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小姐姐好美!”“传统烟花真酷!”“看人做手艺真的好解压!”
最近几年,一股狂热的传统手艺风悄悄的在短视频平台刮了起来。
一根竹子湖上飘,一树铁花照今宵。为何当传统文化遇上新兴互联网技术,濒临失传的传统民俗手艺,能在短视频平台悄悄“复活”呢?
NO.1
“传统手艺”逆风翻盘变网红!
中华民族累积了数千年的文化结晶,如星光璀璨般,照亮着不同时代下的每一个人。如今,伴随着传播媒介的丰富,传统文化也有了新的表达。
曾经在人们眼中缺乏生气的传统工艺,通过短视频平台重回人们的视线,用视频与直播的方式,把他们制作的产品以及制作的过程在镜头前呈现出来。
用年轻化的表达赋予传统手艺新的活力,拉近传统手工艺、手工艺品与人们的距离,将手工工艺潜隐于物件上的温情与灵魂。
我们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花3年打造5千甲片的独立铸甲师温陈华。遵循古法技艺的程序,将心血灌注在鳞甲之上,将已经消散在历史长河中的器物重新带回现代人的眼前。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用热情和汗水给冰冷的铠甲注入温度。一件件复原的甲胄,带着古代将士的体温,沾染金戈铁马的豪情,让大家领略到传统造物之美。
我们还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来源于北宋的打铁花,“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打铁花,是另一种绚丽的中国烟火,也是无法复制的人间烟火气。
火红的铁汁被抛洒空中后,用木板一挥、一击打,瞬间化作繁星满天,美得惊天动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烟花的出现代替了传统的打铁花表演,但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打铁花也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中。
还能看到上海退休大叔,用整整五年时间,用榫卯结构打造了一座木制微缩祈年殿模型。凸为榫,凹是卯,祈年殿在一凸一凹之间,一转一合之际,连接的天衣无缝。
五年时间,10多万道工序,无数个日夜的死磕,终于换来了堪称完美的全榫卯祈年殿模型。上海退休大叔也从人们口中的怪老头,变成了上海最有名的木匠,被世人所知晓。
无数优秀的传统手艺人凭借着短视频,刷新着人们对中国匠人的认知!
他们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守住的是大家对于传统手艺的热爱,留下的是传承了千年的艺。
NO.2
传统手艺凭什么能重回顶流?
中国的传统民俗手艺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但很多精妙的手艺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消失殆尽。
当观看、互动、创作等行为不再拘泥于时间与空间所限时,短视频给了它们再一次重生的机会。
简便快捷的操作、自由个性的表达、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于是不少老手艺人靠着短视频平台成了新晋“网红”,逐渐“破圈”,走向大众。
传统手艺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成功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一个必然。创作门槛和制作成本低,让传统手艺者从以往的观众变身成为内容创作者,沉积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之美,只需露出冰山一角,便足以唤醒埋在观众血脉中的情感认同。
在视频中他们“择一事,终一生”的人生状态触动了无数当代人的内心。
对于习惯了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人来说,匠人们用心打磨作品、为每件器物注入内在灵魂的工作场景让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同时通过创新镜头表达,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传统手艺短视频既有文艺气息浓郁的“清粥”——独竹漂、榫卯等,也有视听冲击强烈的“辣炒”——打铁花、复原甲等,总有一款能够戳中人们的心。
“短视频+直播”的形式是这个时代线上传播交流的主旋律,借此媒介国风国潮、非遗匠心的民族烙印在年轻人群体的热爱和追捧中也越发滚烫鲜活。
而在信息快餐化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化发展乘新媒体之风而上,借助新兴短视频平台茁壮成长,可以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走进更多的年轻人心中。老祖宗的技艺不能失传,而匠人的探索也没有终点。
NO.3
传统手艺未来将何去何从?
怎样才能让祖辈留下的老手艺传承下来呢?答案只有一个:创新!
用易拉罐做凤冠,折纸做潮玩......让传统手艺在逐渐以更年轻的“容貌”示人,用别具⼀格的匠⼼来承载这些传统手工艺的“匠心”,同时赋予它新的生命力。
手工博主雁鸿用 18 个易拉罐,花 13 天画图、打磨和掐丝,2 天组装, 200 多个小时做一个京剧凤冠,以崭新的形式让让人看到了传统凤冠的美。
从还原经典到原创设计,古装剧头饰、古代名画妆造、游戏插画饰品……前期,雁鸿大多是去还原别人的作品。
从2019年起,雁鸿开始尝试做自己的原创作品,获得了更多粉丝们的喜爱。
且将薪火赋更始,争把旧貌换新颜。匠人使命不是一直传递老一辈人的手工技艺,而是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的去做更好的改良。只要守住艺术最根本的根和魂不丢掉,传统手艺也可以用别的形式来表现。
从国内火到了海外,走向了世界,把民族文化和现代时尚进行多元的融合,玩转成最“酷”的样子。
雁鸿的创作视频让他成为了播放量突破千万的“大神”up主,更是在2019年被邀请到英国牛津大学做演讲,分享她的作品和创作经历。
用一张纸折出齐天大圣,也折出了千万流量。折纸艺术家秦坤用现代折纸艺术,折叠出经典的人物形象。
2015年8月,由于中国国产动画“大圣归来”的崛起,他创作出了“大圣归来”这一经典的折纸艺术作品,火爆了全网。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热播期间,秦坤把哪吒“我命不由天”的形象折的惟妙惟肖,折出了形神逼真的“纸哪吒”,在抖音平台的浏览量达到1500万。
通过表现方式的创新只是获取流量的捷径,而内容的创新才是传统手艺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一身古装站在一根楠竹上,行云流水、身轻如燕,舞姿翩翩、宛若“水中仙子”,竹漂绝技传承人杨柳表演独竹漂技艺表演的视频,满足了人们对凌波仙子、江湖女侠的所有想象,也悄无声息的火到了国外。
区别于传统独竹漂,杨柳通过在独竹漂上翩翩起舞,赋予独竹漂新的发展内容,自创出竹上独舞、双人舞、多人集体舞等。
表演题材包含本地文化、历史故事等,形成一套独特的及民间体育与艺术表演为一体的独竹漂水上演绎,传承了两千年的水上技艺独竹漂,因此也有了新的面貌,更为人所喜爱。
传统手艺消失的速度很快,即使列入非遗名录,许多也沦为活古董。
竹漂绝技传承人杨柳用亲身经历告诉了人们,传统手艺如果想要更好的发展,则需要不断进行内容上的创新与突破。
振兴传统手艺,要传承更要被“看见”,在传承的基石上创新,在创新的技艺中浇铸岁月。拥抱时代,才能立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