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情面前,没有少数派。
——致所有人
今天是5月17号。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是一个特殊的节日——
国际不再恐同日。
节日年年有,对同性恋的歧视恐慌却仍在。
打开微博,我们可能会有一种错觉——
支持同性恋的声音,早已盖过反对者。
但在现实中,同性恋真的得到平权了吗?
并没有。
就在几天前,一个老师因为是同性恋被开除。
与此同时,暨南大学出版社还将同性恋列为心理障碍。
打开抖音你会发现,有许多90后00后在简介中表明——性取向正常,喜欢女生。
潜台词就是:喜欢男孩子不正常。
这个世界,似乎没有变得更宽容化和多元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位?
因为微博上的投票,更多的是85后,90后,00后在参与。
而社会主力军——60后,70后,80后,大多不认同同性恋。
也就是说,话语权还是掌握在恐同群体手中。
歧视恐惧多来源于不了解。
面对恐惧不理解,正视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只有更多的沟通和宣传,最好是主流媒体带头去谈去破冰,同性恋这个群体才有可能被更多的了解,更多的消除偏见,更多的从柜子里走出来,面向大众。
遗憾的是——
去年今日,官媒几乎集体噤声。
只有人民日报在外网转发了Love is love。
而今年今时,同性恋在自己的节日里,依旧没被广泛提及和重视。
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
这一次,我想借助国际不再恐同日,和大家一起走进并了解同性恋这个群体。
一、为什么会有国际不再恐同日?
1990年5月17号,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中去除,从而诞生出不再恐同日。
这里的同性恋,不仅仅指的是男同或女同。
它代表的是LGBT群体:
L——女同性恋者。
G——男同性恋者。
B——双性恋者。
T——跨性别者。
随着时间推移,现在更广义地是指,性向模糊或有疑惑的人。
这个节日被设定的目的就是——
让更多人了解LGBT群体,了解那些因为性向产生困扰的人们,进而消弭对这个群体的误解、暴力和不公平对待,让同性恋可以跟异性恋一样,平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二、与同性恋有关的人们。
1、同性恋群体本身。
同性恋,不是病,不是变态,只是性取向的一种,是先天决定的,无法改变,无法控制,在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中,也普遍存在着。(这是经过权威医学论证的)
同性恋的爱,和异性恋没有丝毫差别。
他们同样会经历跟异性恋一样的甜蜜与苦楚。
张国荣和梁朝伟曾经主演过一部同志电影——《春光乍泄》。
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没看过的强烈建议看一下。
你会发现,同性之间的那种敏感而又细腻的感情,真的不该因为性别的相同而被扼杀。
就像那句台词所说——
“快乐是,快乐的方式不止一种,最高兴是,谁都是造物者的光荣。”
可不同的是,异性恋只要情投意合就能在一起。
而同性恋要想相爱,还得先获得外界的允许。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2、与同性恋有关的直男直女。
是的,你没有看错。
同性恋并不是独立于社会的群体,他们也有可能会喜欢上直男直女。
那么作为直男直女,可以害怕恐惧或不接受同性恋吗?
可以拒绝,可以恶心,可以恐惧,甚至可以对骚扰你的同性恋做出严重警告。
这是你的权利。
但你没有权利歧视同性恋这个群体。
这就跟异性恋中也会遇见对我们骚扰的人渣一样,我们鄙视的是人渣,从来没有鄙视过异性恋本身。
3、与同性恋有关的父母家人们。
可以这么说,中国同性恋最大的障碍,恰恰来源于父母。
在纪录片《我们一家人》中,是这么描述中国式父母的爱——
基于「为了你好」,对子女的担忧,父母们总想着控制一切。
如果在这份爱里,再加上一个沉痛的标签——孩子是同性恋,他们就更加不可能放过孩子。
哦,不,准确地说,他们连自己都不会放过。
他们会陷入痛苦自责,并将这份痛苦自责反向逼迫施加给孩子。
这或许不是他们的错,因为他们这辈子可能都没有听过“同性恋”这个概念。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病,一种问题。
如果孩子是同性恋,对他们可能就是毁天灭地的打击。
他们的痛苦来源于,要被迫接受,自己心中异性恋的孩子已经死亡了。
可是,身为同性恋的子女们,就应该为父母的痛苦买单吗?
要知道,性取向并不随着人的意志而改变,他们也没得选,甚至于,他们会因为自己造就了这一切而更加痛苦。
实际上,问题根源是社会对同性恋的不了解。
那,是所有父母都完全不接受吗?
不。
有些父母一开始不了解同性恋,但他们选择尊重孩子的意愿。
“只要孩子自己觉得幸福就好。”
他们甚至办讲座,给亲朋好友们科普同性恋并不是疾病。
我们身处在一个包容度没有那么高的社会,同性恋仍需要藏在柜子里,但总要有人撕开一个缺口,将阳光照射进柜子里,指引着因为这件事而痛苦的人们,告诉他们——
没关系,希望还在。
三、与同性恋有关的误区。
1、同性恋会带坏小朋友。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
有一种人,只要遇见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满意的事情,就会把小朋友搬出来当挡箭牌,说,这会带坏小朋友,这会传递坏的价值观。
但其实,小朋友们什么都知道。
跟大家说一个我看到的故事。
七岁的弟弟无意间发现姐姐跟她女朋友在一起,他看着她们一脸惊慌地分开,并没有搞怪,反而是咯咯地笑起来,并帮她们关上门,喊着姐姐们再见,然后下楼去了。
事后,女孩想跟弟弟解释,却不知道怎么说,正当她犹豫不决时,弟弟告诉她——
你喜欢的人就去喜欢,反正你喜欢她,跟别人也没有关系。
再比如,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
如何向小孩解释同性恋?
有个高赞回答是——
我带4岁半的儿子去下午茶,他看见楼下有一对gay在拥吻,问我:“妈妈,那两个叔叔在亲亲”,我问他们为什么亲亲啊,他说,因为有好多好多好多爱啊。
所以不用担心孩子,反而是成年人想太多,需要担心。
2、同性恋是在索取特权。
经常会有人说,我尊重同性恋,但能不能让他们安静地躲在小角落里安分地活着。
可是,同性恋也是人啊,没有做错任何事,凭什么不能像异性恋一样,光明正大地拥抱亲吻呢,凭什么不能拥有合法的婚姻呢。
在网络上,同性恋群体好像很活跃,支持同性恋也成了一种政治正确,没人敢对同性恋说不,仿佛他们掌控了一切。
但这只是一种假象。
中国拥有7000万同性恋,也就是说,每20个人里面就有1个。可从小到大,你接触的人数不胜数,有几个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呢?
不敢承认,得不到认可,连呈现正常同志生活的作品都屡遭封禁,更遑论遥遥无期的同性婚姻合法化。
何来特权之说?
所以同性恋群体发声呐喊,从始至终都只是为了平权。
3、同性恋=耽美。
2019年,流量圈最闪耀的星,莫过于肖战和王一博。
耽美题材的《陈情令》,让两位如火箭一般成为顶级流量。
好像大家都很接受同性相恋。
但其实,许多人只是在意淫两个男孩子,她们支持的并不是同性恋,而是两个好看的男孩子在一起谈恋爱。
重点是帅哥,而不是同性。
如果是两个普通男生恋爱,她们只会一脸鄙夷地唾弃,骂丑人多作怪、辣眼睛。
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在吃到红利后,资本市场立项了大量耽美题材的作品。
可它们的本质是为了攫取流量,是消费同性恋,并不是为了发声。热度越高,人们对真实的同性恋群体的误解可能会越大。
4、同性恋越来越多。
网络舆论中有一种担忧,就是同性恋越来越多,在成为一种潮流,大家都在跟风,导致生育率下降,迟早会影响国运。
但事实是,不是同性恋越来越多,而是曾经的社会不开放,使他们被迫隐藏自己。
而现在环境渐渐地变得包容,才会有更多的同性恋敢于出柜,敢于做回自己。
同性恋的基数始终在4%~6%之间,并没有增加。
况且,性取向由基因决定,无法被控制,也没人会愿意跟随一种连婚姻都得不得法律认可的“潮流”。
5、同性恋会被矫正。
同性恋可以被矫正,就跟杨永信能用电击治疗网瘾一样,都是无稽之谈。
6、同性恋=艾滋病=滥交。
易感艾滋病,不代表是艾滋病的源头,少数人的行为,也不能当做整个群体的罪证。
我之前写过一篇对一个资深艾滋病检测人员的采访,可以点击蓝字查看。
四、有生之年,能看到同性恋合法化吗?
没法做出明确答复,但只要保持说话,总会被看见。
不信,请看——
同性恋的聚集并没有被限制。
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都有gay吧、les吧。
某公众号「关于民法典中是否要加入同性恋婚姻投票」,数十万人参与。
政府也在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慢慢解决问题。
上海普陀区公证处早已竖起维护LGBT群体权益的大旗。
北京随后跟上接力。
南京公证处同样在积极行动。
而在最新的一年中,国内同性伴侣争夺子女抚养权已获得法律立案。
种种现象都在表明——
同性恋越来越被这个社会看见,越来越被接受与认可。
可能同性恋婚姻合法化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保持说话,终归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关于同性恋的话题,写到这儿算结束。
前段时间,有人问我——
为什么要支持同性恋,是他们有给我什么好处吗?
今天我想说下,不,他们从未给过我任何好处。
并且在公众号圈,写同性恋话题很难爆,一旦爆了,也很容易被封,根本就是一件得不偿失的选择。
但我依旧愿意去呼吁。
为什么。
因为,在我们中国人的价值体系里,不一样,是件极其糟糕恐怖的事情。
就像许多人为什么恐同。
说白了,他们不是恐同,他们只是恐不同。
恐和他们不一样的人。
这句话大家可以带入不结婚,不生孩子等一系列少数派选择。
且永远成立。
发现没?
我们总会在某个时刻,成为和同性恋一样的少数群体。
所以,支持同性恋的背后,是基于这样一个逻辑:
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随主流。
只有当我们是多数派时,给予少数派理解、善意和支持。
那么当我们在某阶段成为少数派时,才不会孤立无援,才可能会有人站出来声援。
这也与同性恋出柜含义不谋而合。
(图片来源:我要what you need。)
基于人性,我对同性恋保持尊重;
基于理性,我愿为更多的不同摇旗呐喊。
最后,我想说,爱,不分性别。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性取向,叫心之所向。
这个世界上的爱不应该以性别划分。
如果有一天,「法律」、「偏见」隔离了爱,那我们最该做的不是「加深偏见」「制造对立」,而是该站出来大声说:Love is love。
我们要捍卫爱。
爱,永远最大。
本文版权归一只武所有
未经许可 不许转载
图源网络 如侵请联系
欢迎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