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剪纸以前叫作“花样”。
一把剪刀,在“上海花样经”非遗传承人郑树林的手里比笔还要灵活。短则几十秒,长则两分钟,一件精巧的剪纸作品便能从他的手中诞生。
剪着剪着,郑树林还唱了起来,婉转的沪语小调和手上功夫相得益彰,一心二用也不受影响,令围观者啧啧称奇。
花样经剪纸
郑树林
这便是近日“郑树林剪纸”抖音直播间里的场景。
边唱边剪的上海“花样经剪纸”,
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传统手工艺爱好者效仿,
带起了一股“剪纸热”。
戳一下视频了解本文主人公郑树林 ▲
传统的根 创作的魂
走进郑树林位于杨浦区长海路街道的工作室,满满两墙的古籍映入眼帘,让人觉得仿佛来到了一座剪纸博物馆。
郑树林工作室里满满的资料 ©吴旭颖 ▲
随手拿起一本,就是出版于清朝或者民国时期的“古董”。这是郑树林40年从业生涯中一点一滴收集而来的。
平时,他会联系各档案馆、高校,查找资料。每年春节,剪纸艺人都出门摆摊的时候,他就跑到全国各地寻找剪纸大师,打听口口相传的故事。
郑树林收藏的剪纸资料 ©吴旭颖 ▲
今年疫情出不了门,他便开始系统地整理这些资料,准备把上海剪纸的文脉整理出来。
郑树林觉得,“必须要有人来做这件事”。
剪纸这件事,郑树林已经做了几十年 资料图 ©张龙 ▲
“上海剪纸叫作‘花样’,因为最开始就是剪出来做鞋和衣服上的花样的。剪好的纸铺在布上照样子绣,绣好一碰水纸就化掉了。”
“一次剪出两个花来的方法被很多人叫做阴阳剪纸,但‘阴阳剪纸’指的是巫术用的剪纸。这种剪法有个更好听的名字,叫‘一剪双花不着地’。”
01
02
03
左右滑动查看郑树林十二生肖剪纸作品 ▲
无论线上线下,郑树林剪纸时总会穿插介绍许多传统剪纸的“冷知识”,一来避免观众觉得枯燥,二来也展现他剪纸创作的理念——传统的根,便是创作的魂。
传统是前人的智慧,很多规矩都有其内在的道理。
郑树林说:“剪纸的花样有无穷的奥妙和变化,正确的方法又能让我们剪多久都不累。这样,大家自然能保持兴趣,长久地剪下去。”
郑树林的剪纸作品 资料图 ©张龙 ▲
拥抱时尚 活在当下
一面守住传统,一面拥抱时尚。
年过六十的郑树林讲起年轻人喜欢的动漫、游戏来,竟也如数家珍。“像《剑网三》《王者荣耀》这些中国风游戏都很适合剪纸创作。”
郑树林的《剑网三》剪纸“藏剑” ©吴旭颖 ▲
郑树林的粉丝当中,就有一批年轻的《剑网三》玩家。
几年前,郑树林与游戏制作公司西山居达成了固定合作,每回《剑网三》有活动,郑树林都会受邀在现场给玩家表演剪纸。
他的剪纸在这群国风游戏爱好者中相当抢手,很多游戏知识,也是在活动中玩家们告诉他的。
郑树林的《剑网三》剪纸“苍云” ©吴旭颖 ▲
郑树林工作室里保留了一套《剑网三》游戏门派标志的剪纸作品,“苍云”的云纹上立着一面盾牌,“藏剑”则是三把宝剑交叉……
郑树林精心将门派的名称与标志剪在一起,它们通过剪纸的呈现变得古色古香。
郑树林的《剑网三》剪纸“万花” ©吴旭颖 ▲
抖音直播也是郑树林拥抱时尚的重要一步。
从今年5月开始,“郑老师”每晚八点开播,短短6个月的时间已经拥有了400多位固定的“学生”。他们中有的加了“郑老师”微信,每天都要交几张“作业”,有的已经“出师”,在当地社区做起剪纸老师。
最近,随着教学难度的增加,有人反映跟不上进度,郑树林便将课程调整为一、三、五晚上,空出练习时间。
郑树林的抖音号 ▲
除了教学,郑树林还决定跟紧潮流,在直播中加入“带货”。
“带货”最开始是应观众要求——郑树林每次随手剪的花样,大家都希望能买下来收藏。
“既然如此,不如做几个更好的作品给大家。直播带货如此火爆,别人带货,我们就‘带作品’吧!”
郑树林在上海杨浦非遗节上直播 资料图 ©刘歆 ▲
千里之外 也能传承
“上海花样经”是2006年首批上海市非遗,多年来,得到了杨浦区文旅局、区文化馆的大力扶持。
郑树林重传承,周一到周六都不休息。从2008年4月开始,他便在长海路街道开设了免费的线下培训班,每周定时开课,坚持整整12年。
郑树林的剪纸公益活动 ▲
朱兰萍是从开班一直学到现在的学员。在成为郑树林的学生之前,她便喜欢剪纸。学了十多年,她偶然在报纸上知道了郑树林,便赶来求学。
朱兰萍 ▲
“跟着郑老师,才算是‘打开了剪纸艺术的大门’。”因为之前握剪刀的姿势不对,朱兰萍的手上还留着几个老茧,她说:“之前还要厚呢!在这里学了十二年,反倒消下去了一些。”
朱兰萍讲述自己手上的老茧消下去了 ▲
郑树林还告诉她,剪“团花”是比较讨巧的方法,要想踏实地磨炼剪纸技巧,创作更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就要一刀一刀、一转一折,自己剪出来,正所谓“小转折,大乾坤”。
有了几位像朱兰萍这样的学生之后,郑树林将目光放得更远,在更大范围、尤其是年轻群体中开展艺术普及活动。
他让学生们去小学、少年宫开课,自己在旁指导,一方面在孩子心中种下兴趣的种子,培养剪纸传承的后备力量,一方面也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让他们成为剪纸传承的“星星之火”。
郑树林希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兴趣的种子 ▲
郑树林总说自己只是一名手艺人,“以前做手艺,就是师傅传徒弟、徒弟传徒孙,既要把剪纸的花样、方法传下去,也要把艺术的文脉、根源传下去,这一直是手艺人该做的。直播是个特别好的东西,它让我的声音传到千里之外,也让很多有心学手艺的人找到入门的机会。”
郑树林讲述自己的剪纸情缘 ▲
记者手记|潮了,就活了
和大多数老师不同,郑树林教剪纸的第一堂课是从握剪刀的手法教起。
剪刀要“打松”到可以晃动的程度,剪起来才不费劲;大拇指指腹扣在剪刀握把上,微微一用力就能打开剪刀;剪的时候剪刀不能垂直,而要向外倾斜,剪出来的纸才不会露出切口,更显饱满……
郑树林在传授自己的剪纸技巧 ▲
剪了40多年的纸,郑树林手上一个茧都没有,全仰仗传统剪纸的“老规矩”。
老规矩,一点没错。但是,要想让剪纸这门老艺术生出新活力,光有旧时的规矩还不够。
好在,郑树林够潮。
“剪纸本来就来自民间,是大家生活中的东西,怎么能不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呢?技法上是传统的,但是题材一定要‘潮’。只有年轻人喜欢了,才能‘活’起来,才能被传承下去。”
郑树林想让更多青少年走近上海剪纸 ▲
潮,不仅仅是开拓剪纸可剪的素材,还在于把剪纸带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
郑树林还在上海体育学院绿瓦书店举办普及讲座,吸引大学生了解剪纸、爱上剪纸。听完第一讲,就有学生跑来告诉郑树林,想要买一把自己的剪刀,潜心学习剪纸。
“练摊”本来就是郑树林日常活动的项目,如今也被加到抖音直播中。
郑树林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 ▲
他说:“我一直认为,手艺人就得‘接地气’,不能只做展厅里、赛场上的‘艺术家’,要走到普通人生活中‘卖艺’,让更多人看到,传统艺术是活着的,是有市场的。”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吴旭颖
编辑:小开
图片:受访人供图,吴旭颖、张龙、刘歆摄影,部分源自网络
©新民晚报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