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新闻今天雷阳记者王璐璐
作为传统的农业镇,初夏的高格庄镇可谓处处美丽的风景。绿油油的小麦争着往上爬。茶园里的炒茶者们忙个不停,香气四溢。(威廉莎士比亚,茶园,茶园,茶叶名言)露天里的奥迪们已经挂着水果,等着被阳光染红。(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
而今年的高格庄镇,又新添了一处美景:在胡城村的湖光山色中,一片面积达2000亩的“花海”正在迎风盛放,红似火黄似霞,蔚为壮观。
土洋结合的种植管理
记者和农法自然(烟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范明蕊走在这片“花海”时,才发现实际上是一株株半米高的树苗,顶部都套上了彩色的塑料袋。这就是农法自然位于高格庄镇胡城村的自然生态园。
今年4月份,生态园里2000亩的元真梨种植陆续完成,现在不少树苗已经抽出了嫩芽。“我们套塑料袋可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防虫。”范明蕊耐心的解释道,“虫子最喜欢的就是顶部的嫩芽,我们基地坚持生态种植,从不用农药,就选择了套袋防虫这种又土又笨的办法。”“又土又笨”,这的确是记者参观元真梨种植基地时最直观的感受。只见树苗之间的空地上,杂草肆无忌惮的生长着,不时还能看到枯黄、半掩的秸秆。
可是真的“土”吗?基地上空盘旋着航拍飞机,记录着每株苗木的生长情况;办公室的规划图纸上,灌溉支管、主管用什么材质什么级别、埋在什么土层全部做了详细要求;2000亩的果园日常仅需20人左右进行维护……这些细节又处处显示着这是一个现代化的种植基地。
这种矛盾的种植管理,正是农法自然的智慧所在。农法自然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与人类互利共生的种植模式,不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但这不意味着就要回归祖先靠天吃饭的做法,而是活用科学技术,用符合自然运作的生产模式,在种植的同时,也将土地回归原貌。
挖沟埋粪养肥土地
“我们现在的农业种植已经形成了一种死循环。”
范明蕊一脸严肃地说道。“像是农民为了高产,大量使用化肥,造成了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然后就继续加大化肥的使用量。而我们农法自然倡导的是,既要用土地,又要养土地。”
基地是今年才开始种上果树的,而早在一年前,农法自然就已经开始“养地”。
2015年11月,农法自然(烟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于高格庄镇胡城村,规划占地3000亩。农法自然生态园总规划南北两个园区,北区位于沐浴店镇,占地面积1000亩,南区位于高格庄镇,占地面积2000亩。
注册以后,农法自然立马请来了农业专家,对土壤及地质环境进行了专业评测,最终决定种植梨树。2016年春天,田野里四处生机盎然,农法自然的生态园却“荒”了下来,杂草丛生。范明蕊解释道:“这样空闲一年不仅增加了土壤的肥力,而且秋天以后干枯的杂草重归于土地,将会慢慢转换成氮肥。”
2016年冬天,四处的田野一片荒芜的时候,农法自然的生态园里又忙了起来。2000亩的土地全部挖出一道道一米多的深沟,然后往里面填埋花生壳、秸秆、牛粪。深沟的两侧则挖开浅沟,施加有机肥。
这样养护了一年,元真梨的树苗才正式安家在生态园里。范明蕊告诉记者:“当初的深沟现在种上了梨树,以后不会动了,但是每年会在两侧的浅沟里施加有机肥,同时以后还会将杂草改成种植鼠尾草,既能固氮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这样的种植方式,只会让土地越来越‘肥’。”
数据联网演绎现实版《开心农场》
在今年我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纵深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品牌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农法自然衍生出来的现实版“开心农场”和“天边部落”休闲度假区,正是契合了现代化农业的主题
范明蕊介绍,农法自然的COO郜韶飞正是当年风靡一时的“偷菜游戏”开心农场的创始人。
元真梨种植后第二年开始结果,第四年进入盛果期。届时,市民可以在生态园里“认领”属于自己的一小片果园,“日常的时候我们会和整个生态园一起进行统一管理,同时会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和360°摄像头监控,将实时信息反馈给‘农场主’,使他能够零距离体验水果生长周期的每一个过程。等着成熟的时候,农场主就可以亲自摘下收获的果实。”
随着生态园的逐渐成熟,农法自然独创的“天边部落”体系也将随之安家落户。“我们的‘天边部落’就相当于生态体验园,为人们提供城市喧闹、回归自然怀抱的静谧场所。”范明蕊介绍。
据了解,高格庄镇的农法自然将仿照目前济南农法自然正在建设的“天边部落”,通过打造一处古朴宁静的休闲度假区,帮助城市里的现代人重返自然,找到一片真正的“净土”。“我们农法自然从2014年成立至今,其实还处于一个摸索的状态,我们想的其实就是要走出一条路子,打破目前中国农业的恶性循环,”范明蕊诚恳的说道,“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农法自然承诺,将整套的农业生态种植模式公开,希望至少可以带动一批人,扎扎实实、勤勤恳恳的种地,让我们的土地重回自然之道。”
后记
高格庄镇的农特产可以说不胜枚举:走进中南海的莱胡参、连办节庆的青萝卜、远销海外的茶叶……在立足本身农业优势的基础上,高格庄镇政府提出了建立“农业生态循环”特色小镇的目标,既要发展特色农业,又要养肥土地,守护生态。 为此,高格庄镇相继引进了农法自然生态园、大薛合作社等生态种植项目,以点带面,在项目园区实践自然种植,进而带动周边村民,用“土办法”去种地,用先进的观念去守护环境,计划在五年内建立起完整的生态循环体系,真正走出一条特色路。
责任编辑:尉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