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原创报道,危害鲫鱼的孢子虫很多,哪种最致命?如何预防?
鲫鱼粘孢子主要流行于鲫鱼精养地区,尤其是江苏高邮、盐城鲫鱼苗种主养区域。一般发病季节为春夏之交或者夏秋之交,5-6月或8-9月,估计放射孢子虫感染期为4月至5月,主要感染30-80尾/斤的苗种,最斤几年也有2-3两的鲫鱼爆发脑孢子虫的案例,夏秋之交感染孢子虫最为严重,发病率高死亡量大,往往更具毁灭性。
进过研究发现,它几乎能在鱼体的所有器官中寄生,并可在鱼的体表或内脏形成孢囊。常见鲫鱼孢子虫主要寄生于鲫鱼的脑部、鳃部、鳞囊、肠道等部位。养殖户习惯以孢子虫寄生的部位来命名,如“喉孢子”、“内孢子”、“外孢子”等。苗种养殖阶段以脑孢子最为常见且危害最为严重,造成鲫鱼苗种大量死亡,严重者全塘覆灭,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体孢子,腮孢子常见于成鱼养殖阶段,不宜造成鲫鱼大量死亡。本篇主要介绍鲫鱼苗种阶段脑孢子感染以及相关预防介绍。
脑孢子刚被感染的苗种,不易察觉,其体表和吃食均无明显特殊症状,容易给养殖户带来没有问题的错觉,等到鱼体内的孢子虫发展为成熟阶段的时候,脑部形成“脓肿”,已进入发病期,病鱼已经基本无法治疗,开始出现死亡。此外,孢子虫寄生于鱼体组织内,且成熟孢子虫具有坚硬的外壳,普通的药物对其效果并不理想。
经过近几年来一线人员的调研与观察发现,鲫鱼感染脑孢子提前具有一定的征兆,但是非常不明显不宜察觉。鲫鱼感染孢子虫之后鲫鱼鱼体发黑消瘦在投喂饲料的时候注意观察可以见到这个现象,把这个鲫鱼抓起来可观察到腮部被顶起,掰开腮部具有突出成团的脓状物。
对于孢子虫要想做好预防措施,首先需要了解孢子虫的生活史。依据孢子的细胞结构分类将粘孢子虫划归为原生动物。相关研究用孢子直接感染鱼体,未获得成功,因此粘孢子不能直接感染鱼类。经过研究发现脑孢子虫以水蚯蚓为中间宿主,在水蚯蚓肠道牯膜内发育成放射孢子虫,水蚯蚓被鱼吞食或放射孢子虫与鱼体接触后,放射孢子虫再继续发育成脑粘体虫孢子。因此清楚了孢子虫的生活史之后对于孢子虫的预防以及治疗提供了一些思路。
对于孢子虫的预防思虑应该从源头抓起首先是塘口的选择,根据在养殖过程观察与调研鲫鱼苗种放养是否发生脑孢子和塘口较大关系,在选择塘口的时候1、塘口面积在4-10亩以内为最佳,塘口太大用药会不均匀不利于孢子虫的预防用药。2、淤泥要少,以沙质土底质最佳,这类塘口不利于传播媒介如水蚯蚓的繁殖;3、水源便利清洁,塘口增氧设施完善,根据养殖调研统计水质恶化,苗种缺氧容易引起孢子虫病发;4、放苗前3-5d全塘使用敌百虫1斤亩/米清除塘里蝌蚪,水蚯蚓等生物;
外用药物主要作用是控制传播途径(中间宿主如“水蚯蚓”)的数量,同时杀灭水体中的大部分发射孢子虫,而寄生到鱼体内的孢子虫幼体(营养体)则需要通过内服药物杀灭。单一的外用或内服,效果较差,不能有效地防控孢子虫的病情。因此鲫鱼苗种孢子虫的防治主要思路以“外用+内服”方案。
根据调研数据统计鲫鱼苗种在江苏地区以20-300条/斤发生孢子虫为大概率事件,以30-80条/斤发病概率最高;
内服:期间预防方案:内服西药主要是地克珠利、盐酸氯苯胍(效果最佳但是拌料不均匀会死鱼)。内服中药百部贯众、雷丸槟榔散、苦参末等。经过实践证明对于孢子虫使用中西结合的方式效果较好,如百部贯众和地克珠利合用安全高效。同时实践发现经常预防孢子虫内服只西药,中途鲫鱼肝脏有较为明显发的现象,医学研究西药对于肝脏损害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在内服的同时建议加入保肝的成分如西药的复合多维,中药的三黄散一类的产品。建议是每15天内内服5-7d。为了避免耐药性的产生药物可交叉使用。
外用:对于外用药物主要使用抗蠕虫药物,常规的杀虫剂为敌百虫,阿维菌素、伊维菌素、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对于中间宿主的杀灭作用较强,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塘口传播媒介难以消灭完全,长时间不进行用药控制,放射孢子虫在水体再次大量增殖,因此在孢子虫大概率发生期间建议7-8天使用一次外用药。避免耐药性的产生药物可交叉使用。中药百部贯众、雷丸槟榔散、苦参末也可外用于孢子虫的预防。
外用药环烷酸铜对于粘孢子虫具有直接杀灭作用,在鲫鱼苗种发生孢子虫的时候可以考虑直接使用环烷酸铜外用,同时中西药物结合内服。
内服关键点:其一,用药剂量的把控。多少鱼需要多少药物,避免很多养殖户不明情况一包药物拌一包饲料的情况,药量不足达不到防治效果同时还易产生耐药性;其二,拌药饲料的选择。建议使用小粒径膨化料,疏松多孔有利于药物的附着,减少药物浪费,同时有利于鲫鱼摄食药物使其体内快速达到有效浓度。内服时间不宜过长,每天下午最后一餐较佳,4-6天为一个疗程。
以上药品的选用仅作参考,实际用法用量请以药厂指导或药店说明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