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增长的药妆市场正面倒了一盆冷水。
随着居民收入和购买能力的持续提高,爱美的姑娘们越来越关注皮肤管理或化妆产品的升级。如果购买“药妆”,将达到苛刻的“药”标准、过敏测试、治疗和恢复功效。难怪中国药妆市场迅速增长。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7年中国药妆市场规模达到625亿元,年增速在20%左右。到2023年,预计中国药妆市场销售额将达到811亿元。
20多年前,舶来的“药妆”概念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如今药妆的说法已经被消费市场普遍接受。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称“国家药监局”)却在近日悄然放出风声,明确了对于“药妆”、“医学护肤品”、“药妆品”概念的监管态度——均属违法。
目前,在淘宝、苏宁两大电商平台上搜索“药妆”关键词,已经不显示任何商品。记者注意到,连原品牌名中带有“药妆”字样的森田药妆旗舰店,已经抹去药妆字样,改为“森田”了。
宣称“药妆”等概念均属违法
1月1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妆品监督管理常见问题解答》,明确提到,世界大多数的国家在法规层面均不存在“药妆品”概念。部分国家的药品或医药部外品类别中,有些产品同时具有化妆品的使用目的,但这类产品应符合药品或医药部外品的监管法规要求,不存在单纯依照化妆品管理的“药妆品”。
其中还指出,我国现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规定,化妆品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不得注有适应症,不得宣传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广告宣传中不得宣传医疗作用。对于以化妆品名义注册或备案的产品,宣称“药妆”“医学护肤品”等“药妆品”概念的,属于违法行为。
至于享有护肤神器之称的EGF可否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国家药监局在解读中提及,不同于寡肽-1,人寡肽-1不得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在配方中添加或者产品宣称含有人寡肽-1或EGF的,均属于违法产品。
一时间,昔日与“药妆”概念挂钩的各大企业纷纷转变口风。定制了彩妆与药妆“两妆一品”战略的娇兰佳人表示,将积极配合国家的各种管理制度,不会对任何产品宣称是“药妆品”。欧莱雅旗下主打“药妆”概念的适乐肤CeraVe、理肤泉、薇姿等品牌在“肥田”流失的同时,还撞上了“虎口”。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欧莱雅“药妆”部门收入达到12.31亿欧元,同比增加11%。对于此次“药妆”概念风波,欧莱雅中国公关负责人向新快报记者表示,欧莱雅会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在强大的研发力量的支持下,不断持续地为消费者推出创新、有效、安全、高质量的产品。
相关字眼被电商屏蔽
在解读文件出台后,各大电商平台陆续对含有“药妆”“EGF”概念的产品进行搜索屏蔽。记者在淘宝、小红书、苏宁易购等平台搜索“药妆”关键词,得到的结果均为没有显示相关的产品。
昨日,记者在京东APP上搜“药妆”一词,还有“漏网之鱼”。记者搜到8项商品,均非京东自营商品,出自京东“海囤全球”板块,产品涉及品牌包括嘉娜宝、Eau precieuse、Fancl等。如,一款名为Eau precieuse爽肤水的产品还在商品标题上标注是“法国百年药妆品牌”,商家暂未对“药妆”一词进行修改。
大部分电商平台只是对“药妆”一词做了屏蔽性处理,单搜“药妆”产品几乎匿迹,但换个方式或相关词汇则又“浮现”出来。以“森田药妆”为例,在淘宝上仍可搜出相关产品。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管控或只停留在搜索关键词上。
同样被点名的“EGF”相比“药妆”稍微“幸运”些。在淘宝等平台搜索“EGF冻干粉”等字眼,仍可见相关产品。不过,京东、小红书已对“EGF”字眼进行了较全面性的屏蔽处理。此前若在京东平台输入“城野先生修护”还可看到含有“EGF”字样的产品,但截至记者发稿时,这一搜索漏洞已被改正。目前无论是搜索“EGF”还是“EGF冻干粉”,显示搜索结果均为0。
欧莉典雅冻干粉商家向记者介绍说,寡肽-1与人寡肽1(EGF)不同,但很容易被认为是同一种物质,实际上功能效果相差甚远,其中,寡肽-1才是国家认可的化妆品原料。
目前,京东、苏宁等平台的整顿工作处于领先位置,均发布相关声明将第一时间作出调整,陆续下架相关产品。淘宝紧随其后,陆续对产品名录中含有敏感字眼的产品进行下架等处理。有淘宝商家称,已收到“小二通知”发布的处罚预警,表示其销售产品中涉及“药妆”“ 医学护肤品” “EGF” 等字眼。据网传淘宝公告,从2019年1月25日起,若化妆品类商品标题或图片、详情等位置仍出现“药妆”“ 医学护肤品” “人寡肽-1” “EGF”“表皮生长因子”等宣传文案,将酌情对涉事商家进行下架、删除扣分或全店下架等处罚。
药妆姓“妆”不姓“药”
回顾中国药妆市场的发展进程,在2002年以前,众多药妆企业大都一以贯之地沿用着医药保健品的操作手法,靠着平面文案+专题片广告+终端包装+终端促销为着力点贯穿整个业务主线。
以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药妆品牌薇姿(VICHY)为例,品牌引入了暴露组学研究的概念。作为基因组学的补充,暴露组学主要研究一个人的一生在环境中的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些暴露源包括外在的污染、辐射、饮食等等,内在则包括炎症、感染、微生物等。在薇姿的官网,记者仍可以找到“连续使用22天,促进表皮细胞更新”等描述,同时贴出“多领域健康护肤专家力荐”,并配以医生白大褂形象的照片。
而不久前刚进入中国市场的适乐肤,其母公司欧莱雅就计划继续利用它在北美市场的策略——让皮肤科医生背书。
欧莱雅中国副总裁兼活性健康事业部总经理陈旻在接受媒体群访时表示,医生合作是品牌重要的基石,欧莱雅将和10座城市的100家医院的1000位医生一起推广“皮肤健康教育”。此外,欧莱雅还打算和皮肤科医生合作对产品进行临床观察和测试,挖掘没有被满足的消费者需求。
上海瑞金医院皮肤科主任郑捷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有皮肤问题的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后,医生在后治疗阶段会开出一些辅助用品。“比如,患者有湿疹,医生会开一些含有激素的药,但不能多用,会有副作用。”郑捷解释,这时候就会建议患者配合使用所谓的医用护肤品,来辅助配合治疗。不过,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药妆归根结底姓“妆”而非姓“药”。
政策收紧的信号早已显现。一位化妆品行业资深从业者对记者表示,2018年下半年美国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旗下一护肤品牌Vanicream就计划在201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并规划了年销售额为亿元级别。不过,在2018年11月,北京市药监部门退回了其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类产品的申请文件,告知其必须通过上海市药监部门重新审批。
“连美国公证好的授权文件,都必须重新办理,所以进来的时间会延后。”
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皮肤病医院院长刘玮曾公开表示,在全世界范围内管理法规相对滞后,导致市场认知混乱。欧盟、中国、韩国分别使用“活性化妆品”、“特殊用途化妆品”和“功能性化妆品”等不同术语来描述这一类产品,可谓是在法规监管边缘地带不得已而为之的文字游戏。
他表示,概念模糊与标准缺失使得药妆的法规地位、认证程序、执行标准都处于真空状态,从而导致中国药妆市场乱象从生。
目前,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唯一一个在法律上单独设立了普通产品和药品之间的“医药部外品”,从而给予“药妆”以法定地位和专门监管。
尽管如此,记者在采访中同样也听到诸多质疑的声音。像是“药妆”所宣传的“打开肌肤通道”、“修复肌肤屏障”、“抵抗黑色素”等等,常常是伴随着副作用的,会对使用者的皮肤造成一定的伤害。业内人士指出,“药”本身就是双刃剑。例如,含维甲酸的化妆品能去角质,但用量过大会使皮肤出现灼热、脱屑等症状。而宣称能治疗黑色素过多的“药妆品”,常含有4-异丙基儿茶酚,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并有杀伤作用,反而会加速皮肤老化。
“当下国家药监局还只是一纸说明,没有明确的规范要求下来,算是给企业打了一剂预防针。2019年,对于化妆品行业而言,将会迎来监管‘大年’。对于已经在国内上架的药妆品牌来说,转换过去的营销思路,仍是有巨大的市场机会。不过对于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来说,这一盆冷水浇得透彻。”上述资深从业者告诉记者。
上游新闻综合自第一财经、新快报、每日经济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