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大家都能明显感到早晚的气温开始变低。患有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很容易因血管异常舒张、收缩而产生诸多不适;加上秋燥常引起体内缺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因此极易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血管事件。因此,这些患者要积极“备战”,对基础疾病进行控制的同时,顺应节气科学养生,以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勤测血压莫偷懒
秋季天气忽凉忽热,很容易使血管处于忽然从扩张到收缩、又从收缩到扩张的状态,这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特别是高血压的人来说,容易引发血压的异常波动。而且,在天气凉爽时,一些心血管病患者会放松警惕,日常起居和服药失去规律,一旦遇燥热天再度来临,非常容易导致疾病急性发作。
(网络配图)
通常而言,一天中有5个监测血压的关键时间:第一个时间点是清晨刚刚醒来,但未起床前,此时血压波动较大;第二个时间点是上午10点左右,此时可以反映服药后的血压变化;第三个时间点是下午2点至3点,此时可以反映血压的反跳情况;第四个时间点是晚饭前后,此时可以反映服用降压药后血压的控制情况;第五个时间点是睡觉前,此时可以大致预测血压在夜间的变化情况。当然,每天测血压的次数可以因人而异,如果血压控制平稳,可以逐渐减少血压测量的频率,早晚各1次就好。
调理体质防病发
入秋后,心血管病患者可以请专业中医师把脉,将辨证论治与体质辨识相结合,给出调理处方,从而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防微杜渐,延缓疾病进程,减少疾病在秋冬季节复发的目的。
(网络配图)
早晚加衣避寒凉
秋天天气干燥,也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病毒感染出现的发热和心率增快,可诱发血流动力学异常,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复发,因此预防感冒非常重要,尤其是那些有基础心脏疾病的老年人,忌盲目“秋冻”,一定要记得及时添衣,预防感冒。
(网络配图)
莫名疼痛要警惕
秋季是心梗的高发季,心脑血管病患者更是高危人群。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心肌梗死的症状并不典型。冠心病患者如果突发急性上腹痛,应想到心肌梗死的可能。
(网络配图)
需要提醒的是,平常自我感觉良好而突发心肌梗死的人不在少数。因此,任何人都不要忽视心脏检查,尤其有胸闷、心脏压迫感,活动时加重、休息时缓解的情况必须重视。心脏梗死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发病后1小时内诊治可挽救大部分坏死的心肌;6小时内,可挽救部分心肌;12小时后,效果就明显差了。
“少辛多酸”除秋燥
天气转凉后,很多人的胃口明显“开”了,有些注重养生的人早早就开始进补。此阶段确实可以进补,但原则是“少辛多酸”,即可以多吃些酸甜口味的水果,如苹果、柠檬、柚子、石榴、葡萄、山楂等,以收敛肺气防秋燥。具体到个体,则要根据体质情况进行进补。
(网络配图)
畅达情绪解悲秋
随着气温下降, 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也开始减缓、内敛,一时的内分泌紊乱很容易造成情绪低落,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低温抑郁症”。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焦虑、抑郁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会对冠心病的转归产生不利影响。心脑血管疾病者在秋季更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过度悲秋而导致旧疾复发。
(网络配图)
适度运动强心肺
入秋后,人体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生理功能开始减弱,需要适当增加运动量以促进周身气血运行,增强心肺功能。但要注意,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应该避免在秋季的早晨过度室外活动,应选择温度较高的时间段,比如中午或下午运动。
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心病科主任医师 陈丽云
文章选自《家庭医药•就医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