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小时候最期待的日子,过年了,小孩的生活总是会放肆一些,即使在这一天调皮捣蛋,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惩罚。
| 过年 儿时的回忆 |
那个年代的春节,最令小孩期待的就是新衣服、爆竹和玩具了。穿了新衣服总会去其他的同龄小伙伴面前炫耀,爆竹则是过年必备的玩具,家长们也总会给几块零钱放在身上,这几块钱是不会限制小孩怎么的花的,在过年这一天,基本上都是用来买爆竹了。
犹记得小时候常玩儿的爆竹是两类,一种称之为擦炮,擦炮的一头带着硝,在包装的砂面上一擦就能引燃,也能用火引燃,待硝燃尽就会爆炸,另一种现在已经叫不出名字了,原理是撞击就会爆炸,重重的扔在地上,就会立刻爆炸,有的时候把这种爆竹放在屁兜里忘记了,一坐下来,马上惊喜万分。
而我小时候过年的玩具一定是一把新枪,这几乎算是小男孩的标配了,谁过年没有一把玩具枪都不好意思出门。
| 年味 传承 |
乡下的年夜饭是最具特色的了,不似城里做一桌琳琅满目的菜肴,碟碗盅蛊具齐,乡下的年夜饭大多是烧在暖锅内端上桌,滚热的一钵在小炉的火焰上咕噜咕噜,乡下的菜品也没有那么多样,只有五个热锅,但是每个盆子内的量都很充足,一家人这一顿饭能吃掉一半就不错了。乡下人过年这一天一定是要剩菜的,这样也算是寓意来年会有丰裕的收成。
乡下的年夜饭来源也很讲究,我们家的年夜饭菜品,是和老祖宗祭祀的菜品一样。老家的堂屋在过年这一天一定是要收拾干净的,摆着一张八仙桌,在八仙桌的上方还要摆上一个长得条案桌。
条案桌上两头要燃起两炉香,接引祖上回归;中间摆上三杯茶五杯酒,至于寓意已经忘却了,大概是祖上回归时接风先饮茶水吧,在三茶五酒之后则要摆上点心,乡下人没有城里那么丰富的糕点,摆的都是糍粑,一块块米白的糍粑犹如一块块玉砖,堆砌的犹如一道拱桥,祖上饮完茶水是要吃些点心的。
再下面的八仙桌上则是丰盛的祭品,靠近条案桌的方向是红纸包裹着的一大块腊肉、鸡和鱼,腊肉鲜红油亮,这是最质朴的农家做法,鸡鱼都是早就晒干的,祭祀过后还能再存储很长时间,这些腊货在农家保存吃到端午是没有问题的。
在祭祀的腊货下面则是一个大盆装着的猪元宝,猪元宝即猪头,在猪头上插一双筷子一定是不能少的。
最后再摆上三茶、三酒和米饭,八仙桌正面的两角再点燃两根红蜡烛,供桌的准备才算完成。
我们家过年的时间是在下午2点半以后,据说是因为我们家在旧时候是穷人家庭,给地主家干了一年的活,上午的时间是要去地主家要工钱的,下午有钱了才能过年。
过年的时候需要烧纸钱,给祖上磕头,然后才是放鞭炮和烟花,做完这一切,这一天才算是闲下来了,只等着家里的女人们做好年夜饭,全家一起围坐在桌上,吃着咕噜咕噜冒着热气的饭菜,等着日头慢慢落下。
|烟火 辞旧迎新 |
这并不代表着这一天的结束,晚上的时候是要打尖的,乡下的传统是米酒煮糍粑,香甜的米酒配上软糯的糍粑,一碗吃下来,小孩已经是微醺了,乘着这个劲头,出门点燃这一天最后的烟火,才算正式完成过年这一天的任务,冲天的烟花宣告着辞旧迎新的气象,乡下人用这一天忙碌来祈祷来年的丰收与兴旺。
果然最爱的还是这人间的烟火,爱的还是乡下祭祖的传统,这十足的年味才是记忆中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