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荣思嘉
11月10日一则全城急寻“熊猫血”的信息传遍全网:一名因车祸受伤的女子,在上海长海医院抢救,因为是O型RH阴性血,血型极其罕有,情况十分危险。
全城急寻“熊猫血”的征集帖发布后,一呼百应,近60位“熊猫血”志愿者走进医院,献出了他们的一份“热血”。
很多人,甚至连伤者家属都不知道,高效献血的背后,有一个“熊猫血”群组,一直在背后争分夺秒地为这名伤者忙碌着,他们来自“上海熊猫家族稀有血型俱乐部”,特殊的血型成了他们连接的纽带。
“能帮到他们就好,不需要知道我们是谁。”“熊猫血”群一位管理员说,“我们不希望别人会有负担,我们更不希望被当作救命恩人、当作英雄,我们就是一群普通人。”
献血消息刚一发送群内立即一呼百应
11月9日凌晨,赵勤接到了一个来自南通的电话,电话那头的人告诉她,在上海有位刚刚遭受车祸的女士,血型是稀有的O型RH阴性血,因为缺少血源做手术,情况非常危险。
赵勤是“上海熊猫血家族俱乐部”的群主,从2008年开始,她把这个“小群体” 的人集结在一起,为更多人做奉献,也给群里的人做保障。
赵勤说,现在加入微信群的“熊猫血” 群友已经超过500位了,第一个微信群已经爆满,二群已经建起来了,赵勤和几个管理员需要同时管理两个群组。
其实,11月9日那天,赵勤的工作特别忙,大半夜才刚刚结束和客户的沟通,但接到这通“救命”电话后,赵勤顾不上自己身体的疲惫,立即开始布置这次救援活动。
“喂,是长海医院的朱部长吗?”赵勤首先做的是核实信息,组建稀有血型群组以来,赵勤接触过太多繁杂的信息,有时候也遇到假信息或者错信息,召集大家去医院献血,容易浪费时间。
为稳妥起见,赵勤跟长海医院输血科先打了一个电话,再次确认了伤者的伤情、血型,需要的用血量。
就在赵勤还在确认信息时,群里的小吕把一条抖音视频发到了群里,这条抖音就是长海医院伤者家属发的求助,小吕是从朋友那边收到这条信息的,“有朋友知道我是RH阴性血,让我可以去献血了,我赶快发到群里,也告诉大家。”
像小吕这样,看到“熊猫血”群体的求助信息转发到群里,是群友们的固定操作。
清晨6点54分,赵勤确认好伤者情况后,也在群里发送了一条征集信息。
“上海长海医院一名女性患者急需O型RH阴性血1500毫升,方便的志愿者请及时联系我,谢谢。”消息一发送,群内立即一呼百应:“我可以!”“我最近身体不错,可以的。”“我有时间也可以去一趟!”
希望帮需要帮助的人不希望被帮者有负担
其实,赵勤和群友们做的这一系列事情,长海医院那位伤者和她的家属并不知情,他们只是知道有很多志愿者从全城甚至外地赶来献血,但并不清楚背后还有一个群,在替他们“运筹帷幄”。
“我们希望能帮到他们就好,不需要知道我们是谁。”“熊猫血”群管理员蔡静丽说,不让家属们知道他们的存在,其实是有意为之,“我们不希望别人会有负担,我们更不希望被当作救命恩人,当作英雄,我们就是一群普通人。”
蔡静丽和赵勤是“熊猫血”群主最元老的成员之一,2008年最开始组建这个“群”的时候仅有5个人。
赵勤是从贴吧上找到“同类伙伴”的。2007年,她怀孕时得知了自己的血型,因为这个原因,她也受到了医院的各种特殊待遇,像对待“珍稀动物”一样保护她。从此之后,她就对自己的血型非常好奇,开始在网上搜索关于“稀有血型”的信息,直到有一天,她看到了一条贴吧的帖子,发帖人说自己也是稀有血型,并且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赵勤二话没说就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加上了QQ,天性外向的赵勤也很快跟对方变成了朋友。
蔡静丽和赵勤不一样,她比起赵勤更加内敛谨慎一些,虽然通过网络和赵勤一帮人成为了网友,但是说到要“网友见面”时,蔡静丽还是有些不放心,“要是这些人是骗子怎么办?会不会被人拐卖呀?”
可是,蔡静丽也很好奇,从小到大都没有接触过“稀有血型”的同类人,因为自己的血型,时常也会担心遇到意外,也会困惑于自己血型的特别。
最后,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蔡静丽喊上了一个朋友,陪她赴约这场“网友聚会”。
“见到他们,真的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蔡静丽形容当时网友会面的感觉,有一种莫名的连接感和熟悉感,一群陌生人,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方,但因为共同的“特殊” 走到了一起,“觉得我们好有缘分,几千人才有一个这样的稀有血型,我们居然能凑到一起,一下子就聊起来了”。
接上头之后,大家一聊,发现“熊猫血”女士在怀孕时,都容易遇上无法备血的问题,赵勤提议,不如成立一个“熊猫血”联盟,召集更多的“同类人”进群,遇上需要备血、需要紧急输血的情况,群里的朋友们可以相互帮助。
说干就干,几个人开始在各大平台上发帖,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
慢慢地,从10人到100人,再到400、500人,队伍一天天在壮大,从原来的QQ群变成了现在的微信群,群友们更是从原来的网友变成了每年几聚的线下好友。
“爱让我们走到一起,救别人也是救自己。” 这句话现在成了“上海熊猫血家族俱乐部” 的座右铭。
500+,这是怎样的一个群?
■群主是个“厚脸皮”,一旦召集献血大家即刻响应
■群成员从网友变成“一家人”,年纪最大的56岁
“2014年献血救蔡先生的是小吕、小陈、小王,我们三天就筹够了1万cc的A型RH阴性血……”
“那次给非洲一位病人输血的是小刘和小林,我都还记得的…….”
赵勤的记性特别好,群里500多人,她说自己只要是见过的,都能把名字、样子对上号,她还专门有个小本子用来记录群里成员每次的献血“事迹”。
“大家都说勤姐认真负责,所以我们都推选她当群主呀。”一位群友说。
因为赵勤的负责,群里的成员都很“认”她,只要是赵勤召集的献血信息,大家几乎都是即刻响应,没有犹豫,遇上情况紧急的时候,赵勤也会“点对点”地直接打电话过去:“我比较厚脸皮的,知道大家不忍心拒绝我,男生我都让他们献400cc的。”
说起赵勤的这份“厚脸皮”和“亲切感”,刘玉琴是深有感触。
她是从2013年加入“上海熊猫血家族俱乐部”的,也是通过一次义务献血,意外得知自己的血型,当时在深圳工作的她也加入了类似群组。
来上海后,她便通过QQ的搜索功能找到了赵勤她们。刚刚进群两天,就遇上了一次急需用血的紧急救助活动,刘玉琴很意外,自己居然会接到赵勤的电话:“才进群两天,就让我去献血,好像有点像骗子。”
但刘玉琴又很担心,赵勤说的是真的,要是自己不去,需要用血的人得有多困难啊。
赵勤说,刘玉琴的顾虑,其实大家都会有,“所以我都会约在血液中心或者医院这些地方,让大家知道我们是正规的。”
赵勤直言,经常也会遇到被拒绝的情况,她非常体谅和理解,特别是对于女士,容易遇上生理期和备孕期的状况。
十几年来,“上海熊猫血家族俱乐部”见证了很多人从求学到恋爱再到结婚生子的全过程,大家也从陌生人变得越来越像家人了,“现在,群里年纪最大的成员已经56岁了,最小的成员才刚刚满4岁。”
比起紧急救援,其实群里更多需要用血的情况是“喜讯”——女生怀孕生产的备血问题,对于稀有血型的“新妈妈”来说,以前这件事带来的总是烦恼和不安,但是加入群组后,这件麻烦事成了全群组的喜事,一旦听说有群友怀孕了,群友们都是争先恐后地要去献血,“之前(群里)还有一对结拜兄妹关系特别好,哥哥听说妹子怀孕了,发誓要戒酒戒烟三个月给妹子备血。”
最后,赵勤还不忘给“上海熊猫血家族俱乐部”打个广告:“如果你也是RH阴性稀有血型人群,可以联系上海熊猫血家庭俱乐部,群主赵勤的联系方式是:,爱让我们走到一起,救别人也是救自己”。
来源: 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