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没听说过素可泰的名字,也一定看过那张著名的水灯节照片。节庆当天,烟花白昼,千灯缥缈,人群中的笑颜在烛光下闪烁,黑色石柱、灰色佛像,刹那被染成金色。素可泰王朝的黄金年代,得以复活。
夕阳中的素可泰。本文图均为 三三 摄
“有水皆有鱼,有土皆有米。” 这句话出自700年前素可泰王朝遗迹中的石碑上。泰史记载中的素可泰,似桃花源般真实存在。明君带领人民驱逐异族,在密林深处建立家园,黄发垂髫皆怡然自乐。百姓称君主为“大父”,称官员为“小父”,宽厚城墙内,河道纵横,巨大宫殿耸立,大小佛寺袅袅。午后日光炽烈时,背靠大树阴凉小憩,一旁佛像微笑守护……
一张十年未改的游览图。
这张素可泰古城游览图,至少已使用了十年。上世纪末泰国即立法保护遗迹,现代城市距老城十几公里外。古城墙与众遗迹坐落一片山野间,由自行车道一一串联,无高楼电线阻碍视线,也无商贾叨扰清净。中央以及北侧分别是玛哈泰寺群(Wat Mahathat)以及西昌寺(Wat Si Chum)全泰最大卧佛,西边高地上的沙潘欣寺(Wat Saphan Hin)看日出可俯瞰全城。
素可泰玛哈泰寺残存的佛像。
玛哈泰寺是现存最大主寺。前有莲湖,后连数个佛塔平台。主建筑是莲苞泰式,周围小塔则带高棉风格。极盛时期,这里曾是209座砖石佛塔群,后接皇城。如今寺庙木制天顶已不存,走过巨大庙基残台,左右黑色石柱身上满布风孔。在古庙下方自顺时钟方向绕行,可以找到立、行、坐不同姿态的佛像、异兽、神怪与僧侣泥塑。千姿百态,体态柔美。除不可攀爬,古旧之物皆可亲近,带上面包与水,骑着自行车,很多人只是找个舒服地方,坐下来,发呆而已。
“无畏之神”坐镇的西昌寺。
停留素可泰两日足矣,精彩之处,是往佛寺路上的一片碧绿,牛群、河道、巨树、湖泊、山川,田园风光里佛像与残柱静静矗立。出城西,西北方是西昌寺(Wat Sri Chum),坐佛阿迦纳(Phra Achana)在那里栖身,意为“无畏之神”。
张眼坐姿巨佛在中国也很多,寺庙内、洞穴中、山巅处,但是这尊泰佛居于一方高15米、长宽各32米、墙壁厚3米的巨大蒙朵式无顶神龛中,地位与姿态都非常特别。高大的阿迦纳,左手施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手指修长垂向地面,并由信徒贴满金箔。
仰望巨佛,头顶有圆锥火焰状发髻伸向头顶一方蓝色天空,偶有斑鸠飞过,野鸽憩于肩上。他的脸,神态安详望向远方,目光一路洒落在我身上。无论从哪个角度,普通相机都无法收纳阿迦纳全身,大家索性也就收起相机,三三两两随意席地驻留。每隔十二年,月亮会行至阿迦纳头顶,那是西昌寺内最大点灯祈福盛世,最近一期还有十年。
素可泰的食物大多鲜香辣爽,想到就有口水分泌。
从佛寺出来便去觅食。整个泰国大约有5种菜系。一为曼谷周边,有潮州人与葡萄牙人的影子,再加近代泰国兼容并包、乐天乐活,餐饮水准已是世界一流;二以普吉往南,接壤马来,有浓重伊斯兰与海岛风格;剩余其三在泰中北,以不同时期政权和农耕偏重为分割,大城、素可泰、清迈,三城鼎力。
素可泰极小。一条主干道穿城过,小城唯一的市集里,咖喱、香草、渍肉、烤鱼,要么装在手掌大小塑胶袋中,放在大幅芭蕉叶上。就在这间小小菜场,亦能看出留存了千百年的素可泰王国身影。
千奇百怪的香草与食材,同清迈相似,十步之内尝遍百草。一对老夫妻专卖椰汁西米糕,5元一盒。即使在泰国时天天捧着嫩椰老椰喝不停,当我初次尝到这家椰汁糕,香味浓到裹舌淹喉也不由几分惊艳,再用冰凉苏打水冲开喉头,爽到毛孔大张。菜场入口有家仅营业至下午3时的小馆,就是老城自封的“米三”,每天中午人满为患。一张菜单上20道菜,全部有中文名,主打则是金面与酸肉。
椰汁西米糕椰味香浓。
小摊井井有条。
酸肉碎是加了熟糯米、辣椒、大蒜、糖、盐,包在蕉叶里发酵出来的,当地人来光顾,几乎都叫一碗酸肉盖饭。肉碎加上火葱、姜、鸟眼椒和青葱,炒一大盘,浇在米饭上,挤瓣青檬汁,上桌再来一勺鱼露,和冰水一起吞。入口先是酸辣,随之而来是甜、鲜、香,大热天吃,精神一振。金面更易接受,就是鸡蛋面,豪华版加些鸡肉、牛肉和椰奶烧成汤面。天热浇黄姜咖喱汁,加香葱、腌辣椒,一角青柠,一勺增香花生碎,做成拌面。同清迈招牌菜“Pad Thai”酸辣炒粿粉,类似又彼此区别。吃饱喝足坐在日光下发呆消食,思绪胡乱飞逸,便忽然想起几天前抵达时路过护城河,看到有人拿大片面包喂鱼。湄公河内清一色赤鲶,乌青黑亮在水中争食,阳光下鱼口利齿闪亮。转身进市场,同样的赤鲶,串在竹签上,整条烧熟售卖。当下便想,原来这小城生得安逸,逝也随意。这个冬天朋友圈都在流行“佛系”,可我觉得,想要理解“佛系”的意思,不如就去素可泰走一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