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的& amp# 039;大使& amp# 039;家又被打了,又被鼻子打了,事后各种& amp# 039;不服牌& amp# 039;是。
10月19日晚的一场搏击比赛中,“太极大师”宋德财在80秒里被自由搏击选手阿虎KO。之后宋德财对媒体表示:“自己第一次上正规擂台,但对手实力超出想象。传统武术不是不行,要看个人,个人功夫好还是有得一拼。”
近几年来类似的事似乎一再发生。随着自媒体、短视频兴起,更是成了炒作的惯用套路:一些自封的“武术大师”在抖音上diss一番现代搏击,在微博上下战书,然后,擂台上被打得鼻青脸肿,之后又是一顿“口炮”,然后舆论场一阵子“中国传统武术真的不行”的嘲笑。
然而,这些小丑一样的人物能代表中国武术吗?中国功夫的唯一价值就是打擂台吗?似乎这个话题被带进死胡同。
应该说,自由搏击技术结合了人体运动学、生理学、力学等科学的前沿知识和实践,论“打人”,那是最有效率的,什么“四两拨千斤”“点穴术”“以柔克刚”,在体重、腹肌、出拳速度和力量面前都是自欺欺人的浮云,一些传统武术的练习者在擂台上失败,并不意外。
但是,技击运动不只有“打人”的一个维度。中国功夫的自我证明,不一定需要在擂台上打倒对方。评价一项体育活动,不该进入价值观的死胡同。
论“打架”的功能,作为奥运会项目的跆拳道同样也不如自由搏击,是不是要批判跆拳道也是花拳绣腿呢?如今家庭汽车普及了,但是速度远远比不上汽车的长跑运动,反而成为很多白领的“宗教”。反过来说,现代自由搏击背后的高强度的魔鬼训练,对人体伤害颇大,注定不可能普及的。
所以,传统功夫需要扬长避短,和搏击形成错位竞争。中国传统武术的真问题,不是打不过自由搏击,而是本身乱象丛生:在宣传上把拳术神秘化,不仅可隔山打牛、凌空发力,“包治百病”;在教学上搞玄而又玄;在组织架构上,搞拉帮结派……结果,好端端的传统武术被搞得乌烟瘴气,大大小小的“嘴把式”出乖露丑,练习人群日益萎缩。
作为体育运动的武术,需要的是与现代生活结合,绝不能倚老卖老,固步自封。跆拳道的历史并不悠久,直到1955年才正式提出了“跆拳道”的名称。如今,人们无论是练空手道、跆拳道还是太极拳,甚至很多女孩子去练搏击操,其目的都不是为了“打架”,而是把技击术当成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是对自己的挑战、对自身性情的调养,对身心与世界关系的更深层体认。
传统武术不需要通过“打架”来证明自己,更不应任由“跳梁小丑”炒作,需要做的是将自己发展成适合现代人练习的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