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势的时候有多不可一世,落魄的时候就有多狼狈不堪,用这句话来描述莫里森的处境,再合适不过。
11月22日,当34艘军舰齐聚亚洲、美日德澳加拿大举行联合军演之际,澳大利亚传出了3条坏消息。
先来说说第一件事,麻烦还没有结束,马克龙再次施压莫里森。22日,法国表示,澳大利亚单方面出尔反尔、撕毁潜艇合同这件事,并没有画上句号,澳大利亚必须赔偿法国,如若不然,澳大利亚还将付出更大代价。
这意味着,在拜登、布林肯、哈里斯与马克龙会晤之后,法国并没有对澳大利亚让步,相反,因为美国和法国化干戈为玉帛的原因,马克龙必须对英澳强硬,以证实法国不是好欺负的。
所谓柿子得挑软的捏,与美国相比,澳大利亚当然更好欺负。再说了,法国大选很快就会开始,如果马克龙不彰显自己“强硬,果敢”的一面,没准会输掉大选。
说到底,对于马克龙的“雷声大雨点小”,法国民众已经颇为不满了。
在马克龙急需提升支持率的当下,莫里森选择了让法国颜面无存,无异于自找麻烦,马克龙绝不可能就此罢休。
暂停欧澳之间的贸易谈判,只是马克龙给莫里森的一个下马威,如果澳大利亚拒绝赔偿,法国必然还会有更多举动。
孰轻孰重,何去何从,莫里森的确得好好想想了。
第二件事,澳大利亚媒体仗义执言,莫里森遭到了无情的讽刺。《澳大利亚金融评论》表示,莫里森之所以不知疲倦地对华施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引人注目、提升支持率、与澳大利亚反对派相抗衡。
简而言之,就是为了给澳大利亚大选提前布局,以再次拿下澳大利亚总理宝座。
然而,在澳媒看来,莫里森听从白宫号令、不断对华施压的结果,却是得不偿失,事实表明,澳大利亚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澳媒强调,对于中国展现实力这件事,澳大利亚应该主动照照镜子,很显然,莫里森忽略了亚裔澳大利亚民众的感受,也误判了局势,因为莫里森不知道结果是怎样的。
澳媒认为,莫里森为自己取得的一连串成就感到骄傲,比如与美日印成立四方对话机制、与美英组建“奥库斯”联盟、不断强化美澳同盟等,但实际上,澳大利亚不一定因此获益。
在《澳大利亚金融评论》看来,莫里森试图投机取巧的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支持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还打破了记录,降到了2020年3月份以来的最低,当下只有44%。
以澳大利亚雄踞澳洲、拥有大量铁矿石和煤炭的实力,完全可以拒绝选边站,但莫里森却坚持帮美国煽风点火,这岂不是没事找事?
澳媒针对莫里森的谴责,同样是很多澳大利亚民众的呼声,即便是澳大利亚前总理,比如特恩布尔,也没少讽刺莫里森不自量力。
事实就摆在那里,澳大利亚不断对中国放狠话的结果,就是导致铁矿石、牛肉出口量大幅度下滑,澳大利亚企业和民众承担代价,莫里森成为众矢之的。
铁矿石卖不出去,还可以留着当库存,但不管怎样,澳大利亚民众却是得吃饭的。
最后,再来说说第三件事,澳大利亚13城爆发混乱,10万名抗议者走上街头,莫里森或将被迫下台。
从20日开始,包括墨尔本在内的澳大利亚13城,都发生了“反对封锁”的抗议游行,风景线正在澳大利亚各地不断出现。
直到22日,抗议者们还在针对莫里森。
然而,莫里森却来不及欣赏,因为抗议者们都在针对堪培拉。愤怒的抗议者,举着横幅、喊着口号,呼吁莫里森递交辞呈。
抗议者们之所以如此愤怒,一是因为澳大利亚经济出问题了,还有就是,在部分澳大利亚人看来,莫里森的防疫方案,过于严格,这让他们感到“自由被束缚”。
新仇加上旧恨一起算,莫里森怎可能不被骂?
对于接连不断的抗议游行,莫里森倍感头疼,让澳大利亚警察介入吧,冲突就会升级,抗议者们可不是好惹的。继续忍让吧,抗议没准会愈演愈烈,而且莫里森不可能取消所有的防疫措施。
原因也很简单,拒绝封锁的澳大利亚民众不少,但认为必须严格防疫的澳大利亚民众,数量也不少啊。不管莫里森怎么选,都会有抗议者站出来挑事。
事实上,与美英法德相比,澳大利亚疫情算不上恶劣,真正让澳大利亚民众不满的,是澳大利亚经济每况愈下。
不少澳大利亚媒体认为,如果任由混乱蔓延,莫里森很有可能输掉大选,因为澳大利亚的反对派的支持率在不断增加。一旦局势失控,莫里森就有可能被迫下台。
为了复苏澳大利亚经济,莫里森在日前表示,堪培拉做好了与华对话的准备,任何时间都可以。然而,莫里森刚释放缓和信号,澳大利亚国防部就选择了对中国撂狠话。
这意味着,莫里森的所谓示好,没准只是走个过场而已,如果澳大利亚真想缓和冲突,就得真诚道歉,并用实际行动表明诚意,而不是一直停留在口头上。
在出尔反尔这件事上,澳大利亚深得美国真传,但莫里森不应忘记,澳大利亚不是美国,论实力,美澳之间相差甚远。还有就是,如果发生意外,澳大利亚也别指望美国挺身而出,在美国看来,澳大利亚不过就是马前卒和提款机而已。
是调整对外战略,还是一条路走到底,莫里森的确得好好想想了。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保持定力、提升实力,以团结一致的姿态走向世界。