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酒菜,顾名思义就是喝酒时吃的菜。而喝的酒这里指白酒,而白酒因为强烈的口感更需要有些搭配来佐酒增加饮酒过程中的层次感,无论从味道还是口感起码要比干喝酒要舒服得多,而且相对而言对胃也要好上不少不至于受伤。其他地方我不大清楚,根据从小到大这点有限的人生经验来说基本是以熟食为主但这个相对贵一些,另一种就是盐爆花生豆这个经济实惠回味悠长还能吃很长时间,第三种就是常见的就是有东北地方特色的拌凉菜了,这个一般都是家里请客或者一桌人在饭店吃饭的情况下点的多一个人吃还是少见,另一个原因也是因为不好按一个人的量来准备食材,通常这个菜量一个人的肯定是吃不了的
小时候记忆最深的一个喝酒情景,就是一个老头独自占了一小张,桌上摆着一盘花生豆(是不是海鱼一盘切成片的猪头肉记不清了),一壶二两的本地小烧(本地私人酒坊酿的酒)和一个以“钱”为计量单位的小酒盅。只见老头先用筷子熟练地把盐爆花生豆稳稳地夹在筷子头的位置送进嘴里咀嚼几下,左手拿起小酒壶往酒盅里仔细地倒满白酒不浪费一滴,稳稳放回酒壶后再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的指尖小心翼翼地夹起酒盅满满端到嘴边生怕把酒洒出去,在酒盅靠近嘴巴的时候眯着眼用鼻子轻轻嗅吸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吸进嘴里。
伴随着这个“嗦”的过程也发出“嗞嗞、嗞喽”的尖锐声音。放下酒盅再吃上两三颗花生豆,再慢慢咀嚼倒满酒盅如此往复,只是这个过程的节奏比较缓慢间或有时会举着酒盅呈现一种“入定放空”的状态,就像他的年龄和给人的观感状态一样。而且外面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让他有了一圈金色的轮廓光,而且因为有人在饭店里吸烟的缘故也让原本透明的空气在阳光的散射下顿时有了质感和颜色。
后来随着成长、跟大人下饭店蹭饭、到别人家赴宴、参加婚礼和家里请客的状而且酒的品种除了白酒之外,啤酒开始占据数量优势,果酒也开始作为女士酒摆上餐桌。家里请客的时候除了母亲下厨做拌凉菜、炒些时令蔬菜、炖条鱼之外也会买个盐爆花生的罐头来节省时间,猪头肉肘子肉一类的都是在外面买现成的回来切好装盘即可,方便快速还能多盘菜也方便喝酒。
饮食习惯的原因,传统上东北人只要请客吃饭无论家里还是饭店那时候都要有一大盘或一盆拌凉菜,多多少少也算是一种待客菜。凉菜以时令蔬菜为主,辅助酱油煸炒过的肉丝,还有粉丝干豆腐丝加上油盐酱醋糖辣椒油等等根据喜好和口感灵活搭配。因为食材的原因口感脆爽多变,味道酸甜咸鲜辣多种层次集合在一起在口中爆开,能够刹那间缓解并把白酒对口腔和味蕾的冲击彻底格式化,让味道重启。
在结婚的场景下,尤其是在八零九零年代很多地方还保留有请厨师支大棚在自己家里做婚宴的传统做法,这时候主家也是倾其所有祭出各种肉类硬菜招待随礼捧场的亲朋好友。于是乎借着婚礼喜庆的场合,大人们也有了宣泄和娱乐的机会。能喝酒的只见一个个满脸通红,撸胳膊挽袖子开始划拳,随着交手的次数增多出手划拳的速度也逐渐变快。输得喝酒来口肉或菜再战。而这些人嘴里说的划拳口诀音量也一声高过一声甚至因为情绪借着酒劲的亢奋口诀的发音也开始走调,导致到现在也没听全他们喊的内容到底是写什么……。但我知道这是喝酒时候才能使用“咒语和魔法”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学院一样,因为随着他们叫喊次数的增多,这些人的脸也和猴子屁股一样越来越红,最后要么被人架走要么倒在桌子上呼呼大睡。
等到我们这代人长大,虽然喝酒的风格习惯得到了继承但划拳这个传统貌似逐渐失传了,更多的是通过喝酒敬酒来拓展人脉或者商业胡吹,怡情助兴开心快乐的本质反而越来越少了。那些大肘子、猪头肉、大烧鸡、卤牛肉、红肠等以前认知中的硬菜也因为没有之前那么稀缺加上现在健康饮食观念深入的原因吃的相对也少了。酒类里啤酒讲究点的也升级为进口的和各类精酿,真正酒肉结合延续能让人放松高兴的传统的反而改到了烤串这块,也许烧烤烟熏火燎的烟火气更接地气,撸串儿这个形式也能变相宣泄了生活里的负面情绪。物质丰富,反而怀念之前那种因为相对稀缺造成的幸福感,而幸福成了当下最奢侈的东西了。
你现在喝酒是吃花生豆还是肉类熟食呢?
笔者:今后会尽量以图文和视频一起进行,尽可能以视频形式为大家呈现东北日常生活中的烟火气和各种小吃、快餐、美食等。给大家添麻烦了,感谢关注的我的诸位近乎能继续支持我,期待认识更多的朋友们!
美食 猪头肉 酒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