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母亲与家庭书单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张洁 著
世界上最疼你的人是谁?
当一个人在五十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要比在四岁的时候成为孤儿苦多了。张洁把自己和母亲的最后的回忆写成了此书。这是对母亲去世的最沉重的悼念;这是对母爱凄婉、深长的颂歌;十几万字、七十几幅图片,详尽记录了母亲生命中最后的八十多个日夜;很少有这样刻骨铭心的长篇自述;它讲述的是生命、爱和灵魂的故事。所有的磕碰、琐碎、缠绵,一夜之间都不复存在,只有这些椎心泣血的文字,诉说着永远的母女之情。书中的照片,和文字一起讲述着母亲的故事、母女的故事,以及母亲、女儿、外孙女的故事。
白鸥、徐荣兆《有一种爱情叫见字如面》
这是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爱情往事,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情书,见证了新生共和国的蓬勃朝气,以及物质贫乏时代爱情的坚贞与执着。
讲述寻常人家爱情婚姻的私家书,清代有沈复的《浮生六记》,前几年有饶平如的《平如美棠》,这两本书都是从男人的角度看爱情看婚姻。而《有一种爱情叫见字如面》则是从女性的角度理解爱情理解婚姻。读者会在“见字如面”里读懂爱情,会在“爱情的保鲜柜”里领悟婚姻的真谛。
有一种爱情,叫做见字如面
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俩
姚鄂梅《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是实力作家、汪曾祺文学奖获得者姚鄂梅新近创作的小说,以家为核心,探讨噩运流转、爱的守恒、亲情寄生、围困善良等话题,家庭既是一个空间,也是我们建立社会关系的起点,这些小说主题各异,致力于描绘家庭内部的不同生发,新情境下的伦常奇情,拥有无尽绵长的省思。
张天宇:匿于家庭背后的“她们” | 姚鄂梅《家庭生活》
焦波《俺爹俺娘》
本书承载的是我们无处安放的乡土离愁,满纸浸染的是父母亲情,是对20世纪后30年乡土中国的质朴记录和真诚书写。
书中有著名摄影家焦波给爹娘拍摄的12000余张照片中精选出的近300幅相片,更有作者饱含真情写下的朴实而感人的20余万字。这些照片、文字真实地记录了父母30年间的生活片断,张张深情、段段精彩。作者用他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动人的照片,为父母记录下了一幕一幕的感人瞬间。这是对亲情的最动人的诠释,也是对孝心的最真实的注解。
书中记录的不仅仅是作者的父母,记录的更是乡土中的中国,是对一代人的家族记忆和乡村岁月的珍藏与回望。
焦波:我没让爹娘见最后一面
(法)罗曼·加里《童年的许诺(图文版)》
(法)尤安·史法 绘;倪维中 译
《童年的许诺》是一部带有浓厚自传色彩的作品,回忆了与母亲共同生活的往事,刻画了一位勇敢而冒失、活泼而轻率、深情而严格的母亲生动的形象,字里行间浸沉着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拳拳的眷恋。小说在法国发行百万册,进入中学生指定阅读书目,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并改编为电影剧本,搬上银幕,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为作者带来了国际声誉。图文版加入300余幅插图,由法国著名漫画家、《拉比的猫》作者尤安·史法绘制,夸张的线条和奔放的风格再现原著经典。
罗曼·加里:不可能有别的女人会像她那样爱你
罗曼·加里,一个忧郁的人道主义者
《一卷蓝色的线》
(美) 安·泰勒著;李育超 译
《一卷蓝色的线》是美国女性作家安·泰勒的第 20 本小说,也是她写作满 50 周年的纪念作。先前媒体盛传这是她的封笔之作,作者本人随即出面辟谣,但这个美丽的误会的确也引起了读者兴趣,此书问世后,蝉联美国的排行榜超过四个月之久。
在这本书中,安·泰勒以她一贯的淡雅之笔,写了一个家族三代人的故事,故事的时代有所变化,角色生活状态也随着时代出现差异,家族中几代人不尽相同却又隐隐相似的命运故事,带领读者思索家庭与血缘的意义。正如《纽约时报》上的书评所说:“安·泰勒有种炉火纯青的技术,能将生活喜剧发展成为更加深刻而动人的故事。”
盛慧《外婆家》
该书是著名作家盛慧的最新散文集,再现了一个南方乡镇旧时光,记录了作者的少年成长,表达了离家在外的游子对故乡的眷恋与感人至深的祖孙之情。乡村往事、童年影像、成长记忆、路上风情……作家在自由率性的叙述中,对童年记忆中的伦理风物、民间信仰、传统习俗等作了细腻深沉的描画,闪烁着诗性品质和深切的人文情怀。
外婆家:触动心中的那缕乡愁
谢新源《母亲叙事》
本书部分内容也曾在《阳光裹着记忆》一书中有所提及。作者以坠子艺术家“母亲”赵翠婷的命运故事为线索,以“家史”“国史”为背景勾勒出的一部坠子书的文化史。作者擅长记忆散文创作,能将生命中出现的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以行云流水的笔法纯情、真挚的描写出来。
丰收 《童话青格里》
一段艰难的归乡路,开启了一个平凡少女坎坷而又传奇的一生。一位伟大的母亲阿尼帕,在青格里不断播洒着她的爱与善良。作者用温柔、细腻的笔触,诗意地讲述了发生在这片美丽土地上的一个又一个童话。
作者丰收,原名酆玉生。河南夏邑人。1980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新疆兵团作协主席,新疆作协副主席。著有报告文学《中国西部大监狱》《梦幻的白云》《西上天山的女人》《绿太阳》《镇边将军张仲瀚》《铸剑为犁》《来自兵团的内部报告》《西长城》,小说《骆驼峰》等。《镇边将军张仲瀚》获中国报告文学奖,《王震和我们》获徐迟文学奖,撰写电视系列片《最后的荒原》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西长城》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有人弃养,有人却在世界的另一个角落默默地播撒爱和能量
真实世界的童话故事,一位伟大女性的传奇一生
《春天的来客:陈布文文集》
陈布文 著 李兆忠 编
本书收录了作家陈布文创作的小说、散文、诗歌,以及书信、日记等内容。陈布文是著名艺术家张仃的夫人,也是一位优秀作家。她生前虽发表作品不多,但其无论是思想内涵还是审美格调,都与纯正的现实主义文学一脉相承,叙事优雅节制,文笔清逸质朴。文集中收录了陈布文辞世后留下的二十余万字未刊稿,从中可以看到这位优秀作家灵魂世界的冰山一角。文集中有些作品,今天读来或许平淡无奇,假如放回它们所处的那个时空语境,立刻显出不同寻常;而其中的精品,即使以今天的审美标准,依然熠熠生辉。
陈布文,作家,著名艺术家张仃的夫人。1920 年生于江苏农村。十七岁因抵抗父母的包办婚姻而失去升学的机会,只身闯入“社会大学”,成为一名卖文度日的“京漂”。在南京,与天才画家张仃相遇,两人一见钟情。1938 年底,两人到延安。1946 年至 1949 年,在东北从事文教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来到北京,先后在北京男五中、女四中执教。1985 年12 月 8 日凌晨辞世。
新书丨李兆忠编 《春天的来客:陈布文文集》
张郎郎:我的母亲陈布文
陈布文最后的日子
《金枝》
邵丽 著
小说《金枝》是作家邵丽根据自己家族的经历写就的,我们称之为“三代母亲的婚姻保卫战”。在这场“保卫战”中,太祖母、祖母、父亲乡下的前妻和母亲,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生活背景下,都做出了决绝的选择,可以说,是命运决定了选择,而选择又再一次定了诸多女性的命运。
邵丽《金枝》 | 三代金枝都拼了命!
邵丽:回望,连伤痕都值得抚摸和怀念
“虚置的父权”,使父亲的角色无比尴尬 | 邵丽《金枝》
她的人生,简直是中国版的“阁楼里的疯女人”
《到十九号房间去》
[英]多丽丝·莱辛 著 杨振同 译
《到十九号房间去》为多丽丝·莱辛短篇代表作Ⅱ,国内首次译介,含十九篇作品,写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的四十余年间。莱辛道出人际关系中的激情与困惑,在冷静地剖解日常中,竖起一面镜子,便于人们对镜自照。
《到十九号房间去》由诺奖作家莱辛本人亲自选目,书中的19篇故事曾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全世界发行。其中,《穿过岩洞》等篇目被收入很多作品集;《恋爱的习惯》《男人之间》《楼顶上的女人》等被拍成电视电影;《不愿意上短名单的女人》将男性对女性的PUA展示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包括男性读者在内的众多读者喜欢;著名的《另外那个女人》《到十九号房间去》则展示了莱辛极高的叙事技巧,深刻挖掘了男性和女性,尤其是女性的内心;《天堂里上帝的眼睛》聚焦二战结束的六年后,作为战胜国英国的国民去战败国德国的一个村子旅游的所见所闻及所思所感;《最终,我是如何丢掉了我的心》是莱辛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本书特别收录莱辛专门撰写的前言、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及莱辛受奖词,极大地方便读者对作家本人及作品本身有更深入的了解。
莱辛:到十九号房间去
另外那个女人——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世界
《美顺与长生》
毛建军 著
一个少女的特殊命运,一个北京家庭的特殊婚姻和别样亲情。
美顺和长生一家的故事,像是不起眼的泉眼里细细汩汩流出的泉水,澄澈、晶亮、满身力气,一切的不如意都不能摧毁他们的自重。这是一篇有生命汁液的小说,你在阅读的时候会感觉这篇小说始终在活着,活在大地上,活在质朴生活的人群里,活在我们对于精神世界最沉静、柔软、丰富的诉求之中。它与生活无缝对接的姿态使自己从当下作品中突显出来,即使在我们体味主人公的疼痛和卑微之时,我们仍然从灵魂深处感觉到一种雨后阳光的美妙。
小说清淡到通篇找不到几个形容词,你却又在字里行间处处可以感知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尤其是细节,犹如珠贝一样遍布全篇,你随处可见叙述的光彩。在我们长久沉湎于小说技巧和各种尝试和探索之后,面对这样一部剔除了一切雕痕的作品,我们不由自主会释然一笑。
原来文学也可以有这样别样的美。
像是汩汩涓流,一切不如意都不能摧毁他们的自重
《我辈中人》
张曼娟 著
这本书,始于曼娟照顾失智的父母……
将近3年前,曼娟90高龄的老父罹患急症,家里的生活遭到重击,变得四分五裂。她奔波在心脏科、精神科、泌尿科、骨科、牙科、神经内科、消化科,陪伴着父母候诊,在等待的零碎时间里,一点一点的拼凑出陪伴并承担父母老病的意义,写下一系列“照顾着老去的父母,才真正理解人生”专栏,在脸书上与数百万名照顾者分享。
中年,照顾老去的父母才真正理解人生。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到了这个年纪,面对父母衰老的心疼与挫败,在照顾父母与工作之间的两难,思想底层的孝道伦理,太多无可言说的痛苦与烦恼需要独立承担。照顾,最煎熬的部分并不是病痛,而是情绪。这些情绪沉沉地压在我们身上,要用多大的气力才能镇住一切崩坏,继续活下去?
张曼娟:后来我们都认了
二、女性书单
(英)弗吉尼亚·吴尔夫 《达洛维太太》
这本书探讨了“人存在的意义”这个问题,主人公(克拉丽莎)更多是处在生活的枷锁之中,只在意“体面”的生活,而并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和价值。这本书中想表达的是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和生活,勇于突破生活的牢笼,真正去体会爱,体会感动,而不只是虚荣而迷茫地活着。此外,吴尔夫作为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锋人物,在文中清晰地体现了女人在当时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
吴尔夫《达洛维太太》 | 一个选择了生活,而另一个选择毁灭
(智利)伊莎贝尔•阿连德《日本情人》
阿尔玛是一位住在养老院中的老人,平时不苟言笑,旁人不敢接近。伊莉娜是一名年轻护工,被阿尔玛选中专职照顾自己。有一天,阿尔玛突然离开了养老院,回来时,她的脸上洋溢着罕见的幸福表情,这让伊莉娜和一直在追求她的阿尔玛的孙子赛斯猜测,阿尔玛肯定与自己的情人相见了,因为她房间里唯一的装饰物是一张照片,上面是一位年轻羞涩的日本男子。逐渐地,两个年轻人从阿尔玛的口中拼凑出了这个跨越几十年的爱情故事……
朱德庸《甜心涩女郎》
华语漫画大师朱德庸的经典系列“涩女郎”所呈现的是一幕幕现代都市男女的缩影,漫画中鲜明的四个角色:一个要爱情不要婚姻的“万人迷”、一个要工作不要爱情的“女强人”、一个是什么男人都想嫁的“结婚狂”、一个什么是男人都想不通的“天真妹”,各自代表了都市女子四种截然不同的爱情观与人生观。该作品1992年在中国台湾地区出版时,随即引起各方广大的回响,创下不到3年销售超过70万册的佳绩,在当时出版界蔚为奇迹;1998年朱德庸系列漫画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后,广受读者喜爱。因图书的热销加上二度改编电视剧“粉红女郎”“摇摆女郎”的热播,许多都市女性纷纷以涩女郎自许。“涩女郎”也因而被《新周刊》杂志的读者选为2003年度“她世纪”女性代言人。涩女郎俨然成为广大读者心中最前卫、最想效法的女性角色。
这本华丽的彩绘版《甜心涩女郎》是“涩女郎”系列的完结篇,累积了朱德庸创作涩女郎13年的所有心血。2021年,由著名演员殷桃、宋轶主演的最新改编自“涩女郎”系列作品的电视剧即将在湖南卫视热播。在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的当下,“涩女郎”现象持续发烧至今,显示出朱德庸对人性细腻的观察,他的画笔点出男女在面对爱情与婚姻时的酸甜苦涩,他特有的幽默已跨越地区与时空。
漫画大师朱德庸携新版《甜心涩女郎》入驻抖音,重现涩女郎青春回忆!
《朗读者》
董卿 主编
2017年,董卿首次担当制作人,推出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此本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类节目《朗读者II》同名图书,全书共收录62位朗读者的珍贵访谈,71篇古今中外经典文本。朗读依旧,初心不改。董卿专为本书读者录制“为你朗读”。书中“走进朗读亭”版块定格真挚心声,“导演手记”分享幕后故事。全书嵌入AR技术,149张照片链接1400分钟视频。
董卿:感谢所有用命写字的人,把光留给世界
《红楼梦》大字本
曹雪芹 著;无名氏 续
《红楼梦》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封建时代家族和社会的没落。
《红楼梦》的版本较为复杂,主要分为抄本和刊刻本两类,早期抄本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多以《石头记》为书名,内容不全,主要保留了前八十回内容。刻本主要是程伟元、高鹗合作整理的百二十回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整理本,前八十回以庚辰本为底本,并参校了其他各抄本和程、高刻本;后四十回,以萃文书屋排印的程甲本为底本,又参校了其他三个程甲本和一个程乙本。此外,还做了两千多条注释。这是一个非常精良的《红楼梦》整理本。
周汝昌解读《红楼梦》:怡红院的境界
在《红楼梦》里读懂中国
闫红 著
“中年之后读红楼,像是在雪后看风景,更乐于欣赏的,是枯索处的各种滋味。”本书是闫红解读《红楼梦》的最新著作。对红楼人物的解读,非常精到,尤其对宝钗和探春的解读极其精彩。将《红楼梦》与人生打通,读出人性、情怀、经验……书中观点,涉及社会经验、职场历练、养育儿女和两性情感等。
《红楼梦》里,人来人往,各有各的命运,归根结底不过是有人在起高楼,有人楼塌了。这也是我们的命运。漂流在无常之上,我们却如宝玉一般寻找某种确定性,但在回望的过程中,总是发现,事情的意义就在它发生的时刻。我们有时也会变成王熙凤或是王夫人,把人生的下坠视为非常态,用各种方式去躲避,但终究是躲不开,倒不如像宝钗一样迎难而上。让弱小者获得哪怕是有限的利益共享,宝钗深谙这个道理。在无常的人生里,如何自处和利人?在《红楼梦》里可以找到答案。
闫红:在《红楼梦》里读懂中国
《红楼十二钗评传》
曹立波 著
《红楼梦》是书中青年男女用青春和生命铸就的史诗,其中的“十二钗”更是贯穿小说主线的重要人物。《红楼十二钗评传》从《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文本出发,在比较多个版本的基础上,结合清代的批语和今人的研究成果,围绕《红楼梦》正副十二钗等人物,运用传记体的叙事手法和古诗词的意境,以从容、平和的心态,深入细致地剖析了人物的身份、面貌、才情以及命运结局。增订本侧重从整体性、时代性和动态性三个视角对人物的评传加以修订和增删,并对后四十回中的积极因素予以关注。对《红楼梦》这部经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小说,对这部创作、传抄与修订相辅相成的小说,给予更多的包容。从追求早期的“原本”,回到通读一百二十回文本;从探究佚文的“原意”,走向品味小说的诗意。
《红楼十二钗评传》插图增订本增加著名红楼梦人物画家谭凤嬛女士的插图,全彩印刷,使本书图文并茂,精美悦目。
贾探春 | 《红楼梦》中富有现代意识的女性
《湮没的时尚·云想衣裳》
李汇群 著
所谓时尚,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率先由少数人实验、而后来为社会大众所崇尚和仿效的生活样式。简言之,是短时间里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它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甚至情感表达与思考方式等。据说时尚又是轮回的,于是又有怀旧、模仿、向前辈致敬……但若是隔了几百乃至上千年呢?中国古代的女子用怎样的方式装扮着自己?
“玄发新簪碧藕花”“谁送熏香半臂绫”“美人赠我貂襜褕”“长留白雪占胸前”……《湮没的时尚•云想衣裳》分为峨冠、羽衣、深衣、泽衣、霓裳、宝带、锦裤、素袜、纤履九章,从头到脚,由外及内,由裙到裤,介绍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女子各种服装的产生、发展和点点滴滴的变化。
中国古代美人们如何护手 | 湮没的时尚
中国古代服饰妆容文化漫谈 | 寻找湮没的时尚
《人生若只如初见》增订版
安意如 著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畅销书作家安意如的成名作,她对古典的诗词精粹进行了优美而细腻的赏析。她逃离刻板严肃的面孔,以丰富的情感溶化时间的悠远,以自由的姿态激扬文字,以优雅飘逸的笔调倾诉古典诗词的美丽与哀愁。在她笔下,那江山美人的至真哀怨,那才子佳人的离情悲欢,那一幕幕凄美欢欣的旷世之恋,浪漫而清新,纯真而唯美。此次,作者再度对该书进行大量增订、修订,使之更臻完美。
安意如:少年一段风流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斯·茨威格 著
本书收入茨威格最具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七篇,包括《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马来狂人》《象棋的故事》《看不见的珍藏》《夜色朦胧》《旧书贩门德尔》,是茨威格迷们必看的名篇。
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一个陌生女人,写下了世上最孤独的暗恋
《包法利夫人》
福楼拜 著
《包法利夫人》于1856—1857年间在《巴黎杂志》上连载,轰动文坛,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司法当局对作者提起公诉,指控小说“伤风败俗、亵渎宗教”,并传唤作者到庭受审,最终以“宣判无罪”收场,而隐居乡野、籍籍无名的作者从此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声誉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曾有人问福楼拜,谁是包法利夫人的原型,他答道:“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
毕飞宇:《包法利夫人》是可以当小说教材的
《安娜·卡列宁娜》
列夫·托尔斯泰著
《安娜·卡列宁娜》是一部伟大的社会长篇小说,用鲜明而典型的形象反映了俄国生活中整整的一个时代,包含了作家对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生活中形形色色现象所提出的尖锐而激动人心的反应,最初的题材被放在当代各种最重大的社会问题的背景下来思考。
《安娜·卡列尼娜》——俄罗斯近现代文学与文化崛起的里程碑
《辫子》
莱蒂西娅·科隆巴尼 著
三个大陆、三个女人、三段故事,围绕一条辫子展开。小说伊始,三位女主人公似乎毫无交集:生活在印度的斯密塔是生活在最底层的“贱民”,唯一的梦想就是让女儿上学,摆脱残酷而荒谬的传统。生活在西西里的朱丽娅在父亲的假发厂工作。父亲因车祸陷入昏迷之际,她发现工厂早已破产。生活在加拿大的萨拉是一位事业有成的律师,即将登上事务所最高位,却突然得知自己身患重病。
印度女人的头发,经过西西里女人的加工,最终戴在了加拿大女人的头上。她们原本素昧平生,却被一条辫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今天,做一名女性意味着什么?
《息壤》
盛可以 著
《息壤》是盛可以另一部探讨中国女性问题的长篇小说。这一次,盛可以敏感地从生育角度切入女性身体自主的抗争历程,并继续深入关照了女性自我意识的渐次觉醒。小说铺写了四代女性的家庭和婚姻生活,有全身心奉献给家庭的,也有拼尽全力要逃离的,有坚持不要生育的,也有费尽心思想要再生育的…在她们看待生育问题的纷纭想法中,子宫这一最初生命的繁衍地,却在几十年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极其复杂和深微的功能,所谓男女情感,婚姻维护,家庭地位,乃至于社会角色的确认,都明暗深浅地与这一片原始的息壤相关切。《息壤》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女性生育状况的调查书,也是一部中国女性意识觉醒的见证报告。一切是从子宫的给予开始,一切也必将从子宫的归属结束。
这群女性,也许是在另外一个维度里的我
《大宋宫词》
李少红 文学总策划
张永琛 等 著
《大宋宫词》是《大明宫词》原班主创的最新续作,以独特影像美学再现了大宋王朝的风雅与柔情。
《大宋宫词》以宋真宗赵恒与平民皇后刘娥的传奇爱情为原型,展现了自宋太宗至宋仁宗数十年间的风起云涌——宋太祖与宋太宗的“烛光斧影”“金匮之盟”,前朝与后宫的诸多纠葛,对宋王朝影响深远的“澶渊之盟”,以寇準为代表的宋代名臣的卓然风骨,以及流传后世数百年的“狸猫换太子”……众多人物形象饱满,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本剧最重要的笔墨,则是描绘了赵恒与刘娥的爱情长歌。尚是皇子的赵恒与蜀地孤女刘娥一见倾心,自此倾心以待,百折不回。围绕着皇嗣与大统,女性与生养,一场旷世之恋的漫长跋涉就此开启……
为了捍卫这段情,赵恒要冲破家庭、朝堂、世俗眼光的千难万阻,纵千夫所指,犹一以贯之。作为帝王的妻子,刘娥则要为宋真宗培育一个皇朝的合格君王,纵牺牲自己,亦甘之如饴。赵恒、刘娥一同谱写了震古烁今的爱情史诗。
真宗殁后,刘娥成为宋朝第一位垂帘太后,替真宗守护江山十数载,获史家盛赞“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多少人倒在了通往权力之巅的路上,败给了自己的心魔,而刘娥,却在一次次力挽狂澜之后,坚守了最初的承诺……
“狸猫换太子”的传说让刘娥“背锅”数百年,是时候,还她一个清白了……
本书收入大量原版剧照、导演手记及多位主创手写寄语,并附赠超大幅精美海报拉页、明信片。
《大宋宫词》刘娥:从歌妓到皇后,她的一生比电视剧更精彩!
李少红谈《大宋宫词》:里面的女人多数是悲剧性的人物,这是最打动我的
三、名家书单
(俄)茨维塔耶娃《花楸与珠贝——茨维塔耶娃诗选》
茨维塔耶娃的诗歌风格刚烈粗犷、活泼悲壮,这一特征不但俄罗斯女性诗歌中不曾有过,在男性诗人的作品中也颇为罕见。她的诗歌是对女性心灵及其悲剧性矛盾的自我揭示,映射着那个时代普通人与诗人都难以逃脱的悲剧命运,以令人震撼的抒情深度和力度给俄罗斯诗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波。
(俄)阿赫玛托娃《我会爱——阿赫玛托娃诗选》
享有“俄罗斯诗歌的月亮”“俄罗斯的萨福”之称的阿赫玛托娃诗歌代表作。
阿赫玛托娃的抒情诗中以爱情诗的成就最高,她善于描写受挫的爱情——爱情带给女性的孤独与忧伤、委屈与折磨、反叛与徘徊,甚至激愤与复仇,还有爱情不可思议的魔力。
《名作家和他们的衣橱》
特莉·纽曼 著,林燕 译
萨缪尔·贝克特最爱其乐牌(Clarks)袋鼠靴,两件套、衬衫式连衣裙搭配珍珠项链是西尔维娅·普拉斯对抗世界的盔甲,名模凯特·摩丝结婚时复刻了菲茨杰拉德夫妇的婚戒,时尚教主伊夫·圣罗兰从普鲁斯特身上汲取时尚灵感……作家们的衣橱彰显独特的个人风格,潜入他们的作品,并与时尚永恒交织。
《名作家和他们的衣橱》不仅包括30篇文学与时尚的跨界侧写,配以80张珍贵照片、作家引言和作品选段、大量逸闻趣事和鲜为人知的事实,还特别探讨了作家的眼镜、西装、胡须、头发、帽子如何成就其经典公众形象,从而立体地呈现出50位独具一格的名作家,一展其人其作品永不褪色的时尚魅力。
这本书既是文学圈的“穿衣指南”,也是深度“时尚八卦趣谈”
树民
(美)安妮·普鲁 著 陈恒 译
十七世纪末,两名未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塞尔和迪凯在大变革的时代中离开法国,来到加拿大的原始森林中,希冀由此改变命运,开拓未来。他们迁徙、逃亡,征服遮天蔽日的古老森林,也被森林所征服。在其后三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塞尔、迪凯和他们的子孙后代在这片大陆上历尽悲欢,谱写了一曲与命运搏斗的传奇之歌。
本书是美国国家图书奖“终身成就奖”、普利策文学奖得主安妮·普鲁暌违文坛十四年后的最新长篇小说。这部史诗般的作品描绘了两个与森林密切相关的家族的兴衰,并借此探讨人类与自然相处模式的多种可能性。
安妮·普鲁《树民》的乡愁四韵 | 书评圈
来了!690页中文版《树民》,为安妮·普鲁庆生
张炜《斑斓志》
千年以来,人们是如此地喜爱苏东坡,其机智诙谐、乐观通达、多才多艺和品咂生活的高超本领,令无数人心旷神怡。北宋大文人的诗酒风流在今天这个物质主义时代释放出了更大的魅力,这与其他中国古典诗人相比差异明显:不仅没有因为高古而造成疏远和隔膜,反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书将苏东坡丰富曲折的一生分成了七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循诗人的生命轨迹寻觅,阡陌纵横迂回逶迤,好像跟定了一个全新的导游。从“不自觉的强势”“真伪自由书”“一生刑赏”到“从娇客到弃石”“煎耗养颓”“直击沦落客”“异人三视”,最后再到“不可套语解东坡”“走不出的迷宫”,近一百三十个标题,每题都紧扣独思,拨动心弦。
张炜 | 苏东坡的勇气
用局部和细节,抵抗一场人类的悲剧
步出那个阴浊小世界
央视纪录片《苏东坡》全6集,都在这里了!
祝勇:论千古风流人物,还是要看苏东坡!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与苏东坡相遇
汪曾祺回忆录
全书649页,精装,内插照片,分7个主题:自报家门、昆明忆旧、后半生、文坛 梨园、人寰、旅食集、创作记历。
编选思路:1,首选汪先生生前回忆文章;2,从散文卷、谈艺卷选取回忆性质的文章;3,注重细节——作家的敏感、飘忽记忆与观察,体现作家特有的回忆录气质;4,内容重复的,选最好的;5,文坛 梨园,选名家,以写人为主,见性情;6,创作记历,是其文学生涯的漫忆与回顾。
汪曾祺:那两年,我们几乎把北京的有名的饭馆都吃遍了
蒋勋《岁月静好》
《岁月静好:蒋勋日常功课》是蒋勋2021全新散文集,以二十四节气为时序,书写日常生活中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大自然的省思。
二十四节气不仅蕴藏着自然流变的节奏,也提醒着我们在时序更替中找回生命的秩序。
立春聆听春天的声音,惊蛰使孤独者从梦里醒来,清明安静等待自己花季的时刻,在芒种相遇和告别,立秋专心凝视一朵花,小雪储存隐忍……
二十四节气周而复始,不动声色,静看山静云闲,静听鸟啼花开,山河岁月长,随着万物生长的频率,内观自己,默默记录生命的处变不惊。
这是蒋勋自己的功课,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功课。
大寒 | 蒋勋:随苏东坡走一段,倍万自爱
《烟火漫卷》
作者:迟子建
这是一部聚焦当下都市百姓生活的长篇小说,迟子建以从容洗练、细腻生动的笔触,燃起浓郁的人间烟火,柔肠百结,气象万千。一座自然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融的冰雪城市,一群形形色色笃定坚实的普通都市人,于“烟火漫卷”中焕发着勃勃的生机。
迟子建:艺术的淬炼正如从童话到神话
迟子建:有一种烟火,可能深藏地下,又回到人间
迟子建:外卖小哥,是我们最湿润的人间烟火
迟子建:我们时代的塑胶跑道
王宏图丨《烟火漫卷》展现的善良与明亮
(韩)金爱烂《外面是夏天》
《外面是夏天》是金爱烂的第四部短篇小说集,共收入七篇作品。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在经历“失去”,失去孩子,失去父亲,失去能用母语与之交流的人……金爱烂似乎有意将这种种失去之痛揉碎,均匀地分布在字里行间,让痛感不时击中读者的心。在本书中,作者依旧保持着都市生活观察员和记录员的角色,叙述平实,贴近生活。
金爱烂 × 蒋方舟 | 你自认为坚固的生活,可能随着一场洪水,就烟消云散
蒋方舟:她希望自己一直具有小说当中的某种“正直”
你自认为坚固的生活大厦,可能随时会面临崩塌……
《我和我的命》
梁晓声 著
“我不信世上会有君子国,这使我活得不矫情;我不信‘他人皆地狱’,这使我活得不狡猾。”
你信命吗?原生家庭是“命”吗?血缘亲情是“命”吗?你相信奋斗能够改变命运吗?个人奋斗是为了成功,还是为了每天都过得充实?大千世界,我们该怎么安放自己,才叫和解?如果注定平凡,我们该怎么办?
“我”被父母遗弃,从大学退学,在深圳摸爬滚打;“我”被亲人逼得出离愤怒,却不能卸下责任;“我”找到了爱情,收获了友情,命运却要“我”交出生命……
著名作家梁晓声以他擅长的现实主义笔法,通过两个年轻人的奋斗故事,讲述人与命的深度纠葛,呈现不幸和幸福的多维辩证,思考人何以为家,何以为人。普通人的命运轨迹折射着大时代的变迁,记录着乡土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也预示着我们能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知青文学”的代表人物。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2012年6月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今夜有暴风雪》获全国中篇小说奖并收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经典作品文库;《雪城》收入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部优秀长篇小说典藏。长篇小说《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梁晓声:漂泊半生、背井离乡,这是我和我的命
《洛城花落》
周大新 著
生活很累,婚姻很贵,我们却不能不相爱……
结婚是因为相爱,离婚呢?
著名作家周大新用“拟纪实”的手法,用四次庭审的忠实记录,讲述一段婚姻可能面对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在讨论爱情和婚姻的叙述下,作家书写“理性婚姻指南”,更书写“爱的幸福提示”。
婚姻像花,生活是土,我们时刻需要的,是爱的耐心浇灌……
现在的年轻人对婚姻质量的要求变高了吗?
《长恨歌》
王安忆 著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李主任的“金丝雀”,使她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
上海解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上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在艰难的生活与心灵的纠结中生下女儿薇薇并将她抚养成人。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女儿同学的男朋友为了金钱,使王琦瑶命丧黄泉。
本书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王安忆长篇小说系列
《诗来见我》
李修文 著
本书是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李修文的最新散文集,通过古典诗词叙写人生际遇,通过古今对话见证自我完成。这一次,作家以自己独有的风格与角度解读中国古典诗词,既保留了《山河袈裟》里对身边人与事的关切与悲悯,又对古人命运生出入心彻骨的体悟与理解,使文章兼具坚硬和饱满、悠远和贴己、苍凉和热烈的情感力度。这一次,作家沿着随心而至、迎面而来的古人诗句,向着历史更深处行进,走进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元稹等人的世界,写他们人在江湖的无奈与感叹,写他们犹在笼中的挣扎与艰辛。这一次,作家不仅展现这些诗句的心血与道路,更体悟他们意在言外的人生感怀。作家试图透过这些诗人诗句,以自身的真性情体味古人心意、世间冷暖,透视古往今来的人生苍茫,探索文章千古事的真髓本意。
作家将一首首古诗与当下的个体生命与人生际遇相连接,感知每个人身上那份挣扎于生活时产生的勇气与赤诚。因此,书中诗句便不再限于意境中的优美,而是与命运融合时的“如是我闻”,亦或是“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时的顿悟。诗由远走近,由古向我,由物及心,比坐在花前月下、岁月静好中读到的唐诗宋词更透彻、更贴己。这份已经融进作家血液中的诗句和诗意,在“我”之命运与悲苦中的印证,亦是中国古诗千百年来不断被唱诵、记忆、感动的灵魂根本。
《诗来见我》,为中国文学、世间苍生带来苍凉而热烈、细腻而磅礴的意象、情感、力量和美。
李修文:追悔一再降临,多半在于要害之处变软的骨头
李修文:诗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个人
他让那些诗句有了热血和魂魄|李敬泽·宁浩·李修文
《夫妻的房间》
埃里克·莱因哈特 著
《夫妻的房间》叙述主人公埃里克·莱因哈特在妻子玛戈罹患癌症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经历:他异乎寻常地把自己全部的爱给予玛戈,也异乎寻常地给予同样患了癌症的女性玛丽,甚至想着给予酒店年轻的女服务员和在里昂小说论坛上宣读论文的苏格兰作家。这是正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路历程:他疯狂地与妻子玛戈做爱,毫无节制地与玛丽亲热,难抑想与她做爱的冲动,其实是想保持生命之火熊熊燃烧,他想爱世界上所有生病的女人,所有与死神抗争的女性,帮助她们生存下去。罹患癌症的女性的反应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狂热、豁达和富有爱心。二00八年初夏,埃里克构思一部小说,聚焦四十多岁的作曲家尼古拉,他的妻子玛蒂尔德也患上了癌症。这是《夫妻的房间》的复本。
尼古拉是作家埃里克的投射、夸张和升华,小说人物玛丽的灵感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玛丽。当尼古拉完成他的交响乐作品时,玛蒂尔德奇迹般地痊愈了。第二年春天,尼古拉在交响乐演奏会前夜,结识了罹患血癌的玛丽,他开始失控地感到来自她的玄奥魅力和难以抗拒的身体诱惑……他因为她活着而感到幸福蔓延自己的全身,强烈渴望她继续活下去的欲望占据着他的头脑……
爱能拯救生命,艺术能创造奇迹。
爱能拯救生命,艺术能创造奇迹 | 《夫妻的房间》试读
多丽丝·莱辛 著
《对杰克·奥克尼的考验》为诺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短篇代表作,国内首次译介,含十九篇作品。书中,有位年迈的寡妇,与猫相依为命;有两桩中产阶级自由派婚姻,共享一个惊人秘密;有位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漂亮姑娘,面对婚姻不知该选爱情还是面包;有位不再年轻的女演员,首次坠入爱河却只能借助舞台表演倾诉情感;有位理性主义政治家,父亲去世后,转而向宗教寻求安慰;有伙外星人千万百计想告诉地球人即将发生的灭顶之灾;有个雪人对人类社会的温暖无限向往,却不知危险迫近……
莱辛在这一本书里,涉及多种多样的主题和群体,捕捉到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所昭示的真相,让无法言说或羞于言说之意得以表达,展现了独到的洞察力、智慧和悲悯。
诺奖得主会怎么解读自己的作品?有请多丽丝·莱辛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