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一直在探究同性性行为的本质,而对美国和英国将近50万名成年人的基因图谱进行分析的大型研究,发现性爱偏好并非由单一基因决定,而是基因图谱许多部分以及难以确定的环境因素的复杂互动所致。
这项研究探究性行为而非性别认同,并推翻有所谓的单一「同性恋基因」的想法,发现五种与同性恋有关的基因变异。这些变异在自称曾有同性性伴侣的人之间较普遍,不论他们的性伴侣全为同性或多为异性。
主持这项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人员说,性爱取向可能还涉及几千种基因变异,以及与各种非遗传因素的互动,而新的研究显示基因对性行为的影响只有不到一半,却仍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联邦疾病防治中心2016年的研究,发现美国18至44岁群体,有6.2%男性和17.4%女性表示至少有过一次同性性经验;1.3%女性和1.9%男性自称是同性恋;5.5%女性和2%男性自称是双性恋。
新研究一共分析了47万7552人的基因图谱,其中2万6827人表示有同性性行为。英国人这种比率不到5%,美国人约为19%。
研究人员发现基因图谱有两处与男性和女性的同性性行为有显着关系。分别分析男性和女性的基因图谱,又发现三处这类基因标记,其中两处只存在男性,另一处只存在女性。男性的两处基因标记位於涉及男性秃头和味觉感受的基因附近,对性荷尔蒙和味道可能对同性性行为的影响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
但是,研究人员说,在人口群的同性性行为中,这五处的影响可能只占不到1%;如计入基因图谱其他许多标记的微妙影响,基因的影响力可能达到8%到25%。对10万多对伴侣的家族关系研究,更显示基因这方面的影响力可能达到32.4%。
这显示性爱偏好和性行为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与基因有关,其余可能是环境、文化和其他因素所致,只是这些因素扮演的角色变化更多和更复杂,比基因远更难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