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下万物皆媒
前两年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听闻
这样的讨论或疑问
就是“传统媒体消亡论”
不否认有些传统媒体确有苟延残喘之实
但无法代表整个传统媒体行业
也就是说
“不是报纸死了,而是哪个纸死了”
纸媒人心惶惶之时
很大程度上不过是需要做转型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
传统媒体还是有很大优势的
这个时代也算是很公平的
谁实力强有头脑便能在不利的大势下Hold住
02
人类文明进步 科技迅速发展
传播业迈进新阶段 渠道日益增多
新媒体的强劲势头无可否认
它确实也在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同时获得了业界学界的认可
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社交媒体使用比例最高的国家
平均每人每天有大约六小时的时间都在上网
现在碎片时间大都被社交软件占用
报纸、电视、广播曾是获取信息最重要的来源
而今,微博、微信已成为碎片时间最佳工具
许多小声音汇聚的舆论力量也越来越强大
新媒体时代,公民拥有了充分的话语权
这是一个开创性与颠覆性共存的时代
如此一来便是全媒体时代了
媒介融合加速,传统媒体也在使用新技术
当我们再提到一个媒介时
便不只有一个载体了
形成一种立体化、全面化的影响
03
新媒体快速地向各行业渗透
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经济引擎的作用便更加明显
社交平台也在进一步的整合过程中
新媒体领域的资本市场
正在进行着新一轮的大战
说了这么多 下面主要说下
会议与新媒体相融合的几种方式建议
主要说下会议中常涉及到的
新媒体中的社交媒体
不论什么会议
参会者往往都会在自己的社交网络分享实时信息
有的是此情此景、有的是个人看法
包括对此次会议的喜爱称赞、偶遇亲友、见到大咖的兴奋,也或者是负面的对饭菜酒水不满的抱怨
这些都基于共同的社交平台
04
首先,要在会议开始前弄清楚什么样的社交平台是最合适的
也就是对于受众来说哪个更有效
或者什么时间使用才是物尽其用的
比如说如果会议的类型是国际性的
可以考虑通过Instagram、Facebook、Twitter、Line等软件建立共同的社交平台
再在某个特定载体下创造与会者或者圈内人的渠道平台
使更多参会人或者关注会议的人可以有互动沟通与了解
如果会议是业内或校内精英型的
可以考虑通过LinkedIn或人人来建立联系、开拓渠道
当然这个在会中便基本不会再使用了
会中大多以Instagram、Wechat、Twitter为重要的发布平台
05
其次,最好能有专人负责自媒体的现场互动
现场互动很容易增进彼此的感情、达到某种共鸣
而整个团队不一定每个人都有时间或者说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安排
没有充分的时间参加社交活动
为了避免零星不明显的对话
可以指定一个最佳人选专门负责
当然一般对指定人选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要以“意见领袖”的形式助力团队发声
指定人也要把握好尺度、形象与态度
因为是代表团队发声
06
再者,自媒体作为网络平台对及时性的特征非常明显
可能一不留神几天消息或动态就要刷过去了
为了更好的让会议利用自媒体平台
也为了是这样的社交活动更加有意义
一定要深刻注意到社交平台的这一特征
及时快速地作出回复与反馈
对于很满意会议的人群
可分享其喜悦,让其有一种更好的会议体验
对于不满意会议的人群
可以及时舒缓其情绪、表明团队以后一定会注意并作出改善的态度,让其以更好的心态去对待此次会议
所以,在某种情况下,速度优于内容
可以在保证速度的基础上“慢慢说”
07
最后,会议团队所做的一切都有一个重要的目的
就是:宣传。
那么宣传又如何进行需必备什么呢
一场会议,突显会议团队的就是Logo或公司名称了
所以要将这不太多又不太明显的信息融入进自媒体中
通过社交平台进行不可估量的扩散
如何融入进去呢?
会议内容与主题自然是最大的标签
会议团队也可以作为其中的一个标签
这就要引导与会者主动加入这一标签
如若没有这一步,参会者心中的方向自然只有会议内容形式了
因处于同一个平台
团队人可主动发送自己所想宣传的标签至自己社交圈
方便他人使用与获发送
相当于提前为参会者准备好道具
不用与会者再去寻找
再加以引导,达到扩散宣传的目的
PS:如果觉得此项达不到团队心中的扩散目标
可通过在会议大屏幕上以活动的形式
使用小量资金吸引与会者参加
这样不仅提升了观众对会议的关注度
也为团队做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