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志武(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导)
《摘要》《云直播》通过高清录制技术的专业化,深入解读故事化表达方式,加强历史文化传播的通俗化“翻译”,寻找历史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结合点,阐述文化遗产的时空价值,梳理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提出历史文明的详细标志,使历史文化不再成为沉睡的器物。
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在云端”成为许多人工作和生活的新常态。本是应对疫情的非常之举,却因其逐渐显露出便捷、零门槛、可互动等优势而获得广泛运用。在诸多“云端”项目中,一种以“云游”博物馆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云直播”深受关注,成为一种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云游中国”系列直播,联合25个中国的世界遗产地通过直播展示各地文化与特色,让更多人走近、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云直播”,发掘和彰显了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
“云直播”让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获得全新的传播及视听体验
从内容看,历史文化遗产的“云直播”有博物馆藏品直播、历史古迹游览直播、考古现场直播、文物修复直播、碑林展品直播、国宝音乐会直播等。这些形态各异的历史文化主题“云直播”,或展示历史文物,细述文物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故事,如甘肃省博物馆和假日博物馆平台联合推出的“甘肃省博物馆展厅云游直播课”;或展示考古现场的文物发掘及文物修复过程,满足人们对历史文物的好奇心和对文物知识的了解,如北京乐石文物修复中心对文物修复过程进行“云直播”;或举办音乐晚会,展示古典音乐与文物交融之美,如西安交响乐团联合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和西安城墙举办“云上国宝音乐会”等;或以历史文化讲解+直播带货方式,在对文物进行展示和讲解的过程中销售文创周边产品,如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明星讲解员白雪松就采取自家客厅直播的方式讲解碑刻、拓片、石刻造像等,并成功带动文创周边产品热销。
历史文化具有岁月沉淀的厚重感,往往与严肃、凝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然而,“云直播”借助现代传播技术,从传播方式上找准了网络时代受众的接受心理和接受方式,让受众在观看历史文化遗产直播时不觉沉闷,获得了轻松愉悦的个人体验。这些直播利用高清摄录、移动通信等技术,将历史文物的画面呈现在用户面前,由播主或专家进行故事化讲解,其播出的终端既可以是短视频平台、也可以是H5页面,还可以是电视机。如2020年6月底,布达拉宫在抖音的“云直播”,带网友欣赏宫殿建筑、壁画、木雕、灵塔,及以往不常开放的区域。“浸入式云直播”更是让用户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它利用3D全景高清摄录、VR、多画面拼接渲染、直播编码、5G通信等技术,将历史文化遗产的全景画面呈现在用户终端设备上(如智能手机、大屏电视等),配以VR眼镜、3D眼镜,用户便可以沉浸到画面当中,作为参与者和体验者进行内容观看,从而获得全新的观看体验。
“云直播”阐释了历史文化遗产的时空价值,呈现了历史文明的细节标志
历史文化遗产“云直播”所呈现的对象主要是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文物古迹,它们固定于某地,即使实地浏览和考察,常常是走马观花,即使有导游介绍,也只是蜻蜓点水地截取某个片断简单介绍,无法让人走进历史,深度了解历史古迹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云直播”阐释了文化遗产的时空价值。历史文化遗产直播是对历史文化的深度解读。直播的解说者都是专业人士,有些甚至是博物馆的馆长、研究院的研究员,他们高屋建瓴、宏观把握,把呈现对象置于宏阔的历史背景中去观照,阐释其在当时文明坐标中的位置。这种观照是研究者对于中国的历史文明及直播呈现对象在当时世界文明格局中所处地位的深入研究和准确判断之后的阐释。对于受众而言,这种专业化的阐释有助于他们了解和把握这些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也有助于增强其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进而更深入地了解相关历史文化遗产。尽管人们从历史教科书中已获得过我国拥有丰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总体认知,但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影像化呈现+专业化解读,产生真实可信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却少有人有此机会。历史文化遗产的“云直播”让专业化解读与大众化接受实现了有效结合。
“云直播”梳理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云直播”是呈现与解说的有机结合,呈现是文化遗产的具象化表达,解说则是文化遗产的理性化阐释。通过影像呈现,人们看到了历史文化遗产的样貌,而解说则通过对某项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的清晰梳理,阐释它们何以诞生在那个时代、何以达到了那种高度、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今天怎样认识其价值等。这些梳理让历史文化遗产不只是作为静止的建筑、碑刻、字画等物的形态而存在,更因为纵向的历史脉络的梳理而让历史文化遗产有了活力和生机,增添了文明演进的内涵。
“云直播”呈现了历史文明的细节标志。“云直播”借助无人机、现代高清摄录设备等,将许多人实地游览未必细看、未能细看的内容以“特写”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这种“特写”凸显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细节,它展现的不只是作为整体的文化产品在当时所达到的文明高度,其细节的精致性、高超性更进一步展现当时的社会文明水平。
“云直播”发掘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表面看来,历史文化遗产的“云直播”是免费观看的,不能直接带来游客资源和门票收入,但直播带货的新型销售模式却为历史文化遗产景区带来了可观的文创产品收入,更为重要的是,“云直播”带来的文化冲击和品牌效应为观赏者种下了要去实地观看和体验的种子,因而也为景区带来了潜在的游客资源。
“云直播”发掘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直接经济价值就是直播带货。直播带货是近些年出现的新事物,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使用直播技术进行商品线上展示、咨询答疑、导购销售的新型服务方式。与其他类型产品的直播带货销售不同,历史文化遗产的直播带货更注重对文化的阐释力,通过文化的感染带动衍生文创产品的销售。历史文化遗产的“云直播”不是单向传播,而是有受众参与的互动体验,无论是向播主提问还是问答抽奖,观众都会成为互动环节的主角,产生较强的代入感。正是观赏历史文化遗产的“云直播”,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文化想象,使那些承载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受到追捧。
“云直播”也发掘了历史文化遗产的间接经济价值,培养了潜在的游客资源。表面看来,历史文化遗产“云直播”的观众已从总貌或细节上进行了观赏,成为了已消费群体,但实际上,这与实地游览所获得的观察体验不尽相同,许多历史文化遗产“云直播”的观赏者会择机到实地游览,获得更为真切的观察和体验。如同一些观众在收看《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感受诗词之美之后,会循着诗词去旅行,这些“云直播”的观赏者“云上”体验了历史文化之美后,还会到现场体验实地游览的真实感,同时也印证在“云直播”中见过的内容与实地所见是否一样。那些在各博物馆“云直播”中动辄数十万、数百万的粉丝群体,就是实地游览的潜在客户,随时可能转化为可见的经济利益。
“云直播”实现了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化嵌入,使以文化人常态化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然而,由于个人时间精力等因素的制约,能经常性地到各大城市去参观博物馆的人毕竟有限,而历史文化遗产的“云直播”让更多无缘实地参观的人可以云游遍访,实现了历史文化的大众化传播,凸显了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
增强优秀历史文化传播的社会化嵌入,使传播趋向大众化。“云直播”在技术、成本等方面实现了文化传播的社会化、民间化、大众化,在更大范围实现历史文化的社会价值。历史文化遗产的“云直播”,是有受众参与的传播过程,不光是传播内容和方式充分考虑了受众的接受心理、接受习惯,而且直播过程中受众可以充分参与其中,通过在评论区留言、发弹幕提问,以及与播主、专家和其他网友交流互动等方式来增强用户黏性,也使他们成为直播的主体,有效地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播变成广泛的社会化大众的共同实践。正是基于快接入、易分享、强互动、高黏性等优势,历史文化“云直播”才可以一方面收获高流量,另一方面收获传播力和影响力。
降低优秀历史文化的传受成本,使传播趋向便捷化。在传统媒体时代,直播意味着高成本、大事件、高难度的专业实践,需要媒体强大的软硬实力作支撑,也意味着普通人要进行轻量化的大众直播难以达成,一些企事业单位囿于技术、人才的匮乏也难以实施直播。随着传媒技术的更新换代,直播工具越来越智能化,个人和单位想做直播并非难事。“云直播”深刻变革了以往板结化的传受关系,通过降低技术成本和知识成本,人人直播、处处直播、时时直播成为可能。无论是做直播还是观看直播,都变得轻松而趋向日常化。
提高优秀历史文化触达率,让以文化人常态化。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要发挥其影响人、涵养人的功能,必须以提高优秀历史文化的曝光度、增强宣传讲解的力度为前提。频现于各直播平台的“云直播”大大增加了优秀历史文化的曝光度,“云端欣赏”“云端游览”不设门槛,增加了优秀历史文化面向社会的触达率。专业化解读、通俗化表达,让受众在直播过程中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滋养,有助于人们对历史文化的认同、理解。
来源: 人民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