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忍受猫和忍受狗,统领数强得多,这从《火影忍者》中的通灵术开始。
通灵则可以视为一种契约关系,与宗教意义上的通灵不同,倒更像是一种招唤术,其中被召唤得最多的是动物:忍者先与相应动物签订血之契约,需要时便可通过一定仪式与结印召唤招唤出来。
这些通灵动物中,最著名的要数“三忍”的通灵兽:自来也的蛤蟆家族、纲手的蛞蝓与大蛇丸的万蛇。三种通灵兽的“选角”源于江户时代流传的民间故事“儿雷也豪杰谭”。在故事中,儿雷也、纲手和大蛇丸分别使用蛤蟆、蛞蝓与蛇作战,可以看出《火影忍者》中“三忍”与三种通灵兽姓名的灵感均源于此。值得一提的是有“蛤蟆仙人”之称的自来也护额上有一个“油”字,这倒是源于历史上忍者的外伤灵药蛤蟆油了。
三忍的通灵兽均来自于仙境,以实力来论在《火影忍者》的通灵兽中称得上巅峰,绝大多数用通灵术的忍者是难以召唤到如此强大的通灵兽的。比如宇智波佐助的鹰、鬼童丸的蜘蛛,迈特凯的龟……比较特殊的是油女一族的寄坏虫,这种虫子并非来自其它世界而直接寄宿在忍者体内,其能力也最为综合,防御、医疗、侦察无所不能,倒与美国漫威漫画中的蚁人相类似了。
这些通灵兽均是现实中存在的生物,相比之下能与蛤蟆家族、蛞蝓和万蛇相媲美,又具备“怪力乱神”色彩的便要数团藏的食梦貘和猿飞日斩的猿魔。
食梦貘是日本神话中著名的生物,以食梦为生。貘在中国古籍中早在记录,但与噩梦无关,只有其嗜食铜铁的传说。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记载道:“即诸书所谓食铁之兽也……《尔雅》谓之‘白豹’,《山海经》谓之‘猛豹’。今四川川东有此兽。”
对比《说文解字》,可以看出这段注对应的是《说文解字·第九下·豸部》中“貘:似熊而黄黑色,出蜀中。从豸,莫声。”这一句。再向前追溯,《尔雅·释兽》中简单地提了一句“貘,白豹。”而《山海经·西山经》则只是顺便提了一句“兽多猛豹,鸟多尸鸠。”由此看来,认为猛豹为貘未必是《山海经》的本意,倒像是后人的推测了。
唐朝白居易写过一篇《貘屏赞》,其前言中写道:“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于南方山谷中。寝其皮辟瘟,图其形辟邪。予旧病头风,每寝息,常以小屏卫其首。”
这里一方面写出了貘有些“四不像”般的怪异,一方面又点明了貘可辟瘟邪的妙用,但仍与噩梦无关,可见最迟到唐朝,中国古代的貘兽与日本的食梦貘还有着较大的差异。比较有趣的是《貘屏赞》的正文:
“邈哉其兽,生于南国。其名曰貘,非铁不食。昔在上古,人心忠贞。征伐教令,自天子出。剑戟省用,铜铁羡溢。貘当是时,饱食终日。三代以降,王法不一。铄铁为兵,范铜为佛。佛像日益,兵刃日滋。何山不铲?何谷不隳?铢铜寸铁,罔有孓遗。悲哉彼貘,无乃馁尔。呜呼!匪貘之悲,惟时之悲!”
其大意是貘挑食,只食铜铁,到夏商周三代后因战乱增多,人类大炼铜铁制造兵器以至貘无铜铁可吃,最后竟饿死了。《貘屏赞》所表达的自然是忧国忧民之意,但其间所描述的貘兽的形象,的确有些任性可爱——再加上“出蜀中”、“今四川川东有此兽”、“生于南方山谷中”的记载,甚至有学者认为所谓的貘,便是日后中国的国宝大熊猫……
关于貘的传说传入日本之后,渐渐与噩梦相联系,这便是《火影忍者》中团藏所持通灵兽食梦貘的原型。同样源于中国的还有猿飞日斩的通灵兽猿魔——其原型正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孙悟空。有趣的是,《火影忍者》中的猿魔与尾兽中的孙悟空两者起了一点小冲突,于是出现了两个角色共分中国神话中孙悟空形象的有趣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