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至2月10日,重庆、康康、定点医院全境采访报道中,2月11日之前出发前往湖北孝感。
历经担心、紧张,眼里尽是昨日繁华凋落后的冷清,还有人们的焦虑。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迎战病毒,尽重庆所能全力以赴支援,一幕又一幕的温暖与大爱,让疫情中的孝感在这个冬天新添了一份暖流。
上游新闻记者罗永攀在出发孝感前留影
2月10日 晴 再出发
出发,为了春暖花开早日来到。
2月10日下午,在黔江中心医院,接替的同事到了,简单的交接后,我们开始返回重庆。下午5点多,还没有上高速公路,接到信息,重庆市要派出支援队,对口支援湖北孝感抗击新冠肺炎,我作为预备人员已经上报。
才结束了在黔江的战疫,又将奔赴疫情情况仅此于武汉的孝感。
我在微信上问了部门主任出发安排,得到的回复是待定。我在思考,只要不是今晚马上出发,我就还赶得上。
刚上高速公路不久,我的手机响了,一看,是重报都市传媒集团党委书记、上游新闻总编辑刘长发的电话。
我要上战场了。
果然,领导多番嘱咐安排,2月11日,我随重庆支援孝感医护人员出征。
晚上9点,从黔江回到江津老家,刚跨进门,我就说明天(2月11日)要去湖北孝感,老婆先是一惊后不再说话,反倒是儿子:“你刚一回来就又要出差啊?你还是不是我爸爸啊?”
看得出,妻子和儿子都很担心,更不敢把这消息告诉年迈的父母。
到我收拾行李的时候,小朋友一边生气却又一边给我找东西。说实话,我平时还真没有看到他有如此的眷恋。
我的内心,同样有点怕,很不舍,却又必须前行。
2月11日,晴,我们来了
今天重庆支援湖北孝感的医护人员和工作人员等158人集结在重庆市卫健委大门口,一街之隔的居民楼上,有市民站在阳台上对着支援队挥手。“加油,你们要平安回来!”“等着你们早点回来!”
无数医护人员因此落泪,挥手回应。
一路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大家的尊重与担心,当然还有祝福和加油。
出发时,重庆还是阳光明媚,但武汉天河机场却笼罩着一片阴霾,往日喧嚣繁华的机场,空空荡荡的,只剩下往来的医护人员和机场工作人员。
“你们是哪里来的啊?”
“江苏来的。你们呢?”
“我们来自重庆!”
“加油!”“加油!”
这几天,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都在持续向武汉、向湖北集结。
重报集团孝感报道组记者罗永攀和张锦旗进入污染区采访前合影
2月12日 晴 感恩
夜深人静,想起了今天遇到的两个湖北人。
上午,我走出驻地,走上街头,想看看最真实的孝感。我看到一位老大爷拉着小推车装满蔬菜等过马路。我迎上去和他聊天:“大爷,您这菜是从哪里买的啊?”
“马路对面的超市。”
老大爷见我穿着医疗队的服装,也把我当成医护人员了,看样子当地人也都知道重庆的支援队来了。
“你要买东西吗?我带你过去。”
我连忙道谢。
“你们来帮助我们,应该感谢你们。”老大爷一句话,真心感受到了“内心暖流涌动”这句话的含义。
回到驻地的房间,服务员正在打扫。我拿着热水壶接了自来水准备烧开水。服务员说:“我给你拿矿泉水来烧开水喝吧。”
“不用,烧水喝一样的。”我没有多想就又忙去了,但当我中午再回到房间,却发现房里茶几上整齐地摆着6瓶矿泉水。
2月13日 晴 希望
今天,支援队的工作主要是交接。
先前到达孝感的第一批医疗队,在孝感市中心医院工作了两周后,撤出来休整。两周连轴转,高强度的不停歇,我觉得,医生护士们,肯定是满脸疲惫了。
但是,当我看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却是一脸欣喜。
“准备了那么久,终于要上战场了,有点小小的激动。”接替轮换现场,医护人员们还相互鼓励着。
当我问到:连续半个月不停息,会不会吃不消,会不会有怨言?几个年轻的护士都说:“笑着面对就好。”
病房里的病人正承受着煎熬和压力,医护人员开朗活泼的动作声音,可透过那层厚厚的防护服和口罩,传递给患者生的希望。
“我们来了!”这或许是处在抗疫艰难期对患者、前期医护人员最温暖、最有劲的一句话。
在孝感市中心医院进入污染区前,医生协助罗永攀穿防护服
2月14日 晴 夫妻同心
今天是2月14日,是情人节。
在抗疫一线,有很多这样的夫妻、情侣,因疫情,因为一场共同的战役,或分赴两地,或共赴前线,不能像往常一样共享节日。
今天采访的刘煜亮就是其中之一。他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他的妻子徐瑜是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专家、副教授。两人都先后奔赴湖北抗疫。刘煜亮在孝感,徐瑜在武汉。从同学到夫妻再到战友,两人可以说是感情非常好。尽管刘煜亮在采访的时候大大咧咧,但是说到徐瑜到了ICU的时候,刘煜亮还是流露出了担心。
另一个医生刘煌,来自重庆市中医院,现在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支援。他的妻子田小星也是一名医生,在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采访刘煌的时候,他告诉我,家里也有记者正在采访妻子。我觉得这样的夫妻,应该报道。让我感到一点小意外的是,刘煌原本是一个有点害羞的医科男,结果他告诉我,昨天下午,他通过一个电商平台,给妻子买了一盒巧克力。想必当妻子田小星收到这突然到到来的礼物时会感动,也会为“难得开窍”的丈夫鼓劲加油。
其实,这样的夫妻,还有很多。
重庆支援孝感前方指挥部指挥长、临时党委书记梅哲在孝感指挥着重庆支援队的战疫,他的夫人毛梅教授则作为呼吸内科专家,早在除夕夜就随陆军军医大学第一批医疗队赴武汉战疫,目前仍在火神山医院坚守岗位。无数次,我们想听梅哲讲一讲他们夫妻的战疫故事,但他总是温和而坚定的回复:“请多多关注那些在一线战斗的医生和护士。”
2月15日 晴 下雪了
一早起来,居然下雪啦!
尽管昨天有孝感的朋友就提醒我们,要多穿点,要下雪。但是当我这个重庆人真正看到雪花飘下来的时候,还是有点小小的激动。
今天一早到孝昌县,在等红灯的时候打开车窗,雪花飘进来,忍不住拍了一段视频,发给妻子儿子。这是我记忆中第四次亲眼目睹,伸手可及的看到下雪,前三次是重庆,而这一次是在疫情笼罩下的湖北孝感。
冷冷的,却又洁白如玉。
我把这场雪了朋友圈。孝感的朋友说,这里每年都要下雪,他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没有想到,这都已经立春10多天了还下这么大的雪。
大雪过后就是晴天,我们一路上都在祈祷,雪后的晴天能赶走这病毒,还孝感、还湖北、还全国人民一个温暖晴朗的春天。
刘华
2月16日 晴 我是医生
今天遇到一个老乡。来自江津区中心医院的院感专家刘华,现在支援到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负责院感防护。
听到她江津口音就有一种亲切感。但是她却更让我感到钦佩。
刘华今年55岁,到8月就可以退休了。按理说,她完全有理由不来。但是采访的时候,完全没有豪言壮语。“我是医生,我不来谁来?”
2003年的时候,刘华参与过抗击非典。她讲起来,就好像是别人的故事。“但是也害怕感染。”刘华说了一句,“但忙起来,就没有多的时间去担心害怕了。”
担心感染,就要做好防护,才能够保护要医护人员,才能保证有更多的战斗力。因此,刘华所做的院感工作更显得重要。
刘华等医护人员的勇敢前行,就如同朋友圈里流传的那一句: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普通人披上了战袍,学着前辈的样子,和死神抢人……
千言万语,哽咽在喉。
除了一声谢谢,也真不知再说什么好。
2月17日 晴 传递信心
孝感实施了最严格的管理。
孝感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的17号令要求,自2月17日零时起,除防疫人员及因孕、因丧等经批准人员可在指定时段按指定线路出行外,所有城镇居民必须足不出户,严禁外出;农村村民,严禁在村湾内闲逛、串门、聚集。违反本令的,一律处10日以下治安拘留。
这几乎是疫情防控以来,一座城市内发出的最严格的禁令。大街上,原本不多的行人和车辆,更少了。
前几天表哥给我寄的防护服,也显示到了孝感,但是因为最严禁令没有办法派送。刘晓娜托朋友从武汉给我寄过来的护目镜等也到了。没办法,也不能怪人家快递小哥。
为了采访正在医学观察隔离的队员们,我们还是开车出门了。车上,司机师傅把我们当成医疗队员了,一直在问:你们是专业的人员,你们说,这个疫情到底要持续多久啊?
交谈中,他流露出焦虑。问我们重庆的情况,也说到孝感现在的最严禁令。
“说实话,你们来了,我们也放心了。”司机告诉我们,疫情发生后,很多人心里都充满了焦虑和担心,得知重庆和黑龙江的支援队来到孝感了,真的感觉看到了希望。
这种信任,源于这几天的变化。每天,重庆支援队治疗的病人,出院的人越来越多,数字上的上升,给孝感人带来了战疫胜利的信心。
2月18日 晴 零增长
今天,家里传来好消息。
下午重庆的新闻通气会上,首次出现了确诊病例的零增长:2月18日0-12时重庆无新增确诊病例。确实不容易。
但愿我们的医疗工作者抓紧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罗永攀在孝感街头采访
2月19日 晴 男护士
说到护士,大家想到的大都是温柔漂亮的女孩。其实,在重庆支援孝感的医疗队伍里面,有十多个男护士。正是因为一线战疫的艰苦,男护士更能发挥他们的身体条件优势。
他们从27岁到37岁不等,多数已为人父。
来自綦江的护士张国强,小孩一岁多,正是呀呀学语的时候。来孝感后,在前几次与妻儿视频时,孩子总会奶声奶气的喊爸爸,他总也忍不住泪水。
家人,是他们内心最柔弱的地方。
在工作中,也有他们的尴尬。男护士去打针,棉签刚刚接触到患者,就是一声尖叫:“哎呀!”
“还没有打针就痛吗?”
“不痛。”
一阵尴尬。
“我怕你力气太大……”
也有人夸奖:这个医生不仅会看病,还会打针呢!因为穿着防护服,患者以为男的都是医生。
他们的确辛苦,夜班从晚上8点上到第二天早上8点,12个小时,穿着防护服,不吃不喝,还得穿上尿不湿。“刚才还是觉得有点‘脏班子’,忙碌的工作后也就慢慢习惯了。”
他们很开朗,聊天的时候天南海北的聊。说到自己的工作,却总觉得很平凡,到了孝感,看到抖音上很多关于医生护士的视频,才觉得自己做的事情被全国人民关注着。“以前觉得自己的工作很平凡,现在才发现,我们的努力与付出,就是病人和患者家属的希望,是这场战疫致胜的希望。”
2月20日 晴 搬家式援助
今天,医疗队的人员再次翻倍:重庆第十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241名医护人员全部抵达孝感。
他们到的时候,我们也下楼去迎接了,尽管这241人里面,我只认得一个人,就是华龙网的记者赵紫东。
为了运送这些医护人员,重庆航空专门用两架飞机来执飞。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重庆共有13批1205名队员(不含部队)在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其中,共4批584名队员在孝感。
重庆人确实是耿直,网上有人说,这就是“搬家式援助”。
不仅仅是重庆,目前全国各地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应该都不少。有人说,这已经是发起总攻了。
希望,真的是总攻了吧。
2月21日 晴 一个恶人
一早看到网上一个视频,让我心里有点堵。在一家医院,一个感染患病的男子,在训斥护士为啥不及时去清理病房的卫生间。
后来,据证实,男子是武汉市第七医院的患者,原本的身份的湖北省市场监管局后勤服务中心筹备组副组长朱保华。
事后,已经严肃处理了:停职检查。
一个患者,对医护人员毫无尊重感恩之心,毫无敬重之情,态度蛮横无理、颐指气使,到底是谁给了他这样的胆识和勇气?
或许是因为天天在医院见到医护人员的辛苦与付出,让我在这件事上显得尤为关注,同时也非常不理解当事者的行为。在全社会共同战疫的当下,医护人员在尽职恪守,为什么却总有那么极个别的人,别说感激,哪怕多一份理解就够了。
我把他称为“恶人”,不是凶恶的恶,而是厌恶的恶,是我们在齐心协力共赴战疫的路上,一个令人讨厌的恶人。
罗永攀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采访重庆支援队护士
2月22日 晴 痊愈出院
今天终于采访到了重庆支援队治愈出院的病人。
来孝感十多天,每天都有很多人痊愈出院,之前一直没有机会采访到他们。
在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我们等到了一群出院的患者,真的是一群。
和每一个走出隔离病区的人一样,他们都很开心。聊到我们是重庆来的记者的时候,一个大姐扳起手指头一口气数出重庆市中医院的6个医生护士的名字。
这,确实是很让人欣慰的。她住院18天,和大多数因为这个病住院的人一样,都有个心理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这位大姐很幸运的是,在病房里认识了来自重庆的这些医护朋友。
护士长熊恩平专门建了一个微信群。有一位出院患者在家里录了一分钟的视频,鼓励大家要有信心。这位痊愈患者是摘了口罩来录的视频。“我就是要让大家看到没有带口罩的我,我不担心。”
这样的情况,每天都有。在熊恩平的微信群里,处处都洋溢着正能量。
2月23日 晴 家的牵挂
今天有个同学在群里发了一张照片,黄庄油菜花都已经开了。问我哪个时候回去耍。
无独有偶,老婆傍晚的时候在小区里散步,和我说到,院子里的李子都开花了。我说,估计等我回去,李树枝头可能已经挂满一粒粒小果子了。
其实,今天妈妈也打了电话来的。借口是问我家里有个东西找不到了,问我想得起来放在哪里的。我都很久没有回爸妈家了,家里的东西,我也不熟悉放在哪里的,其实我晓得,妈妈打电话来就想要我平平安安的。
2月24日 晴 刀尖舞者
刚刚采访了一位“侠客”。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捕获病毒:来自重庆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所高致病性病原与未知病原监测科科长王文斟。
每天,他的工作就是负责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每天穿着笨重的防护服,在实验室,一呆就是一整天的人。透过显微镜,绣花一样的工作,这样的敬业精神,的确令我佩服。
在之前,我对这个工种还真不了解。毕竟,他们从事的工作,是与“细菌”的亲密接触。但是当王文斟一开口就说:实验的时候,每打开一次,就相当于病人对着你咳嗽一次,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危险性。
为了找到病毒,分析病毒,的确是冒着生命危险。
交谈中,我发觉王文斟很健谈,并不是一脸严肃的实验室的形象。从容细心的笑容,是他历经多少次磨炼积淀下来的,他们就是刀尖上跳舞的侠客。
2月25日 晴 守望相助
今天,重庆又来了一批医护人员:重庆市第17批援助湖北医疗队183人到达孝感。好家伙,这下,已经1600多人在湖北了吧。
在队员名单中,我发现,竟然有5个1997年出生的护士,也就是说,他们仅仅是还不到23岁的孩子。
在敬佩之际,也实实在在的见证了重庆“全力以赴”尽重庆所能支援湖北、支援孝感的行动。这是同胞守望相助,更是山水相依的重庆与湖北间的一家人情缘。
2月26日 阴 家的味道
今天,打开房间门一看,堆了一堆物资,打开一看,竟然是6盒自嗨火锅,还有重庆产的豆腐乳、豆腐干……指挥部给每个队员配来了家乡的美食。
加上前几天发的榨菜、豆豉,家里下饭的东西都有了。为了保证支援队能够吃饱,大家也是想尽了办法。
这些,其实都是家乡的企业捐赠到孝感来的。
想起来里其实也很欣慰的。不仅仅是医生护士在前方奋斗,还有全社会的支持,感觉还是很暖。
2月27日 小雨 生日
天空下起了小雨,降温了,有点冷。
午饭后,出发到云梦。这是我第二次来云梦。上一次是下雪那一天,也是很冷。今天是送新来的队员到云梦,顺便采访一下云梦的队员们。
来到云梦分队的驻地,正在休息的队员们就像看到亲人了一样。其实,我们穿着同样的服装,带着口罩,大家并不是很熟悉,但是一坐下来,仍然觉得很亲切。毕竟大家都是为了同样的目的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
留下来吃了盒饭,恰好有两个队员今天过生日。驻地酒店还专门给大家准备了两个不大的蛋糕,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队员们还准备了一支舞蹈。大家在一起开开心心的,口罩里面的脸上,应该都洋溢着微笑。
毕竟工作紧张之余,真的需要放松放松,调剂好,才能够有更好的姿态去面对更加复杂的工作。
2月28日 阴 新生命
晚上,家族群里闹热了,舅妈在群里发了一张照片,原来表妹生了个小宝宝,还是个小公主,真不错。一下子,亲戚们都出来了,大家都来沾沾喜气。
这个时候,在重医附一院,只能安排一个人陪护,也是不容易。
我也在群里说了句祝福表妹的话,亲戚们就转过来开始关心起我在孝感的情况来。
其实在孝感,还算平稳。重庆和江津都挺过了最艰难的那几天吧。
2月29日 阴 四年一遇
今天朋友圈都在晒上一个2月29日,大家在做什么。也是啊,四年一次的2月29日,感觉总得留下点什么才算没有白过。
我也去翻了一下,发现上一个2月29,尽然发的是工作上的一个稿子。看来还是太实诚了,也都不好意思再截图转发。所以这个2月29就不发圈了。
有人说:不该去翻以前的朋友圈,胶原蛋白都被时间偷走了。其实在这个病毒弥漫的时候,身处湖北,虽然已经看到了希望,但大家还是寄予了更多的期盼。
希望下一个2月29日,到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实现了这四年该实现的愿望。
重报集团孝感报道组记者 罗永攀 摄影 张锦旗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杨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