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西方博物画里学习博物知识、在恐龙模型和琥珀中触摸远古文化、在黑水摄影和微观摄影里体会肉眼看不到的美……五一小长假,798艺术区的爱马思艺术博物馆里有一场由2000多件展品打造的自然科学艺术展,让人大饱眼福。
白垩纪时代恐龙骨骼模型
刚走进一层展厅,来自白垩纪晚期1比1还原的恐龙骨架模型便映入眼帘,最大的三角龙模型长达8米,让不少前来观看的孩子连连惊叹。展厅四周的墙上挂满了东西方不同时期的博物画,用矿物颜料画在菩提叶上“写意”的东方博物画和根据显微镜下的动植物样态“写实”的西方博物画,体现了博物主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表达。而琥珀展馆里50枚储藏在新鲜白桦树里的远古琥珀,让小朋友们在当下也能看到被树脂封存的古生物“打架”时的场景。
馆内不仅有“庞然大物”,还有微观摄影和黑水摄影带来的平常用肉眼难以发现的微小生物。据展厅工作人员介绍,馆内展出的600多幅黑水摄影作品全部拍摄自200米至1000米的深海,黑水摄影师会先在水面放置一个浮球,之下每五米放置一个探照灯,以此来聚集浮游生物,然后再进行拍摄,此次展出作品中的不少浮游生物是人类首次捕捉到它们的影像,都还没有确定的名字和分科。
二楼的微观摄影作品展示的五彩斑斓的海沙和微生物,让人能以此窥探不同沙滩的不同地质演变史,而用全息投影投射出的不同条件下形成的雪花晶体,让大家在“下雪”的全景声里真切地体会“没有一片雪花形态是相同的”。
此外,300多个种类的上千个收藏级贝壳、以博物为主题创作的装置作品也一起展出,每件作品都配有“扫码可听”的详细讲解,让大家在长见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到更多的博物知识。
(原标题:远古琥珀再现古生物“打架”场景)
来源:北京晚报 实习记者 徐英波
流程编辑:u010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