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马真日
[一个]
孙悟空好像不狠毒。
在五行山下也遭受了500年的减刑,开始出山,傲慢丝毫没有减少。
譬如,方才出监,磕头认了师父,就因小事不合,便囔囔地要单飞,撇给唐僧一通白眼。尔后气冲冲地又来到东海龙宫,也不见客气,一屁股就坐下,翘起了二郎腿,年迈的老龙王,只好低头下气地在一旁端茶倒水。
至于沿途土地山神,更不屑说了,呼来喝去只算常态,若敢抵牾,重则便是一通棒打。以至于土地爷的“社交圈”里流传了这样一句话,这孙大圣啊,专打老年人。
甚至对顶头上司,孙悟空也常常是出言顶撞。
譬如,因降妖理念一时不合,孙悟空便指着观音的鼻子打趣,活该一世无夫。呛得观音菩萨的脸,是红一阵绿一阵,恨不得一巴掌拍死这猴头。又如,取经庆功宴前夕,如来座下阿傩迦叶索要彩礼,孙悟空一时不忿,也跑到雷音寺上诘问,丝毫不估计师尊颜面。如来尴尬地呵呵一笑,只好自圆其说地加以安抚。
【二】
对于孙悟空的傲骨,朝夕相对的沙师弟一直颇为佩服,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
这位低调且颇有城府的前天庭官员,逢人便说,“我大师兄乃齐天大圣皈依。他曾大闹天宫,使一条金箍棒,十万天兵,无一个对手,只闹得太上老君害怕,玉皇大帝心惊。”
孙悟空每每听及,自是分外受用,总会拍了拍师弟的肩膀,委婉地提醒道,莫再提莫再讲,脸上却笑开了花。
这受用的笑,是完全有底气的。之前在乌鸡国,国王还魂尚缺一颗金丹,孙悟空二话不说,便跑到兜率宫上索要,这金丹,经五百年前猴头的一通胡闹打砸,库存已然所剩不多。老君起初不太想给,但见孙悟空沉下脸来,终究识趣地奉上一颗。师兄的这些能耐,沙僧可是都看在眼里。
虽然常把战绩挂在嘴边,但这取经一路,孙悟空倒也看清了不少人情世故,棱角也磨平了许多。譬如在降妖伏魔时,往往也先打听打听对方来历,如有主者,往往会试探性的手下留情,若遇白身妖精,便要痛下杀手了。
【三】
原著八十七回发生的一幕,却耐人寻思。
故事发生在凤仙郡。因此处累年寡雨,孙悟空便上了天庭,寻求玉帝的帮助。
且看在天门之前,孙悟空朝着门卫轻微躬身道,“特来朝见玉帝请旨”。看得出来,此时孙悟空的状态,完全换了一个人,褪去了读者所熟悉的桀骜不驯面孔,反而呈现出恭恭敬敬的模样。
玉帝略带怒容地道出了原委,那凤仙郡人,不奉上天,当有此劫。再看孙悟空的反应,“大惊失色”、“满脸羞愧”,唯唯诺诺地退身道,一切按领导意思办。
有意思的是,这并非第一次在玉帝面前低声下气。在某次觐见的间隙,略通文墨的孙悟空,曾一反常态地写诗一首,“风清云霁乐升平,神静星明显瑞祯。河汉安宁天地泰,五方八极偃戈旌。”
玉帝面前大唱赞歌,这对于一向心高气傲的孙悟空而言,完全不是他的风格。但他却实实在在地做了。
【四】
孙悟空的一反常态,自然有他的道理。
玉帝是何身份?贵为三界之主,手中掌控着不可逾越的权力。
凤仙郡上,孙悟空曾召来龙王,令其下私雨,以救黎民苍生。龙王给出如下答复,“启上大圣得知,我虽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辈。上天不差,岂敢擅自来此行雨”。这个反馈,显然无法让孙悟空满意,谈话其间,他数次摸了摸金箍棒,佯装要打,龙王仍依旧坚持原则。
但龙王给出了一条思路,“大圣既有拔济之心,容小龙回海点兵,烦大圣到天宫奏准,请一道降雨的圣旨,请水官放出龙来,我却好照旨意数目下雨。”孙悟空撇了龙王一言,情知武力是无法逼其就范的。至于行雨的行政权力,则牢牢抓在玉帝手里,任何人都无法越界。也就是说,下雨的条子,只有玉帝才能批。
孙悟空回身再看凤仙郡景象,“一连三载遇干荒,草子不生绝五谷。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眼前此时此景,孙悟空心中大恸,暗下决心道,就是不要老孙这张颜面,也要央得玉帝手下留情。
看得出来,孙悟空仅为自身利益,可以向强权说不,而他曾经正是这样表现,即便被压在五行山,甚至粉身碎骨,嘴巴上也不曾屈服。但为了别人、尤其是无辜的大多数人的利益,他却能够放下自尊,向强权妥协,而正是其放下身段的恭维,也为他人讨得一线生机。
也许,这正是孙悟空可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