施依然还在里面存放着,这其实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策略。
爆炸后的4号核反应堆
后果
事故发生后,日本官方撤离了福岛核电厂周围半径3公里范围内的居民。
2011年3月20日,这一撤离距离扩展到20公里半径。
此后,根据日本福岛县发布的卫生调查报告,在对福岛县儿童进行筛查时,发现有40%以上儿童被诊断出患有甲状腺结节或囊肿。
超声检查可检测到的甲状腺结节和囊肿非常普遍,在各种研究中发现率高达67%。
可是,近年来,日本一直在推动淡化福岛核泄露事故影响的严重程度。
比如,他们通过对从美国太平洋沿海的金枪鱼、东京湾内的各种农作物的所谓低辐射检测结果,来证明福岛核事故的影响微乎其微。
甚至宣称,“甲状腺癌是最易存活的癌症之一,首次诊断后生存率约为94%,如果及早发现,该比率可提高至近100%的存活率。”
明明是可怕的核污水,日本人为何如此轻描淡写。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因为采取浇灌海水冷却核反应堆,福岛核电站每天就要产生上百吨的核污水,光一年下来就堆积了几万吨的核污水。
十年积累下来,福岛核电站周围已经堆积巨量的核污水了。
而每年管理这些污水就要花费至少数亿美元。
而且该费用随着新污水的形成,正在快速不断增长。
此外,日本地区多地震,如此巨量的污水,很可能在又一次自然灾害中泄露。
很可能将直接“吞噬”日本这个国家。
为了将对自己的危害降到最低,日本无耻地选择了让全世界来“分担”它的风险。
有意思的是,排入的污水首先危害的就是美国西太平洋沿岸。
而美国居然会发文对此表示支持,这背后谁知道又有何种利益交换呢!
只不过,在人类朝着不断推进环保事业之际,该行为简直就是对人类未来和全球海洋环境健康莫大羞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