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在一个领域深耕比大多数人知道的更深刻,做出相应贡献的人被称为专家、教授或大师。
对于所谓的“流浪大师”沈巍是不是大师尚且未可知,但沈巍之所会瞬间走红被人称为“大师”,这背后的因素却值得我们去深思。
有人说,沈巍背后有团队在策划,我觉得可能性不大;如果有团队,应该也是那些抖音网红的团队,他们以沈巍为引子为网红造势炒作。
暂且有没有团队早操作,暂时不去辩论。之于沈巍,很多愿意称他为大师,说到底使人们利用沈巍揶揄殿堂上那些所谓的“大师”。
这些年,殿堂上被称为“大师”的小丑着实太多,所行、所为、所现的恶心程度足以让人恶心甚至发指。
“大师”如闫芳之流,可谓“堂堂正正”的行骗,却无可奈何。
“大师”如王林之流,小人戚戚,却又金山银山。
“大师”如丑书的狗撒尿之流,堂而皇之的所谓开创书法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
这几年,一些所谓的“大师”、“专家”“教授”、把持着垄断了资源,为了利益用手中的权利打压那些真正做学术、真正潜心研究的能人。
又如:某人说某人的音乐只适合农民听,不具备音乐性,不能等大雅之堂;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获得全世界的认同,却因他不是中科院院士,被所谓的专家教授揶揄;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同样获得世界文学界的认同,却依旧被国内某些大师之流诟病。
那些殿堂上所谓的“大师”真的是不学无术吗?其实并非如此,而是很多所谓的专家、教授,利用权威成为了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常常说一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结论,用以蛊惑人心,久而久之,那些所谓的“大师”也就成了小丑,失了威信。
否则,哪来的“砖家”,何来的“叫兽”。
余秋雨在其《中国文脉》一书中,有过精辟的论断:文脉既隐,小丘成峰;健翅已远,残羽称鹏。这是当下学术界的最为精辟准确的论断。
人们失望于大师的沦落,又希望大师能够回归,因此人们宁愿去相信流浪的沈巍是大师,也不愿意去相信那些殿堂上高谈阔论的小丑。
专家、教授,已然是一个令人嗤之以鼻的执业,她正在像小姐、公主、王子等一些称呼成为人们耻笑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