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10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陈璐)北京网络法院自成立以来成为“网红法院”,审理抖音(抖音)案、图解电影案等新型网络案件。
7月10日,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中国互联网创新和知识产权发展论坛上,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副院长姜颖透露,自2018年9月9日至今年6月30日期间,一共受理案件21729件,其中著作权案件占78%。姜颖称,这些著作权案件呈现出两极化,一部分为常规的侵权案件,包括图片侵权、小说侵权,另一部分为新的互联网模式带来的新的侵权案件,包括仅13秒的短视频是否有独创性而受保护、智能软件生成的文章能否作为作品受保护、手机的界面设计能否作为作品受保护、图解电影是否占用拥有者的权益,“这些互联网法院的著作权审判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姜颖分享了判案时的一些考虑。在抖音案时,涉及的是汶川地震十周年的内容,内容非常震撼,法官们看过后一致决定应当保护这样的短视频作品,促进传播更好的短视频内容。
在智能软件生成的作品中,《著作权法》规定保护的作者应是自然人,法官认为机器创作的文章目前还不能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法官并没有止步于此,认为这类文章应当标注出是由机器生成的,别人使用要征得许可并支付报酬,这样才能促进互联网生态发展。
姜颖说:“我们一方面要更好地平衡知识产权权利人和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因为保护得太死让行业发展不起来,但是也不能为了行业的发展来削弱权利人的利益,让他没有创新的动力。我们是在平衡的过程中进行裁判。”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互联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也有一些互联网尝试。在诉讼时,北京互联网法院是纯粹的“不接受一张纸”的无纸化办公,所有文件均需在电子诉讼平台上提交电子化的文本。姜颖介绍,好处是可以通过一些智能的技术和应用,大大降低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比如,提交起诉阶段有诉状辅助生成系统,当事人可以通过选取案由、勾选问题自动生成诉状,几分钟即可生成,降低了当事人聘请律师的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签名时有远程扫码签名技术,当事人扫描二维码即可远程签名,降低诉讼成本;诉讼风险评估系统可以通过问卷,判断当事人的法律背景、知识程度、证据情况等,提示当事人的案件风险程度,帮助当事人决定是否提起诉讼。
人工智能也来帮助审理案件。北京互联网法院有文书智能生成应用,通过模块化的结构帮助法官直接生成一个标准化的文书,同时通过大数据的分析给当事人提供一些之前案件的裁判标准。姜颖解释:“比如在赔偿数额上,智能文书会给出范围,让当事人对结果有预期,如果超出范围,法官必须要重点的进行说理,解决当事人和法官共同存在的一些问题。”
北京互联网法院是一个“24小时不打烊”的法院。这里,99%的案件是在法院外提交的,法官可以休息,但诉讼平台不休息,三分之一的案件是在非工作日提交,有21%的案件是工作日的非工作时间提交,这点非常受当事人欢迎。
同时,裁判文书可以通过电子送达,94.2%的当事人接受了裁判文书的电子送达,大大提高送达效率和案件周转速度。姜颖举例,裁判文书宣判当日即可电子送达,当事人如果上诉可以及时选择,当法院一旦确认上诉,可以一键进行电子卷宗的生成,平均一个卷宗生成是8分钟,整个案件的诉讼效率会大大提升。
鉴于互联网案件的证据都在互联网上,很容易被篡改,不少当事人都面临举证难的难题,法院自身也面临电子诉讼政府安全性问题,所以北京互联网法院进行了司法区块链建设。
“能不能提供一些平台对接数据,让互联网法院的案件通过司法区块链进证、取证和验证?”为此,该法院推出了天平链系统。姜颖介绍,目前天平链已经接入了25个机构,包括银行、图片公司、公证处和第三方存证机构,当提交证据后会生成证据编码,解决录入麻烦、验证难的问题,目前共涉及118个案件,已经结案36件,绝大多数当事人对区块链的证据没有争议。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