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雨后初晴,户吉华顶着草帽,正利落地抱起一大捆玉米秆,往粉碎机边上走。一边走,嘴上还小声念叨着:“以前这些草草,甩在地里都嫌占地方。现在嘛,还变成了做肥料的宝。”
这里是重庆市开州区临江镇福德村,丘陵地势,让当地人“出不去”,外地人“不想进”。以前,村里就只剩了干不动农活的老人和小孩,大片的土地成了荒地。
福德村。余正杰摄
“不出去打工,哪里吃得上饭嘛”,户吉华两手一摊,感慨万千。
为让老百姓脱贫致富,村里引入柑橘产业。户吉华也在村干部的指引下,在自家的荒地种上了大片的柑橘林,并且加入了柑橘种植合作社。而自己也获得了一份打理果园的工作,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柑橘倒是种上了,可是起初,品质一般。要怎么种才能又大又甜呢?福德村请来柑橘专家,考察土壤情况,最后决定用玉米秆粉碎成末、堆放在果树下的方法,让土地更肥、柑橘更香。
福德村村民。余正杰摄
而玉米秆的有效利用,又给曾经“有秸秆却无用”的村民提供了另一个收入渠道:当地以2毛钱一斤的价格收购秸秆,为农民带来1000至3000元不等的额外收入。本可以靠玉米秆收购增收一千多块的户吉华,无偿将所有秸秆都捐赠给村里。
不仅如此,为了保障柑橘林的茁壮成长,福德村还在产业基地里融入了各项科技成果,用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控土地是否缺水、温度是否恰当。只要监控到异常情况,在后台动动手指、点击电子大屏,就能控制基地里的喷水龙头。
此外,当地还种植优质再生稻1000亩、稻蟹(虾)综合种养基地3000亩,生产实现种养循环、三产融合,老百姓荒废的土地又开始“活起来”了。
福德村。余正杰摄
如何把藏在深山里的产品卖出去?产业有了,基础设施也得搞起来。近年来,福德村统一平地、整田、修路,为“金果果”们铺上了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
“再过几年,我们的柑橘树大批挂果,还要卖到辽宁、上海去呢。”福德村村支书熊炳科介绍。
接下来,福德村还计划建设800头规模的肉牛养殖场,把散户集中起来,让村民都能享受发展红利。而且,牛粪还能制作成有机肥,为果树施肥,实现生态循环。
福德村村民院落。余正杰摄
如今的福德村,树更绿了,水更清了,村民们更愿意在家门口工作,村里的人气也更旺了。村干部们琢磨起了发展旅游业,依托独特的柑橘产业优势,吸引外地游客。
“等来年春天,花开的时候,我们的柑橘也熟了,橘子花一朵一朵地开在树上,花果同树、千里柑橘,更好看!”熊炳科说这话的时候看着屋外排排整齐的柑橘林,充满期盼。
阳光照耀下,几千亩柑橘基地生机勃勃,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福德村的路越走越宽。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