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抖音(抖音)短视频平台上翻翻时,总是可以刷成和唢呐相关的视频。
一把唢呐,一个人,风雪高楼上,唢呐一声起瞬时感觉整个世界有些悲情了。查询唢呐的相关历史可以看到其是在公元3世纪的时候,由阿拉伯一代的国家传入了中国。明朝开始有典籍记载唢呐,像我们所熟知的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他的《纪效新书·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关于它的声与情《朝天子·咏喇叭》中这样写到:“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陕北吹唢呐的人
这样一把由他国传入中国的乐器,在国人手中发挥出了极大的力量,正所谓唢呐一声响,透彻天与地。传统戏曲、民间乐在发展的过程中唢呐也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乐器。这年末唢呐的声音似乎响遍了网络,各种流行音乐 被改编,原有词曲中的情感也被带出了新的感觉。一把传统的中国民乐器通过短视频平台爆火,更多的年轻人对它也有了新的认识。这样的情况下也不由得让人会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唢呐这样一把乐器,还有什么能够镇住它?
民间艺术与营生
在我国唢呐从南到北都很流行,像北方的子长唢呐,南方的周家班、客家唢呐等都很有名。在民间吹唢呐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更是一门营生。许多民间的唢呐艺人们经常组起一支民间乐队,村镇上有谁家婚丧嫁娶了都会请他们来吹上几曲而这些乐手们也经常被人们称作“吹手”。这一方面我们可以从陕北的子长唢呐来了解,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子长唢呐是当之无愧的的黄土文化代表。在当地娶媳妇、过满月、办丧、乔迁新居、扭秧歌等场面都少不了唢呐。子长唢呐音色纯正、出声高亢气势磅礴,它能让喜事欢乐腾腾也能让丧事泣诉长存。1984年的时候子长县就成立了唢呐协会,这个协会还是我国第一个唢呐协会。在子长唢呐吹手是令人尊敬的职业,据统计当地唢呐乐队不下百支,村村都有。
黄土高原
而且当地的唢呐曲牌也很完善红事有《大开门》《小开门》,白事有《祭灵》《吊孝》等。吹手们在给主家吹完曲目时按照当地的习俗主家除了付费、管饭以外还会给烟或者毛巾等当做致谢的小礼物。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习俗存在,使得吹唢呐成为了许多人种地之外的一种爱好与营生。关于唢呐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1988年有位叫焦养亮的子长唢呐高手,其出品的《陕北唢呐喜庆套曲》盒装磁带,当时累计发行了一万多盒。像这样的数据全是人们对唢呐热爱的体现。
唢呐的境界“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是唢呐独奏十大名曲之一,主要流行与山东、河南等北方地区。这首曲子难度很高,其描摹了百鸟和鸣之声,一般吹手是很难驾驭它的。如果要想学吹百鸟朝凤不仅要勤奋努力还要经过时间的积累与考验,才能吹出这首曲子的真感情。2016年同名唢呐电影《百鸟朝凤》上映,是由中国第四代导演领军人物吴天明先生执导。说实话上映之时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故事与唢呐并不是很了解,为了让这部优秀的电影为人所知当时还出现了劳雷影业总裁方励下跪哭求《百鸟朝凤》排片一事。也正是这一跪将这部电影推向了更多人的视野之中。最终这部传承传统文化讲述社会的影片收获票房六千万元。其影片在豆瓣上的评分为8.1分,算得上国产佳作。也正是这部电影的出现让我们开始更多的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
吹奏百鸟朝凤的唢呐艺人
现在是一个快时代,我们身边所能接触的一切都很快,人们每天忙碌于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些经祖辈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逐渐被公众所忽视。今年年末唢呐风的流行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与互联网平台的结合可以产生出新的玩法,而且这种玩法似乎更受年轻人的喜爱。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是也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传统文化并非因时间久了就过时而是需要我们去“品”,去“细品”,才能体会到其中韵味。
试问有什么能够盖过一声唢呐?
2017年有一部音乐喜剧类型电影《闪过少女》,这部电影中一段中西斗琴的场景,看过电影的人都对这段对决记忆深刻。中西两方相互对应,古筝、竖琴,扬琴、钢琴,二胡、小提琴,竹笛、长笛,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内彼此之间音色相仿,见招拆招。直到后来唢呐高亢的声音一出,音色与音调没有西洋乐器可以接得住。唢呐《百鸟朝凤》中的那众鸟和鸣更是没人能够接住。唢呐声虽然高亢嘹亮,百转千回但是它又能够很好的与其它中式民乐器完美融合。有网友对此曾经评论:“唢呐这个被西洋乐器在历史中逐渐抛弃的乐器,成为了中式民乐器里的制胜法宝”。无论是和鸣还是独奏唢呐都能够发挥它独特的魅力,喜悦与悲伤他都能拿捏的恰到好处。那一句“凤凰一出,百鸟避凤”用在它深受再正确不过了,一声唢呐吹的是人世天地情,又有何物能盖过它!
吹唢呐的艺人
唢呐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传承唢呐技艺与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曾重视过也忽视过。如今,唢呐火遍短视频平台,也将这一把民乐器中的“宝贝”再次拉回到大众视野中。也希望借此机会大家能够多多关注与它相关的传统文化,毕竟它是一个没有什么能够镇得住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