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主播团”捧出“潮”村来
半月谈记者 杜一方 王登丰 范世辉
追赶时代:“农民主播团”捧出“潮”村来
编者按
剪视频、修美图,当网红、做直播,懂冷链物流和农产品远程配送,操作数字机械设备实现种植养殖自动化运作……脱贫攻坚让过去连书都不大读的农民学会了追赶时代新潮。互联网、5G、电子商务、数字经济……这些神奇的字眼也经扶贫干部讲解,为原本只能在土地上“刨食”的农民点亮了一盏盏新灯。贫困群众致富经刷新,千村万户不仅腰包鼓了,点子也多了。
“欢迎老铁们走进直播间,今天带来一款本地的农产品。”刘面焕村文化活动室的长桌上,原味瓜子、火山岩土豆、坝上口蘑摆得如同小山。3名身穿红马甲的大姐化完淡妆,娴熟地打开灯光和外置声卡,开始直播带货。谁曾想,一年前她们还只会“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劳作。
1
“潮”村也有“灰历史”
漫步刘面焕村,抖音道、火山路、快手道等相继映入眼帘。道路两侧的矮墙上绘着鼓励农民直播带货的漫画和涂鸦,俏皮又不失新意。高18米的绿色水塔是村里的地标性建筑,上面大书——“电商直播村”。
没人会把这样“潮”的村和贫困落后的字眼联系起来。
刘面焕村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距县城30多公里。作为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刘面焕村以蔬菜种植和畜牧业养殖为主导产业,农业基础虽好,但交通不便、产业开发晚、基础设施弱,缺乏深加工和品牌化运营的农副产品只能以低价流入市场。村民们辛苦一年,人均收入也就2000多元。
从前的刘面焕村,废弃房屋、残壁断垣随处可见,垃圾经常得不到及时清理,散发着刺鼻的恶臭。由于村里全是泥巴路,出门一趟经常“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今年65岁的董佃彪告诉半月谈记者,过去平日就吃莜面、土豆、糊糊和窝头,只有过年才进城买点年货,改善下生活。养鸡是为了下蛋卖点钱,根本舍不得吃。夏天旧布衣,冬天破棉袄,补了再补。
刘面焕村村民李秀梅在家直播捏莜面窝窝
尚义县是传统蔬菜种植大县,作为刘面焕村里的蔬菜种植大户,董忠每年种植蔬菜近百亩,但过去苦于交通不便,销路不稳定,收购商老是压价,到头来每亩利润所剩无几。这也几乎成了村里所有蔬菜种植户的“心头病”。
“有时候城里农贸市场和超市的菜价老贵了,自己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优良蔬菜卖不出好价格,有时赔本还卖不出去,最后烂在地里,可算是把一家老小愁坏了。”董忠说。
这个河北坝上的小村庄,仿佛与时代潮流格格不入。
2
老农变身“网红主播”
有“绝技”才受追捧
2018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在尚义县落地。次年3月,河北省公安厅驻刘面焕村工作队抓住机会,与县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联合打造“电商扶贫直播村”,选拔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农民主播团”。专业老师进行“一对一岗前培训”,教授直播和短视频拍摄技巧。
培训结束后,9个农民主播家中的“电商直播间” 全部改造完成,直播架、充电宝等设备都给免费“安排”上。
90后村主任张旭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早年在大青沟镇开农机具加工店时,他就体会过网络销货的神奇:“我将改装铺膜机的视频放到网上,没想到被来自内蒙古赤峰的客户看中了,出价高得出乎预料。”
“农民主播团”借助直播网销农副产品 范世辉 摄
张旭牵头拉起一支30多人的秧歌队。其中,不少秧歌队成员被张旭“拐”进了“农民主播团”。“新上岗”的农民主播们把日常生活作为直播和视频素材,又结合本地特色种养殖产业,开设个人微店。
“天天找她们谈,有时一谈就是一下午。”张旭回忆道。
“开始以为是闹着玩呢,没想到是玩真的。”秧歌队队长王素芳说,主播上镜需要化妆,还要经常和网友们互动,大家都不好意思。
经不起张旭的软磨硬泡,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只上过小学的李秀梅参加了主播培训。李秀梅至今仍对培训记忆犹新:“连我也能做主播,还谁都可以看,新奇!”
培训一结束,59岁的她就新买了一副老花镜,认真研究起做“网红”的学问。
李秀梅“调研”一番后发现,但凡受追捧的主播,都有一项拿手且有特色的“绝技”。“我的本事是做莜面窝窝。”按着这个思路,李秀梅在直播平台上注册了账号“李秀梅莜面窝窝”。
把托在手背上的面团捏出一股,案板上一推,再一旋,一个莜面窝窝就诞生了。如此行云流水的操作,让网友们直呼“666”。李秀梅做窝窝的视频在抖音上火了起来,俨然成为新“网红”。
从2019年3月开播到现在,李秀梅发布了760多条视频,粉丝逐渐涨到7000多人。现如今,“农民主播团”里数李秀梅年龄最大。更新视频最勤、最爱和网友互动的也是她。不论是做饭吃饭,还是下地干活,李秀梅走到哪儿拍到哪儿。
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刘面焕村农民正在进行网上直播销售 范世辉 摄
“慢点吃,别噎住了。”看见李秀梅在吃饭,网友在直播间调侃道。
“我们这边就是这样吃饭,习惯了。”李秀梅大方回道。
从最初时直播结结巴巴、不敢回网友留言,到如今精准掌握网络潮语,玩转各种动感音乐,李秀梅和村里的其他主播都变得越来越熟练。
可在之前,李秀梅还是村头牌桌上的常客。“之前因为沉迷打牌,家里的各种事都懒得做。农忙时节一过,吃完饭就支上牌桌。”李秀梅说,现在不管别人怎么叫她,她也不去了。
眼看着“牌桌高手”变成“网红主播”,找李秀梅代售农产品的村民越来越多。如今,李秀梅一推荐特色农产品,线上粉丝们就不断询问品质与价格。
随着电商扶贫的深入开展,刘面焕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2700元提高到如今的6000多元。村民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了,精神面貌也在悄然生变。“半年农忙,半年麻将”的情况一去不返。
村民文素芳说:“玩电商直播既能把农副产品推销出去,又能把家乡面貌展现给五湖四海的朋友,我们可乐意做嘞!”
3
“农民主播团”网上思路宽
2020年7月,为打造特色“网红村”,刘面焕村举办了“第一届电商扶贫直播节”和“农民主播直播大赛”,其中公益直播活动观看量达370.8万,带货效果突出。
“北京商户订购了180箱蔬菜礼盒,每箱50元包邮。”张旭告诉半月谈记者,村里刚接了个“大单”。约8斤重的礼盒里整齐摆放着西芹、圆生菜、白萝卜、西兰花等。就这样,“藏在深山无人知”的新鲜农产品通过便捷物流摆上城市人的餐桌。
90后村主任张旭在电商直播间向网友介绍当地农副产品 范世辉 摄
以前村里产品愁销路,现在连附近村镇的销路都带动起来了。刘面焕村驻村第一书记张钧说,“昨天隔壁村支书还打电话说,有40只土鸡想让主播们给帮忙带带货嘞。”
村民们的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起来。秧歌队组建之初,大家都不敢跳,生怕别人嘲笑。王素芳便和其他主播不断地用亲身经历来开导大家勇于展现自我,“大家伙儿慢慢放开了手脚,动作越做越到位,精气神都有了提升。”
在直播电商产业带动下,今年董忠家的蔬菜卖出了前所未有的好价钱,他告诉半月谈记者:“通过农民主播直播宣传,很多农贸市场主动联系,而且还签订了长期采购订单,从原来依靠中间商转变为订单销售,销路稳了,价格也高了。”
随着直播电商不断拓宽农产品销路,刘面焕村也开始探索新农作物品种,对传统蔬菜种植业进行转型升级。
“为节约水资源,如何节水不减收也成为村两委带领村民致富增收的新课题。”刘面焕村村支部书记王杰说,今年村里探索打造了200亩旱地豌豆种植基地,每亩纯收入可达1000元,明年将加大推广种植力度。
为避免快递不畅制约农产品销售,尚义县协商多家快递公司共同签订协议,建设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站点,打通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王素芳说,原来骑摩托车到镇上取快递要40分钟,现在最远不过去趟邻村,发快递费用也降到3公斤7元。
为了让农产品种植与销售摆脱“季节陷阱”,刘面焕村新建了占地4200平方米、储存能力600吨的农产品恒温库,修缮了由100个春秋大棚组成的农业种植园区。创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未来农业发展要走绿色、创新、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张钧说,利用“电商直播村+小微共享工厂”的新模式,农村产业价值链在刘面焕村重构了。优质农产品既卖出好价钱,又得到市场更广泛的认可。
坐拥“农民主播团”,如今焕然一新的“潮”村刘面焕人均收入提高到6000多元。她像是新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迈着大步,将“灰历史”甩在身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