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为了改善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生态恶化的状况,国家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截至目前,国家共投入500多亿元,在三北地区持续植树造林。经过近40年的建设,这项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林业生态工程取得重大进展,进一步筑牢国家绿色生态屏障。
现在您看到的画面是不久前在黑龙江省望奎县三北防护林工程区里拍摄到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东方白鹳的画面。这两年,像这样的重要珍稀野生动物不时都能拍到。
黑龙江省望奎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单伟红:“过去我们县的野生动物也就二三十种,通过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这几年我们已经发展到了五十多种,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像东方白鹳这样的一级保护动物,现在已经形成了种群。”
通过持续不断的植树造林,三北防护林不仅成为野生动物的家园,也为防沙治沙发挥了重大作用。河北平泉位于内蒙古浑善达克和科尔沁两大沙地的前沿,是风沙进京的主要通道。过去这里每到春天,风沙漫天,但通过三北防护林建设,现在情况已大不相同了。
河北省平泉市林业局副局长孙玉军:“防风固沙效果非常明显,现在通过这个工程能够降低沙尘七 八成左右,同时通过涵养水源降低水土流失。”
三北防护林工程涵盖黑龙江、新疆、北京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工程区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2.4%。工程建设期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从工程实施到现在,已累计植树造林超过4.3亿亩。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局长张炜:“我们三北地区1977年的时候森林覆盖率只有5.05%,通过近40年的建设,森林覆盖率现在达到了13.02%,并且森林蓄积量当时是7.2亿立方米,现在是20.98亿立方米,构筑了中国北方生态安全的屏障。”
黑龙江省望奎县是国家的粮食生产重点县,粮食产量在号称北大仓的全国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也是名列前茅的产粮大县。但在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之前,情况却不是这样。
黑龙江省望奎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单伟红:“在这个工程建设之前,我们也经常出现这种风趴地的现象。我们属于平原地带,一般入春之后,这种风天非常多,而且有的时候风力持续较大,粮食作物出现一种倒伏。”
改变这一状况的就是望奎县建设的15万亩农田防护林。有了林网的保护,风沙对粮食作物的影响显著降低。
黑龙江省望奎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单伟红:“在工程实施之前,我们的粮食平均亩产也就不到1000斤,在工程实施之后,我们现在风趴地现象已经基本杜绝了,现在平均亩产已经增长到了1500斤。”
国家林业局最新统计显示,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河套平原等平原农区,共营造农田防护林4200多万亩,有效庇护农田3.3亿多亩。工程区农田林网化程度达到68%,特别是东北地区农田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成为保护东北“大粮仓”的绿色屏障。
经过近40年的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未来几十年还要继续建设。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主要负责人介绍说,总结这些年三北工程的建设经验,今后需解决三大问题。
首要的问题就是工程区森林资源总量不足,三北地区目前仍是我国缺林少树的区域,森林覆盖率比全国低9个百分点,三北地区沙化土地和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占全国的84%和70%。这些都决定了三北地区是我国增加森林资源最急需,生态治理和保护任务最紧迫的地区。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局长张炜:“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退化林分需要进一步提升质量,三北工程启动了近四十年,这个退化林分面积占300多万公顷,占总的森林保存面积的5.9%,这些区域和这些造的林都需要这个加大退化林分的修复。”
第三个问题是工程区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据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三北地区大部分省区的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最薄弱的地区。同时,三北地区分布着我国近60%的宜林地,因此,三北地区不仅是我国扩大森林植被面积的主战场,也是提升森林质量的主阵地。针对这三大问题,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在今后的建设中,将加大政策力度,提高植树造林的科技水平,让防护林的作用得到更大更充分的发挥。
按照国家的规划,到2050年,工程建设期满之时,植树造林超过5.26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4.95%,林木蓄积量增加到42.7亿立方米。平原和绿洲的农田全部实现林网化,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降低到轻度以下,沙地和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漠面积不再扩大。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