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食?到武汉首先得来碗热干面,金字招牌“蔡林记”自不必多说,大大小小的作坊里,每天早上都冒着热气,弥漫着芝麻酱香···
武汉有多少高校,就有多少为这座城市付出辛劳与贡献的年轻上班族。城市发展之快,也加速了他们的工作与生活节奏,很多人一天三餐都是面食,早上热干面,中午炒面,晚上牛肉面,像似活成了北方人,因为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有自己的食堂。虽是夸张的说辞,但一碗面实既方便划算,又可换着口味,确实是很多人工作日的首选。大家有想过或观察过哪家面食馆,一日三餐都不乏光顾吗,从清晨7点直至深夜10点。
大家可能有各自的答案,但当我说到兰州拉面馆时,也许都会“哦”然相应。确实,兰州拉面馆已经是城市饮食文化里不可或缺的一个符号。每个城市,大街小巷里都会有它的存在,它也不再是过往记忆中,破街烂尾旁的杂乱面摊,它会在精装小区盘下个门面,也会在写字楼的商铺里挂上兰州拉面馆的招牌,上面印着“清真”两个醒目的大字。
现在人们只要说起拉面,就会想起“兰州”二字,其如雨后春笋般扎入到每个城市的秘诀在哪里呢?品牌自然是最重要的,它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朝嘉庆年间,时间积载下的口碑就是活招牌。当然!拉的一手好面与原产地的牦牛肉是其立身的本源。还有就是因为它的灵活多变,这里不单只做面食,炒饭、盖饭做得有滋有味,土豆、西红柿、大白菜等平常人爱吃的蔬菜都是其食材。
中北路上的这家兰州拉面馆已经有10多年,最初开在岳家嘴,后来搬到了东亭天桥旁的一栋老房子下,三年过后因为拆迁,盘下了现在的店面,就在街对面。
最初在岳家嘴起家的韩师傅如今可以不用和面了,他的夫人和女儿女婿,加上一个亲戚经营着面馆的日常。在回族姓氏里,“马” 是大姓,有句谚语说得好“十个回民,九个马”,女婿和帮忙的亲戚都姓马。韩师傅有三女一儿,大女儿留在了青海,二女儿在野芷湖马湖新区开了另外一家面馆,小女儿在身边随着父母,儿子没有从事这门手艺,在湖北大学读书,周末放假会回来帮下忙。
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是兰州拉面馆的一大特色,老韩手把手教了女婿和面拉面的功夫,夫人和女儿则负责炒菜,亲戚小马一直打着下手,端盘洗碗,付出也有回报,女婿出师后也教了他拉面的技巧,从毛细到中等宽度的韭叶到宽面,要有劲道可非一朝一夕。19岁的小马说自己以后也会开一家面馆,他那淳朴的眼神,青涩的脸庞让人看了很暖。小马过几天会回老家青海待一段时间,为了迎接古尔邦节的到来。对于他们,一年也就因为重大节日回去一次。
问起他们以后是否会有回青海老家的打算,小马笑着说,有啊,生意不好就得回去啦。看着他们生意如此红火,估计是不会回去了,也确实,老韩的两个孙子都等着准备一起在武汉上幼儿园了。一家人在岳家嘴租了两套两室一厅的房子,过得很是舒坦。关于业余生活,老韩一家人也会不时的邀请其他兰州面馆的老乡过来吃饭叙旧,相互做客是他们必不可少的活动。
▲毛细
▲韭叶
问小马,每天估计得很早去买菜吧,“蔬菜都是直接网上预订的,别人直接送过来,顾客也可通过网上订餐”,确实!互联网思维已经生根到了每个角落,既便捷,又新鲜。
“我们现在白天不吃饭,凌晨三点钟起来吃饭,然后晚上七点半吃第二餐,一日两餐”,小马说古尔邦节前的这段时间,他们会保持这种饮食习惯。因此,大家如果看到凌晨3点的兰州拉面馆里还在炒菜吃饭,请不要惊呼,这是习俗,就如回民不吃猪肉一样。
▲店里的小食肉夹馍
有关肉食,他们只会实用自己宰杀的牛肉,死肉是不会碰的,当面馆里的牦牛肉快用完时,相熟的一些面馆会一起约着从青海把自家宰的牛肉运过来。所以,兰州拉面馆的牛肉和牛骨头汤是不同于一般牛肉面馆味道的,“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保证了其独特风味。
▲牛骨熬制的汤料
美食能增添一座城的韵味,在武汉可供选择的有很多,一碗兰州拉面为什么能让你记住?因为感受到了家庭式协作劳动的可贵,因为每次坐在面馆里,那吃进肚的一根根面条都是你在这座城里的思考与成长。
文 | 栾方
图 | 原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