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红而华丽,奖牌沉甸甸的。
“这红工装真耀眼,她是来自哪儿的劳模?”11月24日,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来自大庆油田的刘丽,让全国电视观众看到了一抹耀眼的“石油红”。
刘丽告诉记者:“在大会现场,有人看到我身穿红工服,会问‘你是大庆油田的吧?’每次我都会大声地告诉他们,‘对,我是一名大庆油田的石油工人!’”
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不仅是对刘丽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大庆油田广大干部员工的高度肯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庆油田的亲切关怀。
火红的工服映衬着一张朴实的笑脸,46岁的刘丽看起来跟普通采油女工没什么分别。但是她在油田拥有数不清的追随者,尤其是在全国瞩目的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惊艳亮相后,粉丝量已经大大超过许多所谓的明星、网红、主播……
扎根一线技术“红”
刘丽,采油二厂第六作业区采油48队采油工班长。技校毕业的她经过27年的岗位淬炼,成为全国技术能手、中国质量工匠,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刘丽是“油二代”,父亲参加过大庆石油会战,因工作业绩特别突出,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当过兵打过仗的父亲对刘丽要求极严。
采油工常年跟油井、皮带打交道,一根皮带30多公斤重,男同志换都很吃力,刚参加工作时,加盘根、换皮带,19岁的刘丽从这些最普通的活儿练起,手上的老茧越磨越厚,肩上的水泡消了又长。领导看她学技术有股狠劲儿,就给她开“小灶”,培养历练她。刘丽几乎实习过队里所有岗位,成了一专多能的“岗位通”,工作第二年就在厂技术大赛上夺得了十项全能亚军。
23岁时,刘丽代表大庆油田参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技能运动会。为了取得好成绩,她除了完成规定的学习培训计划外,还给自己压担子、加任务。在两个多月的魔鬼式训练中,她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有时实在太累了,就在寝室走廊的地毯上躺一会儿。她的腰骨折过,严重时疼得直不起来。可在比赛中,她背着35公斤重的皮带完成作业只用了15秒,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那一次,刘丽取得了全国第三名的好成绩。
立足采油一线,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刘丽职业生涯一路“开挂”:28岁被破格聘为采油技师,32岁被聘为采油高级技师、大庆油田技能专家,35岁被聘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能专家,43岁成为黑龙江省首席技师。
刘丽的丈夫杜守刚是采油二厂一名基层生产干部,因为油田是24小时生产单位,经常会有电话在下班后打来。每次听到丈夫在电话中谈工作,刘丽都要追问一句:哪口井?有什么问题?生活中,夫妻俩经常就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解决难题创新“红”
在刘丽心中,能让自己痴迷的舞台始终是一线井场,把活干得巧一点、快一点、好一点,为身边同事解决难题,是她最快乐的事。
有段时间,刘丽担任洗井工,负责全队50多口油井的洗井工作。当时洗井工具又多又笨重,操作繁琐,不便携带。刘丽反复琢磨,一件轻便实用的洗井组合工具应运而生。
换盘根从前是最让同事们头疼的工作,几十年来,采油工一直沿用传统的抠取办法更换盘根盒密封圈,虽然自创了一些工具,但没能从根本上解决更换难的问题。
看到大家的困难,刘丽想革新,几乎天天琢磨,直到有一次在转动口红时茅塞顿开:“可以通过旋转顶出的原理把密封圈顶出来!”她立即着手设计图纸,寻找厂家加工。第一个上下可调式盘根盒在2000年生产出来,刘丽第一时间把它装到自己管理的抽油机上进行了试验。十几年下来,上下可调式盘根盒完成了五代改进,更换时间缩短为10分钟,盘根使用寿命从1个月延长到6个月,还使每口井日节电达到11度。自推广以来,已创效上千万元。2018年,上下可调式盘根盒获得了大庆油田首次授予的技术革新成果特等奖。
在刘丽眼里,工作中不顺手、不方便、效率不高的地方,都可以创新。开展技术革新以来,刘丽共研制创新成果200余项,获国家专利30项。
培训解难传承“红”
刘丽一直认为,辐射和带动更多的员工一起创新创效,才能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2011年8月,以刘丽名字命名的刘丽工作室成立,她作为工作室的领头人,带领工作室成为创效的“高新区”、革新的“梦之队”。
工作室从建立之初的两名采油工起家,现已发展壮大到涵盖采油、集输等35个工种,拥有531名成员的创新团队。几年间,刘丽倾其所学助力员工技能提升,培训学员15000多人(次),其中13人被聘为技能专家,67人被聘为高级技师、技师,135人被评为厂级以上技术能手。徒弟赵海涛在她的悉心培养下,蝉联两届大庆油田技术大赛冠军,被评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如今,工作室已成为全厂搞革新、创效益的基地。每年年初,刘丽都会组织工作室的专家团队开展“一线巡诊、专家坐诊、难题会诊”活动,到一线征集生产难题并立项研究,然后实施联合攻关,从根本上解决少数骨干单打独斗、自我封闭、重复研发的问题。
从采油女工到大国工匠,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这些年,刘丽编写了15部专业技术书籍、近百万字的生产管理文本,带领工作室成员取得革新成果104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9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65项。现在,油田内外到刘丽工作室交流学习的“粉丝”越来越多,他们在刘丽和工作室成员身上感受到了新时代石油工人爱岗位、增技能、勇创新的精神传承。
发生在颁奖前一晚的一件事,在细微处更显刘丽劳模本色:今年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原始设计是以挂戴形式授予,后来临时决定改成别针形式,这就需要在后面重新连接别针。闻讯,刘丽主动申请参与这项“改造工程”。
“当时我和来自齐齐哈尔市的劳模刘伯鸣一人拿一个小起子,将咱们全省100多名劳模的奖章一个一个地改制成别针形式。奖章上的螺丝特别小,我俩整整拧了一天,回去后手疼得都动不了。但是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为每一位劳模服务。”刘丽的话语还是那么朴实,笑容依旧灿烂。
“最美不过劳动者!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这才是真正的网红,我们需要这样的明星!”一位油田员工在大庆油田微信公众号上曾留下这样的时代心声……
每天忙于工作,刘丽不玩抖音不看快手,而她在采油树旁、在工作室里忙碌的身影,在全国劳模表彰大会上展示的那抹石油红,已经为劳动者圈粉无数……本报记者 魏国栋 文 特约记者 肖滋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