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已经被妖魔化,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里面既有政府公信力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又有不良媒体妖言惑众的推波助澜,更有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借食品安全造势已达到其不可告人之目的。
在这种形势下,大量有关食品安全的谣言如群魔乱舞般呼之欲出,引爆了舆论的眼球,刷新了大众的三观,再加上那些所谓的养生专家们的添油加醋,一时间我们普通百姓对此只有频频点头,深信不疑,仰天长啸,埋头发出灵魂的拷问,我们究竟还能吃什么?
我们的食品安全真的像大家印象中的一样吗?其实不然,今天,我就借贵平台,为大家粉碎几个在网上广为传播的食品安全谣言,为我们本来脆弱的食品安全发出一声呐喊,以此萤火之光,为食品安全之拨乱反正尽绵薄之力。这些谣言虽然被专家一一辟谣,无奈广大群众已是根深蒂固,此文不求能迅速改变您的固有印象,只愿能激发您思想深处的一丝丝涟漪。
1.假大米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上开始流传一个传言,说现在市面上有一些假大米,这些假大米是用塑料做出来的,同时开始在网上流传出一些制造假大米的视频,以下为该视频的截图:
其实这根本就不是大米,而是做成了颗粒状的塑料,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看到后便传言说是塑料大米的制作过程。据塑料厂员工说,这种塑料颗粒,是为了便于运输和后期生产工艺中的投料使用,而且其价格昂贵,均价为每千克10元左右,而普通大米每千克5元左右,塑料颗粒生产成本比大米高多了,倘若按照普通大米的价格进行销售肯定会赔本破产,商家怎么会把塑料去替代假大米呢?
至此,假大米的谣言不攻自破。
1.假鸡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关于假鸡蛋的谣言充斥网络,不明事理的广大群众抱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心态在购买鸡蛋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中招买到假鸡蛋。市面上真的有假鸡蛋吗?
对此持肯定观点的人认为,假鸡蛋的蛋壳由碳酸钙、石蜡及石膏粉制造而成,而蛋清、蛋白则主要由海藻酸钠,再加上明矾、明胶、色素等调制而成。
而且现在网上有很多人在兜售教程,说是假鸡蛋制造工艺,包教包会,其制造方法跟上面所说的大同小异。
山东省郓城“蛋壳之父”于2009年3月30日到郓城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投案自首。由此可见,那些教程其实都是骗人的,主要是为了卖教程。
事实上,假鸡蛋是不存在的,因为:
1.从常识角度分析
从常识上说,如果用机器制造假鸡蛋,制造出来的鸡蛋应该是一个样的,无法达到造假的目的。当然也是可以做成不一样的,但是相应的制造成本就提高了。如果用手工做,成本就会更高。
2.从工艺角度分析
从工艺上说,为了不留下接缝,做出基本可以乱真的假鸡蛋的最后一步一定需要在一团软性物体的表面喷涂一层均匀的碳酸钙,并且由于内部蛋黄蛋清是不定形的,塑形也要在这一步完成,其制造成本得有多高你可以想象。
3.从经济角度分析
从经济上说,真鸡蛋价格很低,成本也很低。所以想要以制造假鸡蛋牟利,产量要更大,成本也要更低,所以理性人想靠卖鸡蛋发家致富,还是去养鸡比较合算。
而对于网络上说的那些煮熟以后,蛋黄不但捏不碎,而且非常有弹性,甚至可以当乒乓球般打的鸡蛋。 就是蛋品业内被称为“橡皮蛋”的劣质蛋,产生原因是鸡饲料中棉籽饼比例过高。亦有实验证明,正常鸡蛋冷冻在摄氏零度以下一段时间,然后将鸡蛋摇动三小时,再将鸡蛋煮熟,蛋黄亦会因物理变异而变得有弹性。
综上所述,假鸡蛋只是一个谣言。
3.塑料袋紫菜
2017年2月末,几段展现“塑料紫菜”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视频中有人称几个福建晋江企业产的紫菜是“塑料做的”,并表示紫菜嚼不烂,劝诫网友“别吃了”,引发一轮“紫菜风波”。
2017年12月,涉“塑料紫菜”网络造谣事件被告人王某祥犯敲诈勒索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
至此,塑料袋紫菜的风波可以说是已经完全平息,但是其造成的恶劣影响至今未除。
其实我们正常分析可知,塑料口感与紫菜口感不同,不可能用来制造紫菜。
上述三条食品安全谣言只是冰山一角,今后笔者还将继续为大家分享新的食品安全知识,为我国的食品安全传递些许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