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北极星水处理网讯:提起山区农村,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联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空荡荡的村落……
但是有这样一个小山村,年轻人在村里兴业、老年人在家欢度晚年、外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里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以及村污水设施治理一直颇受追捧,他们是如何做的呢?
石门村全貌
它就是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石门村。
石门村由石门、汪家坞两村合并而成。登上石门村南侧的牛头山,整个石门村尽收眼底,村民的住宅就坐落在山脚下、小河边,不远处有几户白墙灰瓦的“徽派风格”房屋屋顶上,还冒着缕缕灶烟。
通往山村的路
村民委员会主任程文忠、村党支部书记边志荣说,石门村,有近千年历史,出过秀才、举人,村里的青年盛江获得奥运会古典式摔跤银牌,吴木娟获杭州市十大平民英雄称号,当年粟裕将军的部队也曾驻扎在石门村。
一看石门村钢结构装配式住宅
一到临安,杭州市临安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陈栋便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临安的城乡建设情况。
他说,临安有上千年历史,2017年撤县改区,经济高质量持续发展,特别是富裕起来的农民渴望“住新房”、“建大屋”。有关部门经过调研论证,认为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最适合临安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区域。临安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通力合作,在临安进行了一场“农村住宅革命”。
施工人员在研究装配图纸
目前,临安已建钢结构装配式住宅380多幢。石门村就是典型的代表。石门村现有房屋350余套,人均面积约60平方米,多为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根据建造年份,可以分为三大类:清末建造的古建筑、20世纪70~90年代建造的砖木结构房屋和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建造的砖混结构房屋。其中清末古建筑15处,2000年之后建筑145处,其余大部分为上世纪70~90年代建造。
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8万元。村民主要靠种山核桃、高山白菊、高山蔬菜和制作竹制品。这些年,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老屋新装、旧房改造、危房拆建等工作如火如荼。富裕起来的农民期盼建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的住房。
走进村民陈日宏刚建起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陈日宏介绍道,过去农民盖房是件天大的事,家人要商量几年,光筹措资金、准备材料也要一两年,到了打地基时,到处张罗请人。石门村村民建的房子开始是草房,后来土屋,再后来是砖混凝土结构的平房,前些年开始建楼房。
陈日宏说,2017年杭州市临安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技术人员到村里宣传一种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让村民大开眼界。为了探个究竟,他们带领村民去余村看到了村民蒋士法刚刚建起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
已建成使用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
蒋士法的两层带阁楼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从2018年9月28日放样开挖、打桩基、填混凝土、预埋上下水管电线,到装配安装、美化布置整整用了100天,建筑面积260平方米,造价65万元。现在蒋士法和他老伴及两个女儿、女婿、外甥女8口人都住在这里。
石门村的村民们参观时踏着楼梯、敲着墙面,对着施工图纸询问建造过程。大家觉得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造周期更短,更加经济适用。回来后,他们就商量着建这样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在临安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导下,杭州森武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设计和施工单位与村民签订了合同。项目经理叶碧波介绍说,石门村2019年11月动工兴建11幢,2020年1月又动工在建11幢,从设计到竣工,也是100天。每套285平方米,预算造价38.5万元,内装修和家电家具除外。
施工单位负责人王雷是1988年岀生的“海归”。他说,所在公司已完成300多套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石门村这22幢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组成的小区绿水青山环抱,还有36棵银杏树和沿河绿道。村里对这个小区后面的空闲地和破旧房正在整治,计划继续推广建设钢结构装配式住宅。
浙江农林大学是这些新型建筑的产品研发、技术支撑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孙海涛在工地现场介绍道,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主要分为方案设计、工厂生产和现场安装三个阶段,主要部件建筑框架、楼面梁板、墙体面板等均在工厂由BIM(建筑信息模型)软件控制生产设备精密生产制造,完整的部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后,由安装工人根据安装施工图纸拼装完成。主要是轻钢龙骨加石膏砂浆和其他等生态保温隔热材料。
孙海涛说,在石门村项目,攻关解决了隔热、隔湿、隔音和防腐蚀难题。这样的装配式轻钢房,减少了对生态影响大的水泥、砂、石等材料的依赖。同时,房屋建筑设计、部件制造、工程安装全部现代化,由统一的BIM软件控制,部件生产在工厂完成,质量充分保证,现场安装施工周期短。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不仅造价低,每平方米1200多元,100天左右就能竣工,比传统建房短100天;得房率高,比传统造房多15%,而且抗震、防火、不漏水、更结实。已用钢材拆除后还可循环利用,一幢三层钢结构住宅用钢七八吨,按照1500元/吨回收,能收回成本约1.2万元。同时,相比传统建筑,能直接减少近70吨农村房屋建筑垃圾。
陈栋说,临安积极培育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企业,着力推进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的应用,岀台扶持政策、培育产业基础、创建管理模式,着力打造百姓喜欢、质量安全、致富增收的住房。
据陈栋介绍,临安农村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从政府、农村、农民、企业、科研等方面紧密结合推进。培育了一批生产企业,培养了一批产业工人,建立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确保原材料供应稳定和质量。杭州森武科技有限公司已具备钢住宅结构部件和墙体填充石膏基泡沫砂浆生产能力。区里对建设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提供审批、信贷、选房型方面的“三便利”,还给每平方米200元的补贴。
目前,临安己逐步实现农村住宅建设建材节能低碳化、构件制作工厂化、施工安装模块化、验收审査标淮化,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区。
二问石门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
近年来,临安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思想为指导,强化农村规划建设,优化农村环境整治,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生态文明发展,围绕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总体目标,已建立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工作体系。最后,垃圾都是通过中转站进行压缩运到绿能焚烧处理。
向村民宣讲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石门村所在的高虹镇垃圾分类实行分级分类管理:行政村由各村负责管理;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沿街商铺、餐饮店由临安城市管理局政执法大队高虹中队、高虹市场监督管理所等相关执法单位负责监督管理。
石门村购置垃圾桶,把1只黄桶、2只绿桶组成了“一户一套”垃圾桶发放到村户家中,既确保垃圾不落地,又能保证充分收纳农户每日所产生的垃圾。由村卫生专管员和网格员组成的垃圾分类管理队伍每天挨家挨户上门对分类情况进行考核,每月兑换一次奖励。
通过在石门村的村民家走访,可以发现,这里的生活垃圾主要来自餐厨日用。自2017年起,村里设了一个垃圾收集点,将易腐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收集,采用以桶换桶形式,做到垃圾不落地;村购置垃圾运输车2辆,专门用于垃圾收集运输,配有保洁员6人,其中4人负责村卫生保洁与垃圾分类收集,2人负责村内河道保洁。
石门村的垃圾分类模式是:由村民负责垃圾分类,村保洁员负责做好环境保洁的同时把农户家里分类收集的垃圾运输到村垃圾收集点统一堆放,然后由保洁公司负责把垃圾分类运输到镇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
村民对易腐垃圾进行发酵减量化处理,形成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其他垃圾由镇政府统一压缩运输到临安焚烧发电;可回收垃圾采用定期联系收集人员到村收集方式处理;有毒有害垃圾村收集后交镇。
石门村一年用于垃圾收集处理的费用在15万元左右,主要靠政府专项拔款和村经济补贴。另外,石门村倡导农户对大宗农业生产垃圾,如秸秆、笋壳等自行生态化处理后还田还山。
石门村6组188号是村民潘小月家,她今年47岁,家里是一幢三层的小楼。她家共6口人,公婆在家养老,儿子在杭州读大学,女儿在临安上中学,毎天产生垃圾一千克左右,塑料袋、玻璃瓶之类垃圾放黄桶里,两只绿桶,一只放在门口,另一只放在厨房里,主要是放菜叶、果皮等易腐垃圾。
她说,毎个自然村建了一个垃圾收集站,配了1名卫生专管员、3名网格员。她作为村妇女联合会主任,还组成女子垃圾分类宣传队,利用村文化礼堂集中宣讲培训,还深入农户家中辅导,并用考核积分兑现生活日用品的方法,调动村民积极性,培养村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民一起,让石门村干干净净。
三访石门村污水设施治理提升
门村山下有个清水湾,旁边就是村委会和文化礼堂。
据陈栋介绍,在这里,临安高标准推进“五水共治”,紧密结合全域村落景区创建、农村建房管理、生态农业发展,坚持做到运维标准化、改造专业化、管理智能化、整治常态化、治理全域化。
按照“高强度投入、一张网布局”的原则,通过十年的时间,投入近20亿元资金,已建成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12座集镇污水处理厂和1466个村级污水处理终端,形成3126.8平方公里“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网络化治水体系,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标准优于国家一级A标的标准,农村污水处理也达到了水质排放标准。
同时,坚持纳管优先,因地制宜,全区18个镇街287个行政村实现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污水管网全联通,日处理5吨以上的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466个,全区合计最大日处理量32108吨/日。
2019年投入资金3亿元开展提升改造项目,全区完成设施提升改造600处,304个日处理规模30吨以上设施实现标准化运维管理,超额完成省级标准化运维设施创建任务。
据程文忠介绍,石门村2014年完成建设农村生活污水设施建设,2019年结合道路改造,投资3000多万元,进行全面提标改造,铺设了通向高虹镇的污水管道。村里有4座污水中转站,电机带微动力处理,将污水通过污水管道输送到镇污水处理厂,采用“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和“改良A2O+发酵强化技术+生态滤池”工艺进行处理。
石门村村民生活用水则是由村里集中供应。村里兴建蓄水池,将引来的山泉水通过沉淀后,用管道输送到每家每户。据统计,每户每天生活用水用量约0.5吨,都是免费使用。村里建有标准生态化公厕2座,全村取消旱厕,家家都是抽水马桶。
沿着村里的猷溪巡查,看到的都是清澈流动的水,没有排污口的身影。
来到街面上村民潘开龙办的手工年糕生产出售作坊,看到厕所水、厨房水、洗涤水和生产用水全部进入污水管网,其中厕所水通过化粪池排入,厨房水通过隔油池隔离,废水排入管网。走到年糕加工坊后面,则能看到一条小溪清水细流,看到成群的小鱼欢快地畅游……
原标题:探访石门村——初探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及垃圾污水处理“新样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北极星环保网,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