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竞争曾经采访过孙红雷,采访中李丽对孙红雷提出了尖锐的问题。
大意就是“观众很疑惑,你为什么会接《战国》这样的电影,是被钱砸得太狠了吗?”
孙红雷的回答是:
电影是个团体制作的作品,观众的评价是对一个电影的整体感觉。好的电影要靠一个好的团队,但遇到这样一个团队,还是很难。
这个回答的确是很中规中矩,并且结论正确的答案。任何一部剧或者电影,靠一个演员或者导演,是得不到最好的结果的。
比如,正午阳光的剧为什么部部出彩?
就是因为有着一个强大的整体团队。只要选角合适,剧本没问题,出来的作品就很优秀。
热播剧《扫黑风暴》无疑就是一部团队整体高水平的剧。题材是热点,演员演技基本全员在线。
导演是《白夜追凶》的导演五百,所以整部剧的逻辑节奏,镜头运用等技术环节都很出色。
并且,大部分观众,在追剧的过程中,第一时间,就被孙红雷的演技给震撼到了。
很多观众担心,这些年一直在综艺节目中,插科打诨的孙红雷会不会演技退步了?
但是,在《扫黑风暴》中,孙红雷的演技,却是越发地炉火纯青了。
在目前播出的部分,孙红雷有四场戏份,整个的表演过程都是酣畅淋漓。
第一场是在看守所和饰演马帅的宁理的对手戏。
一方面,李成阳急于让马帅因为所处的环境,说出他不知道的事情,一方面又要顾及到对方是自己老板的身份,而不能撕破脸。
所以,无论是有着自私成分的激烈质问,或者是不动声色的动之以情,孙红雷和宁理两个人,表现得都很充分并且自然。
第二场戏份,是李成阳在医院,知道马帅已经死亡,而被车晓抽打的戏份。
孙红雷也是充分地表达出了自己自责,震惊,不知所措和伤心的状态。
第三场戏份,则是在李成阳被新帅大股东绑架,威逼退股的戏份。
这场戏中的孙红雷,完全是综艺节目中的帅雷雷。一分钟秒怂,让人觉得可笑又可以被理解。
第四场戏份,是李成阳和董耀区长,在办公室的第一次正面交手。
在这场戏中,李成阳简直是“余则成附体”。
瞬间回到了《潜伏》中“暗藏杀机,威而不慑”的状态。完全用眼神和台词,取得了一场心理战的胜利。
所以,《扫黑风暴》这部剧,毫无疑问,凭借着孙红雷的演技和气场,也能吸引着观众,会一直追下去。
因为处于亦正亦邪之间的李成阳,有足够的故事,也会有足够的看点,吸引着观众,会有探究下去的愿望。
但是,《扫黑风暴》播出了二分之一,剧情却有高开低走的趋势。
原因很简单,《扫黑风暴》整部剧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拼盘的故事。在剧中,会找到从前新闻中,已经上过头版头条的涉黑团伙故事和反贪腐的故事。
编剧把这些不同年代背景的故事,串成了一个主线的故事。
把各种犯罪新闻,作为各个支线,放在其中,就会有支线故事背景不真实,并且主线反而虎头蛇尾的副作用。
第一个有问题的支线故事,就是“麦自立被杀案”的开始环节中。
蒋梅准备在高速公路喊冤,却被杀的故事。这一部分的剧,是有着明显的漏洞的,
在平时车流滚滚的机场高速上,是做不到有机会“下跪喊冤”的。
在剧中,除了杀她的杀手开的环卫车,就是紧接着出现的督导组的车队。
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机场高速,已经被提前戒严了。
在这种已经戒严的情况下,一辆那么明显的环卫车,怎么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到机场高速呢?
并且杀手在现场不紧不慢地撞死蒋梅,然后清理现场,从容离去。要知道,这可是在“天网密布”的2018年。
这种剧情设定的场景,完全就是为了好看,追求一种对比强烈的观感,而被编剧不顾现实,臆造出来的场景。
编剧想表达的,无非就是一方面是督导组抱着扫黑除恶的目的而来,一方面是犯罪分子的嚣张和明目张胆。
但是,这并不符合现实中,可能的发生概率和环境允许。
既然高明远已经提前预判了蒋梅的行为,那么,杀手有无数个机会在其他的环境下,选择下手。而不会是这种“好莱坞电影”式的作案过程。
第二个有问题的支线,就是徐英子姐弟的故事支线。
这个故事支线的目的,完全是为了让督导组把视线放到孙兴的身上,而设计出来的故事支线。
但是,这个故事的人物出发点,却根本禁不起推敲,也不符合普通人的逻辑。
在剧中,徐英子的弟弟打工,徐英子的职业没做说明,但一定也是个城市务工的普通女孩。
那么,明显不是当地人的徐英子,怎么和林浩成为同学的呢?
林浩是警官大学毕业,他跟徐英子一定不是大学同学,只能是高中或者初中同学。林浩的父亲十年前就是老警察,那么林浩一定是当地人,。
按照徐英子和他弟弟的生活环境,他们明显不是当地人。这样的话,怎么会有林浩这样的同学关系呢?
同时,徐英子在后来的表现中,又很缺乏普通人的行为逻辑,简直就是一个送上门的“待宰羔羊”。
在知道弟弟进了派出所,找到林浩寻求帮助时,却因为胡所长的一番话,而彻底地放弃了寻找林浩的帮助。
按照正常的逻辑,弟弟敲诈了3000元,对方索赔5万元,在自己不知道是否正确的情况下,电话咨询下林浩,才应该是徐英子第一时间的反应。
结果,徐英子不但再也不找林浩,反而在夜里,可以跟着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去会见当事人。在看到一群凶煞恶煞的打手时,虽然有些犹豫,但依然上了车,奔向了自己悲惨命运的发生地。
这同样也是发生在2018年,一个网络发达,智能手机发达,消息资讯已经读不过来的年代。一个但凡有着基本社会认知的成年人,都不会选择这样的行为方式。
如果按照徐英子的行为逻辑,那么,今年发生的长沙“货拉拉女孩跳车事件”中的女孩,就是一定患有被害妄想症了,对于生活的危险,敏感过度。
徐英子恰恰相反,是迟钝到家的那种。
按照剧中的人物设定,徐英子是一个一个很漂亮的女孩。现在的社会,女孩但凡漂亮,就会面对社会各类人等的主动接触和有目的骚扰。很多漂亮的女孩,早就在各种人情世故中,练就了各种识人,应对的手段。
也就是说,徐英子这样的“傻白甜”人物设定,是根本立不住的。
并且,在徐英子的弟弟所谓的自杀后,徐英子也是终身一跃,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逻辑,也不能是用林浩口中一句“情绪崩溃”就能被人理解的。
徐英子在剧中的作用,就是一个完全的工具人。是为了在林浩和孙兴产生焦点矛盾,而牵线的人。
但整个的过程和结果,却是太过去戏剧化。没有人物的底层行为逻辑做基础。
最后一个有问题的支线的人物,就是张艺兴饰演的林浩了。
这个人物设定的作用,很明显,是为了拉流量偶像粉丝的那部分观众。
张艺兴无疑是靠着《奔跑吧兄弟》中,和孙红雷的关系,而接到了林浩这个角色。
但张艺兴的演技真的是一言难尽,造型也是丢不掉偶像爱豆的做派。
首先,一个从始至终的大油头,宽袖大皮衣,加上紧身裤的形象,就很是违和。
一副演唱会的穿搭,被他硬生生地穿成了警察日常。
另外,无论是各种场合,张艺兴的演技表现,无疑是用力过猛。并且,台词不过关,总是有些大舌头说话。
剧中有两个桥段,也完全不符合林浩作为一个优秀刑警的人物设定。要知道,林浩可是被推荐给督导组的六个优秀警察之一。
第一个桥段,是在抓捕杨冬的时候。
作为带队抓捕杨冬的当地刑警,不看主犯照片,到了地点后,才像刷抖音一样,刷下主犯照片。
当看到主犯时,在对方误以为他是司机的情况下,在没有把握控制对方的情况下,居然还挑衅似的,主动向对方亮明身份。
然后,带着全体警队,跟主犯来了一场追逐的车戏和现场的打戏。
这种明显的加戏桥段,完全超出了警察职业的行为准则。不但令人感到不真实,而且会让人心生厌恶。
第二个桥段,就是在得知徐英子的自杀,而单枪匹马地杀到了夜总会的戏份。
按照普通人粗浅的理解,警察单独去办案,是错误的,不穿警服办案是错误的,没带执法记录仪是错误的。
在2018年,普通人都知道的事儿,作为警官学校的高材生,当地市局的优秀刑警,如同堂吉诃德一样,跑到对方的地盘,去质问一个黑社会老大。
这不是舍生取义,而是飞蛾扑火,并且等着被人设局做套,被人请君入瓮呢!
行事上不符合职业逻辑,行为上,简直就是普通人的寻衅滋事。
这样的行为逻辑,再加上剧中张艺兴过于生硬的演技,还有林浩所谓的“局长干儿子”的身份,林浩在剧中,简直就成了一个嚣张跋扈,不懂得深层思考的“警二代”。
估计在《扫黑风暴》下面的剧情中,类似的不靠谱的剧情和人物,依然会不断的出现。
根本的原因,就是这本身是糅合了很多“云南孙小果”这类人物的故事,而打造出来的剧本。
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把很多故事往一条线上去靠,就会出现不合时宜,不合逻辑的剧情。
同时,导演因为市场的需要,又要设置张艺兴,江疏影这样的流量角色,那么,在剧情铺垫叙述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结果。
并且,导演五百主导的弧光联盟,已经出品了太多这样的警匪作品。
总体上,演员没问题,剧情也没问题,但整部剧的故事,却在细节上有瑕疵,并且经不起推敲。
比如《非常目击》《白色月光》《在劫难逃》和黄轩,陈赫主演《瞄准》等等。
对比下另外一个顶级团队正午阳光的作品,就知道,本质上,一部剧的好坏,还是在剧本上。
剧本不过关,再好的演员,也托不起一部剧。
一部好的剧,即使做不到毫无瑕疵,也要做到瑕不掩瑜。
从这点看,《扫黑风暴》接下来的剧情,能做到瑕不掩瑜,就算不错了!就可以对得上目前豆瓣8分的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