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千多年前,当唐代诗人王维写下这一传世名篇,虽是少年之作,却流传千年不朽,成为了人们提到重阳节时,首先想到的诗句。在该诗句中,也能看出早在千年前,重阳佳节所盛行的习俗——登高、插茱萸。而在如今,这些习俗依旧上演在人们的生活当中。10月14日,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如期而至。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而重阳节最早源自天象崇拜。在古代,人们在重阳节这一日祭祀敬祖、登高祈福、赏秋游玩……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该节目在演变中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月曼清游图》之“重阳赏菊”。清
登高望远 成都人历来的重阳习俗
“‘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民俗专家刘孝昌这样说道。作为一名老成都人,他也见证了数十年重阳节在这片土地的变化。
佳节又重阳,成都人历来有登高望远的习俗,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成都的城区附近,几乎没有什么高山,人们去哪儿登山?这时,不愿出远门的居民们,去老成都的城墙上走一走,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一天,成都秋高气爽,旧时大多是矮小的瓦房,从城墙上望出去,就能看到在瓦房之外,是一派金黄的景象。倘若是迁客骚人,文人墨客,则选择去望江楼上登高远眺,还会赋诗几首,文雅得很。”而想要登山的老百姓们,也会选择去凤凰山、天回山等比较近的山上,感受一把登高的乐趣。
而更近的登高去处,就是老成都的城墙了。在重阳节这一天,卖凉粉的、卖锅盔的、卖素面的……几乎全成都的小摊贩们,都集中在城墙之上。而旧时的成都居民,早早地就盼望着到这一天一饱口福了。“小娃娃些,老早就在期待着这一天了,主要还是盼着这些吃食。”
《重阳登高图》。 清,石涛绘
赏菊品酒 人民公园的菊展是重头戏
重阳节的到来,已是晚秋了。寒露之后,天气一日冷过一日,倘若不趁着此时一览秋色,未免浪费了这大好的秋光。赏菊、饮酒、出游……好耍的成都人自然不会放过节日的氛围。“旧时女孩子们平日都难得出门,而重阳节这一天,女娃些也可以出门游玩,一赏秋色。”
据资料介绍,成都人民公园秋菊展览历史悠久、声誉远播,至今已举办了数十届。且在举办期间,会展出上千种菊花的品种,不管是品种,还是数量都是令人叹为观止。而每年菊展的持续时间不同,一般也在重阳节前后。“那个时候,老成都人可以说是倾城而出,去人民公园观赏菊花展,那是秋天的重头戏。”
重阳节,饮一杯菊花酒,那是再美不过的了。在古时,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讲的就是采菊酿酒的事例。菊花酒被古人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此外,“插茱萸”这一习俗也是延绵上千年,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或是插在头上。当年王维遥叹“遍插茱萸少一人”,也说明了此习俗在唐朝很是盛行。
随着岁月的演变,感恩敬老已成为了当今重阳节日的重要主题。但回看过去,重阳节不仅是老年人的节日,也是全民的节日。所以,趁着冬日未至,好好收藏这为数不多的秋日风光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