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王乔琪 实习生 吴海舒
企业缴税5000万,当地政府却花2亿治理环境,在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面前,这样为环保“补课”行为仍在上演。
6月28-29日,省人大环资委组织的中原环保世纪行活动来到三门峡、义马两地,对环境污染问题的企业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怪了
居民举报企业排异味
检测多次均达标
三门峡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地处居民区,多次被群众举报“有异味排出”。
6月9日,在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期间,环境执法人员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公司厂界环境质量再次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公司厂界各点位臭气浓度(无量纲)及其他各项因子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6月9日、13日,省环保强化督察组分别两次对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均未发现异常现象。
6月29日,河南商报记者跟随检查组,再次进行入场检查。
河南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该企业厂内装有在线监测,而且显示的数值都符合标准。既然多次检测都是符合标准,但为啥周围居民的举报仍不见少?
原来,举报群众所在的小区与厂方仅隔了一条铁路,尽管排放符合标准,但由于距离近、风向影响,生产作业时工业原料散发出异味会对周围造成影响。
对于环保督查组多次上门“服务”,该公司的负责人也表示委屈,“企业建厂在前,居民区建设在后,而且各项指标都符合标准,实在是没有办法。”
对此,省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赵建军强调,符合标准但是仍有群众举报,说明企业还是有些工作没做好,企业要以人为本,向高标准努力,可以考虑产品技术升级甚至是搬迁。“如果标准60分,那就做到90分,碧水蓝天和新鲜空气才是企业努力的最终目标。”赵建军说。
随后,该企业负责人承诺,生产作业期间,会通过关闭机加车间门窗等措施,减少异味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代价
企业缴税5000万
当地政府治理环境花掉两个亿
29日上午,在义马市北部梁沟山山顶的一处废弃的物料堆放场,现场的工作人员给河南商报记者算了这样一笔环保账:“20年了,这个企业给政府缴税5000万,但是,政府随后治理环境花掉两个亿。”
这笔“亏本生意”到底是咋回事?
据义马市政府工作人员介绍,该物料堆放场以前是河南省振兴化工有限公司建设的铬渣堆放场,由于对人的身体和环境危害巨大,2010年3月,该企业被下令停产,2011年,污染环境的铬渣安置完毕。
不过,污染为这片土地留下来不可逆转的“伤害”。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场地周边300米范围仍存在污染问题,周边500米范围已经无人居住。
同时,当地政府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现在,义马市政府又于今年2月投资1850多万元,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设计环境治理方案,”该负责人介绍,为了治理该处的污染问题,当地政府前后投入资金2亿元。
得了五千万的税收,却花两个亿的治理,对于这样的代价,赵建军现场强调,“四倍的代价值得我们深刻反思,要吸取教训,从根本上杜绝环境污染问题,让老百姓住的放心。”
(编辑 吕瑞天 戴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