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两个月前误入抖音,发现了好多好听的黄梅戏唱段,收藏了一百多段,没事就学唱,拍对口型视频。虽然表演有点放不开,肢体僵硬眼神飘忽,但是对口型唱到悲凉处泪水总是禁不住掉落。
又趴在好多直播间里听人家直播,讲抖音创业知识,然后学着自己写文案,做讲戏曲故事的短视频,一发而不可收。知识没有学到多少,业也没有开始创,倒是把大把大把的时间都耗费了。
不过日拱一卒,功不唐捐,进步还是有一点点的。那天偶然点开了直播间,练习面对镜头说话的能力,没想到竟然有勇气连着开了四天直播。因为选的话题是聊戏曲故事,本来就没有多少人感兴趣,加上自己喜欢安静,直播时状态不够兴奋,缺乏和观众互动的能力,直播间里不太能留得住人,但是总算还有几个人一直守着听我聊天,还有不认识的朋友刷了几十块钱的礼物,挺让人感动的。
在人人都在谈创业急切地想赚钱的抖音上,进直播间就要粉丝灯牌,要赞,小花小草小心心大墨镜大汽球甚至汽车飞机等礼物都是标着不等的价格,仿佛每一个字眼都飘散着急功近利的味道。像我这样的新手,如此佛系地在直播间里安静地聊戏曲,简直就是个另类,在别人看来就是纯属浪费时间。
但是我爱戏曲。
我跟镜头那边的粉丝讲我跟戏曲的渊源。
父亲七十年代曾在村里唱过样板戏,认识了一个县京剧团乐队的朋友。那一年,高青县京剧团来我们村里演出,那时候戏票大概是一毛钱一张吧,但是我们也不舍得买票去看,父亲请那位乐队的朋友来家里吃饭,那个叔叔送了我们几张招待票,我们就欢天喜地地搬着板凳去看戏去了。
戏台子就搭在村里的一个大院里,现在想来那天晚上演的应该是《红鬃烈马》中的几折:《三击掌》《武家坡》《大登殿》,但是那时候小孩子家真的听不懂唱的什么,只记得了代战公主的雉鸡翎,和最后王宝钏和代战公主在台上唱来唱去的,华丽的衣饰把乡村的夜晚都照亮了。
京剧拍成的电影我们却都看得懂,李炳淑主演的《白蛇传》、关肃霜主演的《铁弓缘》,看了一遍又一遍。觉得真是美,偷偷在家里披着床单拿着树枝模仿戏里的动作。
八十年代我们家买了收音机听戏,里面一天到晚播放的是《李二嫂改嫁》《王汉喜借年》《小姑贤》等吕剧。
第一次进剧场是父亲带我去县城赶物资交流大会的时候,两毛钱一张票,跟抢一样才能买上,看的是黄县吕剧团演出的吕剧《双玉婵》。那个戏是悲剧,舞美也做得特别好,舞台上还下雪,那场戏看完了把眼睛都哭肿了。
爱上黄梅戏是13岁那年暑假去十几里路外的表姨家送还借来耕地的老黄牛,那时候一切都慢,十几里路我们牵着牛走了大半天,晚上就住在了表姨家里。正好邻村柴家村放电影,一部是武打片《武当》,另一部是戏曲片,黄梅戏《女驸马。严凤英演的女驸马虽然是黑白的,但是唱腔和扮相却是勾魂摄魄的美。
那年24岁来到城里打工,报社的一位老师看我喜欢唱歌送了我一台小录音机。买了一盘黄梅戏的磁带,有《小辞店》《打猪草》《补褙褡》等,翻来覆去地听,最后都把磁带给听坏了,怎么也听不够。
1999年的时候女儿刚刚出生,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带她,哪里也去不了,每天在家打开电视就看中央11的戏曲频道。一部戏一部戏地看了不知多少。
当年韩再芬在淄博演的《徽州女人》,张火丁到淄博演《春闺梦》与《锁麟囊》都想办法拿到票去剧院里看。
后来慢慢地有了网络,有了MP3,能从电脑上下载唱段了,就开始打印曲谱跟着学唱段。无奈,天生的节奏感不好,花几个月学一个唱段,有时还跟不上伴奏。
2008年春天,认识了五音戏剧院的吕凤琴老师,看她主演的《云翠仙》,由此爱上五音戏,几乎成了五音戏剧院的编外一员,戏评为“国家一级观众”职称。一路相伴十余年,五音戏每逢有新戏必看,必评。有时也会心痒,写个小剧本。2019年参与编剧的五音小戏《回》还入选了国家艺术基金扶持项目。
之前几度卸载抖音,现在却沉迷其中的原因,还是因为戏曲。无意中刷到了好多喜欢黄梅戏的人,还能看到吴琼、韩再芬、龙宝玲等知名演员在抖音发唱段做直播,于是听戏学戏唱戏说戏,一发而不可收了。
我喜欢戏曲,因为它不仅有故事和诗词、腔调和韵律、表演和舞蹈之美,还因为戏里有有悲欢离合,善恶因果,像一个浓缩的人间。
其实,抖音也是一个大戏台,也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他们常说的立人设,不就是设置角色么。你看,在这个大戏台上,人人都是演员。这个手机镜头里的戏台,就像一个哈哈镜一样,把所有的细节和情感都夸张和放大了。
有人卖惨,有人炫富,有人负债,有人发财,有人离婚,有人家暴。有人行骗有人受骗。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把真真假假写成剧本一幕一幕地往下演。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生活在戏中呢?
浮世风尘,你我都是戏中人。
戏,还没唱完,还要继续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