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加林魏张信伟
制度|孟令姬
编辑|周卓妍
在互联网奢侈品修复平台“包青”的天津工厂,数百名穿着口罩和围裙的工匠忙碌着。
从全国各地寄来的奢侈品被整齐地码放在仓库的架子上,等待修理。“LV的植鞣革很容易坏、Chloe的绒面皮很难洗、Gucci有款布包容易反胶、Prada太硬容易变形……”包拯的魏宁师傅虽然自己不买奢侈品,但对每个大牌的弱点都了如指掌。
爱马仕倒是挑不出什么大毛病。但魏宁修过一只被人为破坏的爱马仕,两口子吵架没收住,抄刀子就砍。他看着那只包,觉得有点扎心。不过,也有暖心的案例——曾有人送了一只二战时期的老古董邮差包来修复,不是什么大牌,皮质脆弱到一碰就碎,却被家人当宝贝一样收藏到现在。
在披上互联网的外衣前,奢侈品修复的大部分生意仍然做在线下。这些店经常出现在商场不起眼的角落里,里面却摆满了昂贵的包和鞋。如果不是熟客,总会因为“水很深”的感觉而径直路过它们,不轻易踏入。
受制于对手工技术的依赖性,奢侈品修复行业从诞生伊始便在培训、定价、工艺等方面缺乏标准。这预示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门生意的可持续性做法仍要在摸索中寻找。
奢侈品修复的前身是修鞋
很少有人知道,几十年前的修鞋业其实是奢侈品修复业的前身。
1980年代,修鞋生意迎来机械化驱动下的第一波变革,靠手艺吃饭的师傅们终于能用机器解放一部分劳力。
这些机器通常都是从国外进口,价格在五万到十几万不等,机器的砂轮可以把皮革边缘割得漂亮又光滑。而客人们也没想到,除了修补旧鞋,新鞋也能拿去先贴一个底,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一时间,这门新生意引来许多消费者和入局者。由于买台机器就能开张,加盟之风盛行。短短几年,大街小巷上到处都是修鞋店。
后来,业内又兴起了洗鞋、修鞋一体化的业务组合,这是第二次变革。
为了争取更多客人、提高服务质量和定价,一些商家在洗鞋的时候,顺便把磨损的地方修补好,甚至给脱色的地方重新上色。在这之前,洗鞋大约5块一双,而升级后的服务能达到80块一双,价格虽高却很有市场。在一站式服务需求的激励下,洗鞋店慢慢消失,大都并入了修鞋店。
近十年,人们在服装消费方面更加喜新厌旧,对旧物修补的需求直线下降。为了生存,行业里把细分品类整合到一起的趋势越来越明晰。无论是鞋、包、衣,还是家具,只要是皮革类制品,都能融合到一个店铺中去。
随着中国人快速成长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群体,皮具护理行业也普遍高端化,定价跟着翻了几十番。有很多熟客的店铺,在发展中还会依据情况适时开启小规模的二手转卖业务。直到现在,大部分奢侈品护理店都是这样的业务模式。
“每一次行业变革发生的时候,都会出现一大批加盟店,”ALBB奢侈品护理店的老板娘莉莉说,“不过,它们也会很快地大批消失,因为硬技术不过关,只靠机器撑着是不行的。”
莉莉的店开在深圳万象天地中,全名为阿里巴巴奢侈品护理。不过,和马云的阿里巴巴没有任何关系,属于批发业公司。2004年至今,ALBB已经在深圳、上海和发家地温州开了7家商场店,立脚的都是华润集团旗下的高端百货。
耕耘深圳市场多年,莉莉的大部分客户都是熟客,许多客人的VIP卡都是从妈妈用到女儿。但她仍对于扩张规模这件事显得十分谨慎:“手工行业不是卖奶茶,可以无限复制。培养一个修理师傅需要很长时间,快速扩大规模可能会影响质量。”出于这一考虑,ALBB也从未接受过加盟商。
目前,寻求稳妥发展的奢护品牌几乎都是这个路数——有主攻市场,扩张范围不大,且只开自营店。深圳品牌OTT奥特也是一个例子,但它的发展策略比ALBB更大胆一些。
从线下到线上
奥特的创始人辛献峰早些年做家具厂生意,2004年转做皮具养护。2012年正式成立了奥特这一品牌后,便在线下专注于深圳本地市场,并以中高端商城为主要攻占地。
运营期间他观察到,由于皮具护理的市场较为小众,增长缓慢。客单价虽高,但客户量不大。因此,他停止了扩张实体店的步伐,选择用2018年创立的洗衣品牌“各洗”来引流。
2017年开始,奥特还和玛丝菲尔、雅莹、歌力思等国内一线服装集团、银行合作,在全国各地帮它们的VIP客户做现场皮具养护,以便培养客户。
期间,奥特和ALBB也在尝试线上业务,但那里并不是它们的主战场。它们只把线上作为与外地客户沟通的手段,以“中央客服+物流”的形式拓展市场。
如ALBB般有一定规模熟客数量的品牌,更多时候会利用微信朋友圈来售卖二手奢侈品。受益于长期培养的熟悉程度,客户和商家之间基本摸清了对方的“底”,因此对货源真实性有较高的把握。
只不过,除了涉及二手交易,商家们对真假鉴别永远保持沉默。当收到高仿和假货的护理需求时,无论客户是否知晓,他们都不会点明。
莉莉和辛献峰都表示,业内有这一“潜规则”出于两个原因。一方面,奢侈品从某种程度上介于真和假之间,谁也不能轻易下判断;另一方面,贸然指出真假,可能会造成客户与货源之间的纠纷,自己也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传统的奢侈品修复商家来说,如果再进一步搭建一个互联网平台,几乎等同于走上另一条赛道。这条赛道既烧钱、风险又大,没人敢轻易尝试。
然而这两年,已经有人凭借互联网思维在奢侈品修复行业走通了一条路。
2014年,“包拯”工作室在北京青年路的一栋写字楼里成立。几个初创者基本都是阿里巴巴广告外投团队出身,还有一个手艺人出身的杨海军。包拯COO谷金和合作伙伴最初是受杨海军邀请,帮他做运营和设计。
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注意到一些行业问题,要么是手艺人技术高超,却客流稀少、生活艰辛;要么是商场店标价太高,消费者负担不起。这让他们看到了弥补市场空白的机会,便入伙了,并于次年注册成立了真有两把刷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开始让他们苦恼的是,如何在行业人才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建立一个大规模的工匠团队,并同时保障工匠的技术水准。
“可能因为我们都是互联网出身,总想做一些信息撮合的事儿,”谷金说,“所以纠结过,工匠是用平台模式,还是自营模式。”根据他们当时对市场的了解,技艺佳的工匠又少又难找,自己培养工匠又太浪费时间,平台模式几乎完全不可行。
衡量再三,他们想出了一个两全的办法——拆分养护工序、搭建培训体系。
包拯先是把工序拆分成四大类别:清洗、缝补、边油和上色。据此,再分别培养有工艺针对性的工匠,并把他们分为学徒、初、中、高四个等级。
这种情况下,一个完整的修复流程走下来,包袋可能会经过不同工匠的手。为了打通不同工序之间的信息,包拯建立了症状库,由客户勾选之后生成诊断方案,供工匠们查看和交流。
摸索出这一整套标准化工序,以及搭建工匠供应链、非生产端工作流水线,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有了对工序和各SKU的拆解、工艺标准的建立、培训体系的搭建,大部分工匠培训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能上手操作了。”谷金说。
由工序开始,包拯走上了一条“标准化”奢护之路。定价、拆修、附件管理等内容现在都可以在包拯找到有“标”可循的参考文件。
就连消费者端,都可以看到被标准化过的修复效果实现率。例如针对Louis Vuitton的皮具清洗服务,被分成了8年以内、8-12年、12年以上三个使用时长,分别对应不同百分比的还原率。
如果客户仍想知道70%的还原率意味着什么效果,客服人员会拿出之前的修复案例作参考。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标准化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与客户就修复效果产生纠纷。
不过工序划分可能也会导致潜在问题。例如,一旦某个先期工序出现问题,可能会给后期工序的师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其中的事故责任也很难判定。
据谷金介绍,目前已经把85%的SKU进行了工艺标准化的规范,可以实现标准化输出。对于剩下15%的非标SKU,比如打造肩带、创意修复等服务项则需要经验丰富、从业多年的大师傅们来解决。
“这毕竟还是个非标行业,会长期存在信息沟通不一致的问题,”她说,“所以我们会给用户提供三个月保修期,用1.5%的客户返工率来保证最终的服务品质。”
当包拯在2016年成为全国最大的线上奢护品牌后,谷金这才觉得,他们把奢护行业的标准化、流程化模式跑通了。
做修复是帮包延长寿命,而不是骗过你的眼睛
手工修复的过程,是这个行业最令人好奇的部分。
最近在抖音上出现了一些从业人士,展示着让人目瞪口呆的修复技术。
例如在一个名为“都江堰市锶洋皮具洗护店”的账号视频中,工匠常常展示手绘、上色工艺,基本可以从视觉上恢复皮革的原样。
其中有一个让人细思极恐的视频。工匠先是用小剪刀剪去包袋上被烧焦的部分,露出光秃秃的内衬。然后把泡泡糖和奶糖,以及调色用的彩虹糖、色素放入碗中搅拌在一起,搅拌成糊状。最后用皮革模具把糊状物压制成包袋皮质的纹样,补了回去。这则视频获得了两百多万个点赞。
有网友评论说,这个工匠一定是在最后一个画面中把糊状物替换成了真皮,拍视频只是为了哗众取宠而已。还有网友想起了自己曾经拿去修复的包:“当初我的包可能补上的也不是真皮。”
虽然这种做法充满了创意,但从包袋的耐用角度来看,不一定能真正恢复包袋的实用性。
魏宁说,在修复技巧中,的确有“创意修复”的方法,平时用于无法用常规方法解决的问题上。例如当一块有特殊纹样的皮革掉了,但客户不想换皮料,可以用合适的配饰补住缺口,或是手绘图案作填补等。
还有一种用途是根据客户需求改造包袋。例如给包袋重新改色、把Dior 7格的戴妃包改成5格、把LV的托特包改成水桶包等。
至于抖音视频中展示的上色,通常是下下之选。
莉莉表示,大部分护理店总是选择用上色来掩盖瑕疵,而不重视清洁。根据她的经验,如果一只包上色过三次,可能就会废掉,连二手店可能都不会回收,甚至会被鉴定师判定为假包。
“真正做修复的人是为了包的延长寿命,而不是化妆师,骗过你的眼睛就可以。”她说。
上色之外,常规的修补步骤可能就没那么具有观赏性了。“比如说包的边油开裂,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魏宁举例说,“经常有顾客抱怨修复边油贵,其实是因为它的步骤复杂。”
修复边油的第一步是一点点磨掉原先的边油,然后按照边油原色调配颜料,再涂到包上,同时要小心不让油留到包的其他位置,涂完一遍之后自然晾干4到6个小时。这个过程要重复3至5遍。“一个有经验的大师傅每天最多只能做两个包的边油。”魏宁说。
还有每年冬天订单最多的UGG雪地靴。“不仅要用专门的清洗剂,还要配合专业手法刷洗,洗完之后再有一个后期的理毛处理,让绒毛立起来,”他说,“必要的时候还有上色,或者是补充油脂保证手感。”
在奢侈品修复业,技巧和步骤其实并不是业内机密,真正的竞争力在于师傅的手艺。因此,即便包拯利用标准化的拆分工序快速培养了许多新工匠,但它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仍然是那些掌握着娴熟技艺的、经验丰富的全能工匠们。
在包拯,这些人被称为“大师傅”,入行几十年的师傅还会被称为“炬匠”,在公司内十分受尊敬。大师傅们平时不仅需要亲手处理其他人无法处理的问题,还要负责培训新工匠、技艺指导等。
据包拯前供应链负责人高飞回忆,包拯创业初期为了招揽大师傅费了不少精力。“几乎都是三顾茅庐,最开始我们也不能承诺他们可以给多高的工资,只能用情怀打动他们。”
许多大师傅从十七、八岁便入行,苦学技艺数年,学成之后通常选择自主创业,但没有多少人可以真正靠这门手艺发大财。谷金还曾见过,有大师傅下班后直接睡在工作台上,条件非常艰苦。
我们在包拯的天津修复工厂见到了一些大师傅,他们中有来自河南洛阳的鞋匠,也有曾在河北秦皇岛开奢侈品护理店的老板。来到包拯后,都根据曾经的工作经验被分配到了各个不同的工序中。
而ALBB和奥特分别有20人左右的工匠团队,几乎所有人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还有一部分人已经有了十几年经验。
一个极其依赖“人”的行业
可以看到,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实体店,奢侈品修复行业永远无法抛弃以工匠实力为核心的本质。
这导致,大部分人受制于工匠培育周期,无法扩大规模,多为小生意,看起来“散”;一些人技艺不足,只能凭低价策略吸引顾客,或是参与一些质量不高的培训课程,造成了“乱”。
高飞早期在观察市场时发现,市面上一般没有几家正规的培训机构,更多情况下是私人授课,甚至是店铺生意不行时想出的赚钱办法。
“这种就不够扎实,2到3个月根本是学不成的,最多是理论培训,也没有线下实操,”他说,“走之前再给学员推荐一堆洗护设备、工具、化料,或者品牌加盟费用,让他们回去开店。”
这让他想起曾经合作过的大师傅们。他们中很多人几十年前为了学一门手艺,给师傅端茶送水、跑腿。只有得到了师傅的信任,才能成为徒弟,一学就是三、五年。这种拜师学艺的仪式感在急躁的商业环境中几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笔笔昂贵的学费,换来的却可能只是皮毛技艺。
有工匠表示,大约十年前和私人小班学皮具护理时,价格在2.5万元左右,培训时长只有45天。
快速的培训周期会滋生出大批突然现身的创业者。“这种游击队很多的,比如挂着品牌的工作室,”莉莉说,“在深圳从事这一类职业的起码有上千家,隐形和看得到的。是个商场都有,甚至每个小区楼下都有。他们都有自己的客户群,没门店的就会在朋友圈做生意。”
这些商家由于技艺水平一般,只能打价格战。“我家洗包是800,市面上500-600可能比较多。但比起价格,真正的奢侈品客户会更重视品质。”
目前,ALBB和奥特都还未考虑扩大规模。并非它们保守,而是奢护行业受制于工匠技艺水平和培养周期,很少有公司有技术、人力资本承担得起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业务。
辛献峰觉得,对于以线下店为主的品牌来说,建立洗、护、转卖为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可能会是个好主意。
而莉莉认为,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一味扩张可能都会形成恶性循环。“单量大、人手不够的时候,只能快速培养工匠,而技艺不够的时候就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她同样担忧更为稀缺的鉴定人才来源,以及网络程序对奢侈品转卖价格的简单判定。
这可能是包拯将会面临的持续性问题,因为它正在通往一条可预期的上市之路。
2016年,包拯在Pre-A轮中获得了1000万元融资。据谷金透露,2018年时,已经继续完成了A轮融资,但一直未公开这一消息。
而进入资本市场的公司,通常在投资人的压力下,会产生快速扩大规模的需求。是否能在发展到更大规模时仍保持工艺品质,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这行水很深,我们准备了一些防骗和日常护理小tips给你:
1. 有些商家会劝客户一个月就做一次护理,建议不要过度护理,这样只会缩短皮具使用寿命,甚至造成贬值。有些商家为了让你看到效果,可能会偷偷上色;
2. 如果商家说,能把你的包变得像新的一样,不要信;
3. 不要盲目相信图片对比效果,照片可以PS,每只包的修复效果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
4. 尽量不要整包上色,只修饰损耗位置即可;
5. “包包spa”项目可能也有猫腻,有时是上色,有时是喷防水产品。防水产品只针对部分产品有效,喷一次可以顶十天半个月。但鳄鱼皮不要喷,容易失去光泽,甚至脱色;
6. 如果不是每天使用的包,可能一年都不需要护理;
7. 漆皮的包、鞋、家具如果有了划痕,可以用风油精擦拭;
8. 绒面皮的包和鞋,可以尝试用橡皮擦,或者生胶擦拭,在网上都可以找到这些小工具。
想读到更多不一样的时尚新闻,可以试试关注微信公众号“穿T恤的女魔头(ID:teedevil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